朱元璋的心,海底的針,動不動就讓人人頭落地,腹黑到誰都猜不透、摸不準。
有一次,太子朱标落水,一群侍衛急忙下水營救。
誰料太子救上來了,朱元璋看了看侍衛們的衣服鞋子,卻要把他們拉出去斬了。
衆人愕然,朱标更是苦苦求情,朱元璋說了一句話卻讓他啞口無言。
朱元璋雖然兒子生了不少,但最放在心尖尖上寄予厚望的,還要屬嫡長子朱标。
朱标5歲時,朱元璋就為他準備了宋濂等名儒組成的豪華啟蒙班底,教授他最正統的儒家學識。朱元璋稱帝後又馬上立年僅13歲的朱标為太子。
而朱标的品性和能力确實也沒讓父親失望,不僅仁慈寬厚,而且處事通達,在朱元璋外出征戰時多次監國,赢得朝臣敬重,在諸王中威信最高。
朱元璋也不像别的皇帝一樣猜忌自己的太子,而是一心教導、多方鍛煉,為兒子将來當政鋪路。
不過這對父子因為成長和受教育經曆的差距,個性卻迥然不同,朱元璋有多狠辣,朱标就有多心軟。
看着父親濫殺功臣,朱标實在看不過眼,曾不惜跟父親沖突也要勸誡:“父皇,殺人過多,恐怕會傷朝野和氣!”
可是哪怕是最疼愛的兒子的話,朱元璋也隻當耳旁風。
朱元璋也有他的道理,他曾拿一根棘杖丢到地上讓朱标撿起來。看到朱标果然面露難色,朱元璋開始了他的理論宣講:
”你怕被刺傷是以不敢拿起棘杖,那我幫你把朝堂上的刺都拔除了,再交給你,豈不更好!朕在世時,把内部清理幹淨了,以後你當這個家就更輕松了。”
朱标内心雖仍然不認同父親的做法,可是既說不過他又阻止不了他,也隻能聽之任之。
直到刀終于架到自己最尊敬的老師宋濂的脖子上,朱标坐不住了,冒死也要救下老師。
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朱元璋要殺宋濂确實是冤枉了他,他一生兢兢業業、毫無差池,而且已經告老還鄉。他獲罪主要是因為長孫宋慎被牽連進“胡惟庸案”。
宋慎與宋濂次子宋璲都被處死了,朱元璋連宋濂都要殺,朱标苦苦哀求,訴說老師年事已高,謀反也沒什麼好處,此事他根本毫不知情。
可是任憑磨破嘴皮,朱元璋都不為所動,還怒怼朱标:“候汝為天子而宥之!”(等你做了皇帝再赦免他吧)
朱标聽後羞憤難當,父親這話分明是在譏諷自己忤逆、不孝,當即負氣跳湖以明心志。
太子落水,朱元璋慌了,侍衛們更慌,太子有事他們也不用活了。隻聽接二連三的跳水聲,朱标終于被撈上岸,好在也沒有大礙。
衆侍衛救起朱标後,朱元璋打量了一下他們的衣服鞋帽,卻忽然沉下臉來說道:
聽到這話,衆人大驚,救人不嘉獎就算了還要被殺,這是什麼道理。
朱标趕忙求情,質問父親:侍衛們何錯之有?救主心切,衣冠不整又有何妨?
朱元璋卻認為,太子生死安危的關頭,還記挂着脫衣服鞋子,就是忠心不專,先想自己再想主子。這樣的人要他們何用?必須殺他們明正典刑,警示其他人以後忠心不二。
聽了這話,朱标也是啞口無言,朱元璋的心思确實是常人捉摸不透的。
但從這件事也能看出,朱元璋對朱标的在意和良苦用心。
可惜朱元璋沒能等到親手把江山交給朱标手上的一天,就白發人送黑發人。洪武二十五年時,太子朱标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年僅37歲。
儲君早死,也導緻了後來建文帝和燕王朱棣的皇權之争,讓明朝政權再次動蕩。
想想朱元璋在太子落水後的冷酷操作,确實有點不近情理。總覺得是他太敏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或許侍衛們隻是覺得穿着衣服鞋子影響施救的效率呢?
不過既然是落水,離岸邊肯定不遠,救援人員又多,不脫衣服直接下水确實是最快最能保障太子安全的救援方式。
大概朱元璋當時也是滿肚子氣,做出這種舉動,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警示其他侍衛和教育太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