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階段學科難度,隻能算上一門數學,和半門英語,至于其他學科,思維能力中上的學生,完全不需要額外投入大量時間,可以集中全力提升這一門半的難度學科,而國中大量的課後時間,周末時間,寒暑假時間,可以使得隻有投入度足夠,全科學霸很常見。
畢竟英語比拼投入度,而數學即使比拼思維,但僅僅國中階段的知識點,其難度也無法區分真正的聰慧,和依靠大量時間補課背題的假學霸。
對于一直以自主思維方式學習的學生,國中到高中的數學難度有提升,但并不明顯,與國中階段存在明顯的思維延展。但對于被動灌輸教育訓練的學生而言,國中階段并沒有形成自主思維能力,面對高中階段的難度進階,背模型刷題的方式,變得低效且不适用。
更為關鍵的是,高中階段不僅要求具備自主思維能力,而且要有較高的學習效率。高中不再是一兩門學科有難度,而是各學科都有較高區分度,尤其是理科。
高中沒有國中大量的課外時間,可以在投入度上實作彎道超車,而是大家都投入度拉滿,效率成為關鍵。數理化三大理科的全面分化洗牌,是高中的第一道分水嶺,高一階段選科理科學不來選擇文科,或者藝體生的現象,使得理科的整體水準提升,競争也更為激烈。
很多文科生,會在選科後成績明顯提升,尤其是數學,感覺又會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時間配置設定上數學投入度增加,相比較實體和化學,曆史和政治分擔的精力小得多,使得其又可以集中更多時間,用于數學學科的學習。
與此相比理科生不僅應對數學難度,也要應對物化生難度,這幾門理科進入高中,難度已經不小于數學,能夠學好六門學科,除了國文依靠一定天賦以外,其他學科都需要不少時間配置設定,能夠成為各學科成績均衡優異,需要很強的能力作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