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存量時代,電動自行車誰能“跑得快”?

近日,電動自行車上市企業半年報陸續出爐。

資料顯示,企業業績分化明顯。傳統廠商隊列中,雅迪控股、新日股份業績明顯下滑;新勢力品牌中,九号公司業績同比增長高達167.82%。

在行業監管趨嚴、市場飽和的存量競争下, 在“新國标”推動的換車潮行将結束之際,頭部廠商如何講出新故事?

存量時代,電動自行車誰能“跑得快”?

視覺中國供圖

企業業績分化明顯

8月23日,雅迪控股釋出2024年半年報,上半年營收144.14億元,同比減少15.4%;歸屬淨利潤10.34億元,同比減少12.9%。這是近五年來,雅迪控股半年度業績首次出現同比下滑。據悉,上半年雅迪控股電動踏闆車和電動自行車的總銷量比去年少了近200萬輛,去年上半年總共賣出821萬輛,今年上半年僅賣出約638萬輛。

雅迪方面稱,業績下滑主要是因為宏觀經濟存在不确定性及市場需求短暫轉弱,以及分銷商的去庫存周期,導緻電動兩輪車的銷量下降。

除了雅迪,愛瑪、九号和小牛等企業也釋出了半年報。對比發現,幾家頭部企業業績分化明顯。

愛瑪半年報顯示,愛瑪上半年實作營收105.91億元,同比增長3.6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51億元,同比增長6.24%。雖然營收和淨利潤維持了增長勢頭,但是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明顯放緩,其中一季度營收已經出現了下滑。

小牛則深陷增收不增利“泥潭”。财報顯示,第二季度,小牛電動實作營收約9.41億元,同比增長13.5%;淨虧損2490萬元,較上年同期190萬元的淨虧損額擴大了10餘倍。

電動自行車領域的後來者九号公司,則在上半年交出不錯的增長成績。上半年,其營收同比增加52.2%至66.6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67.82%至5.96億元。财報資料顯示,上半年,九号公司共賣出120萬輛電動兩輪車,中國區電動兩輪車專賣門店超6200家,覆寫1100 餘個縣市。

新“擠入”電動自行車賽道的春風動力表現不俗。8月15日,春風動力釋出财報,上半年累計銷售極核電動車2.04萬輛,實作銷售收入1.16億元。

存量時代,電動自行車誰能“跑得快”?

視覺中國供圖

存量時代行業競争更新

“展望未來,電動自行車行業有望保持高景氣度。”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表示。資料顯示,大陸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4.2億輛。據研究機構分析,預計2023年至2028年,大陸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将由172億美元增長至242億美元。

不過,2023年以來,新國标替換潮進入尾聲,國内電動自行車市場銷量回歸到常态替換、少量新增的狀态。艾瑞咨詢報告顯示,2023年國内電動自行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放緩至9.8%,預計2024年銷量将進一步縮量至9.1%的降幅。

同時,今年電動自行車行業監管趨嚴。5月以來,工信部陸續釋出《電動自行車行業規範條件》《電動自行車行業規範公告管理辦法》《電動自行車用锂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範》(锂電新規),對電動自行車企業工藝裝備和産品品質提出較高可量化标準,如檢測裝置原值不低于100萬元、企業每年自主開發車型不少于10款、研發費用率不低于2%等。

據悉,符合行業規範條件的首批企業白名單首輪入選的隻有雅迪、愛瑪、台鈴、綠源四個品牌,後續在新國标産品稽核、以舊換新補貼等政策上或能享有優待。

業内人士認為,今年陸續出台系列新規提高了電動自行車廠商的售前成本,拔高了行業準入門檻,将會加速中小廠淘汰的機率,頭部企業在市場優勝劣汰中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佔有率。這意味着,市場競争在龍頭企業中或将更加激烈。

“行業進入微利時代,一線品牌應該在技術研發上下功夫,創造新質生産力,推進行業高品質發展。”一位業内人士表示,大陸電動車自行市場已經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消費者的需求變得多元且“進階”,與之對應的供給端,品牌之間的競争也從之前單純的“卷價格”,過渡到“産品力”之間的高次元競争。

頭部廠商如何講出新故事

在“新國标”推動的換車潮行将結束之際,電動自行車的頭部企業們,顯然需要尋找新的叙事角度。

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愈發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并逐漸成為推動替換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

8月22日,九号公司一次性釋出了3個系列的多款兩輪電動車新品,分别是K系列(魔術師)、機械師MMAX2以及E系列。據介紹,這些新品均主打高配置、高性能以及智能化。九号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行業目前正處于傳統功能機向智能化轉變的階段,這波智能化替換更新需求才剛開始,或将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新增量。

不止九号公司一家,目前整個電動自行車行業都在布局智能化、高端化産品。艾瑞咨詢此前也在報告中提到,2023年度,電動兩輪車主要品牌的智能化平均水準,較2022年度提升了約25.7%。

同時,小牛、九号等企業也在關注“她經濟”賽道,希望能吸引到更多女性使用者。去年,九号電動就釋出了更貼合女性使用者的九号電動小Q産品。為滿足女性需求,小牛電動今年先後上市了改款U、Ms、B200,以及全新小O系列等産品。

一些企業則将目光轉向了“出海”。各大頭部廠商在國際市場發力明顯,在越南、印尼等地區,雅迪控股、愛瑪科技設工廠、建産研基地、開旗艦店、攬戰略合作等出海戰略頻出。

據悉,雅迪控股在上半年的業績報告中表示,将“拓展海外市場,向全球推廣‘雅迪’品牌。”不過,雅迪控股的這一目标仍處于初期階段。根據業績報告披露,公司超過90%的綜合收入和經營利潤均來自國内。

愛瑪科技則在半年報中表示,在國際管道方面,公司重點推進在東南亞市場的代理商拓展和後市場服務本地化落地工作。報告期内,國際業務收入為1.2億元,同比提升40.69%。

張麗娅 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