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乾隆70歲那年,夜深人靜,他突然翻了永琪生母愉妃的牌子。
太監一臉震驚:“陛下,愉妃已經67歲了,怕是伺候不好。”
乾隆卻不為所動,堅定地指令傳旨。
太監們面面相觑,不明白為何在衆多年輕妃嫔中,皇上偏偏要見這位年邁的愉妃。
乾隆後宮多的是年輕妃子,為何還要點67歲的愉妃侍寝?
愉妃與乾隆
愉妃,原名珂裡葉特·海蘭,出生于一個五品員外郎家庭,雖然家世并不顯赫,但這一背景為她的未來鋪墊了進入皇宮的道路。
她自幼品性溫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養成了不争不搶、淡然處事的性格。
雍正年間,十四歲的海蘭就參加了宮女選秀,被選入皇宮。
然而,當時的她并非被雍正帝選中,而是被配置設定給了皇四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
當時,她隻是一個低位的格格,默默無聞地在弘曆身邊服侍着。
起初,弘曆并沒有特别注意到她,因為彼時他身邊已有其他容貌更出衆、家世更顯赫的妃嫔。
根據相關史書記載,愉妃性子沉靜溫柔,不争不搶,平日裡默默無聞,并不争搶皇帝的寵愛。
是以愉妃在後宮很不起眼,與皇帝的感情也不怎麼深厚。
她的溫柔和恬靜反而讓她在宮中顯得有些不起眼。
在弘曆登基之後,海蘭被封為了海常在,僅僅是後宮中地位極低的妃嫔之一。
然而,她對這個位份并沒有過多的抱怨,依舊本本分分地生活,默默守護着自己的本心。
乾隆六年,一次偶然的侍寝中,海蘭懷上了弘曆的孩子,這一轉折點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愉妃于當年生下了一位皇子——永琪,這讓乾隆帝極為高興,便将海常在晉升為愉嫔。
随着時間的推移,永琪展現出非凡的天資,這讓乾隆對他愈加寵愛,也使得愉嫔在後宮中的地位逐漸攀升。
據說在永琪8歲的時候,乾隆帶着他去打獵。
猛然間,山林裡竄出一隻大老虎,上前就要咬永琪。
乾隆剛要拔劍,卻被衣袖給纏住了。
危急關頭,永琪竟然撿起鐵鈎槍,直直的抵在猛虎的必經之路線,給它來了個透心涼。
這下子可驚訝到乾隆了,沒想到這孩子竟然天生好膽量,聰明,臨危不亂。
于是他決定悉心培養永琪。
永琪在幼年時便表現出卓越的才智和非凡的勇氣。
他不僅在武藝上表現出色,文才也同樣突出。
通曉滿漢蒙古三國語言,且在詩書畫等方面也有很高造詣。
還有一次後宮出現大火,乾隆被困在屋子當中,是永琪冒着生命危險沖進去将乾隆背出來的,這一英雄行為讓乾隆對他更加喜愛,将其封為了榮親王。
乾隆的深情與愉妃的晚年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乾隆打算将永琪立為儲君之時,這位才華橫溢的皇子卻因病猝然離世,年僅25歲。
永琪的病逝對乾隆帝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乾隆帝不僅失去了自己鐘愛的兒子,更失去了一個才德兼備、有望繼承大統的皇子。
為了表達對永琪的痛惜與懷念,他為永琪上谥号為“和碩榮純親王”,并多次在各種場合表示對永琪的思念。
乾隆58年時,乾隆帝曾說過這麼一段話:“其時朕視皇五子于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習,頗屬意于彼,而示明言,及複因病旋逝。”
永琪的去世不僅對乾隆是個巨大打擊,他也年年祭奠,以此表達對永琪的永至懷念。
永琪的去世,也讓愉妃陷入了無盡的悲痛之中。
作為唯一生下皇子且深受乾隆寵愛的妃嫔,永琪的早逝不僅奪走了她唯一的希望和依靠,也讓她的生活陷入了長久的沉默與孤寂之中。
盡管如此,愉妃依舊保持着她一貫的淡然,不争不搶,不與其他妃嫔争寵。
乾隆對愉妃的關愛并未因永琪的去世而減少。
乾隆70歲的時候,特别想念早逝的永琪,決定翻永琪生母愉妃的牌子。
太監看了以後一臉震驚:“陛下,愉妃娘娘已經67歲了,怕是伺候不好萬歲爺。”
然而,乾隆堅持要見愉妃,并非為侍寝,而是為了共同懷念他們的兒子永琪。
此外,乾隆也是為了感慨世事無常。
已經年過70歲的乾隆,因 故人多去,于是時常感慨,不喜新人,是以才執意招67歲的愉妃侍寝,畢竟自永琪死後,愉妃也年老色衰,身體孱弱,兩人已長時間未見了。
這個夜晚,乾隆帝與愉妃相對無言,共同回憶起永琪的笑容、他的聰慧與勇氣。
乾隆歎息:“永琪英才早逝,實在令人心痛。”
愉妃輕輕點頭,語氣中透着無限的懷念,寬慰乾隆必須振作。
愉妃的離世與乾隆的追思
然而命運無情,兩年後,愉妃因病去世,享年79歲。
愉妃的離世對乾隆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乾隆很快下令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并追封愉妃為“孝貞皇貴妃”,将她安葬在裕陵妃園寝,這一決定幾乎是他對愉妃的一生和永琪深情的最後緻敬。
愉妃在後宮中過着低調與寬容的生活,她不争不搶,始終保持本心。
這份淡然讓她在後宮紛争中顯得格外出衆。
愉妃的去世深深觸動了乾隆,使他更加懷念他們共同的兒子永琪。
乾隆晚年,經常對着永琪的畫像出神。
他會在每年的某些特殊時刻,獨自前往永琪的陵墓,默默祭奠這位早逝的愛子。
在那些靜谧的時刻,乾隆心中彌漫着對三人之間那份難以割舍的感情的無限懷念。
曆史銘記了乾隆皇帝的不解之緣,也記錄了他作為帝王的複雜情感。
在這一段段故事背後,是一位帝王對妻子和兒子的無盡懷念,也是一個家庭在高牆深院中感受到的人間溫情。
愉妃、永琪、乾隆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為這段曆史注入了别樣的深情與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