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體業加速擁抱人工智能

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大陸軟體業務收入和利潤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軟體業務出口收入增速由負轉正。其中,軟體業務收入62350億元,同比增長11.5%;軟體業利潤總額7347億元,同比增長15.7%;軟體業務出口254.6億美元,同比增長0.6%。

專家認為,上半年,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動軟體業更新,并賦能千行百業。預計下半年,以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軟體技術創新,将持續推動軟體技術、模式、生态變革,不斷催生新增長點,帶動業務收入持續提升。

人工智能帶動産業更新

賽迪智庫資訊化與軟體産業研究所副所長蒲松濤分析,今年上半年,軟體業總體延續強勁發展勢頭。以雲計算、大資料服務為代表的資訊技術服務業帶動作用顯著,收入同比增長12.6%,資訊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占比保持上升趨勢,已占軟體業務收入的67.7%。中部地區軟體發展潛力凸顯,業務收入增速同比增長13.2%,居四大地區首位。其中,山西、安徽、湖北、湖南增速超全國。

賽智産業研究院院長趙剛總結說,上半年,大陸軟體業發展呈現三大亮點。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興軟體迅速崛起,帶動晶片設計、基礎大模型、垂直大模型等新業态快速發展。資料資源開發利用相關軟體保持較快增長,資料治理、資料标注、資料訓練、新興資料庫等軟體業态加快發展。随着數實融合推進,工業軟體取得較快發展,并深入賦能産業。

“上半年,大陸軟體收入增速顯著,尤其在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業務增速迅猛。2024年是大模型應用年,大模型面向行業、領域、場景不斷深化創新,成為軟體行業發展的一大亮點。”浪潮集團副總裁、浪潮通軟總經理魏代森說。

騰訊釋出的最新财報顯示,今年二季度總營收1611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實作雙位數增長率,受益于雲服務業務收入增長以及視訊号商家技術服務費的增長。該季度,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加大投入。比如,基于基礎模型“騰訊混元”推出AI助手騰訊元寶。此外,騰訊雲還釋出大模型知識引擎等三大AI引擎工具,以及專有雲智算套件等高性能計算服務,緻力于降低大模型産業落地門檻,縮短從模型到應用的距離。

上半年,軟體業務出口增速實作由負轉正。“這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趙剛分析,一是為獲得增量市場機會,一批軟體企業積極拓展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市場,帶動軟體産品技術出口增長。二是抖音、阿裡等平台企業,加大力度拓展海外市場,帶動相關數字服務貿易出口增長。三是人工智能大模型企業積極拓展海外應用場景,帶動大模型相關産品和服務出口提升。

蒲松濤認為,主要因素在于軟體外包服務出口增長拉動。從需求端看,全球數字化需求不斷釋放,打開軟體企業數字服務新空間。從供給端看,随着國内軟體應用持續深化,軟體企業研發、實施與傳遞水準不斷增強,國際競争力有所提升。從政策端看,大陸持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積極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着力推動服務貿易高品質發展,為軟體服務出口提供有力政策支援。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大陸軟體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海外市場拓展,有效提升了軟體産品和服務的國際競争力,實作了出口收入的由負轉正。”魏代森說。

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加快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産業鍊供應鍊,健全強化內建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體、工業軟體、先進材料等重點産業鍊發展體制機制,全鍊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

為何強調發展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蒲松濤表示,基礎軟體是數字經濟的關鍵基礎設施,其發展水準關乎國家安全、産業安全。工業軟體作為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的關鍵支撐工具。近年來,盡管基礎軟體、工業軟體領域創新成果豐碩,但由于産業發展起步晚、對外依存度較高等因素,目前仍面臨供給短闆明顯、需求牽引乏力、生态體系不完備等突出問題,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是軟體業高品質發展的根基,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趙剛坦言,目前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總體技術水準不高,高端産品供給能力不足,行業應用推廣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人工智能作業系統、電子設計自動化、複雜工業分析等高端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仍存在“卡脖子”問題。

上半年,軟體産品收入13969億元,同比增長9%,占全行業收入的比重為22.4%。其中,工業軟體産品收入1324億元,同比增長9%;基礎軟體産品收入850.4億元,同比增長10.7%。

蒲松濤介紹,今年以來,在開源模式助推下,基礎軟體生态建設取得長足進步。與此同時,工業軟體政策環境持續優化,智能化程序加速。上半年,開源作業系統根社群openKylin社群機關會員突破500家;統信UOS生态壯大至376.5萬個軟體、40.64萬個硬體;華為鴻蒙生态裝置超9億台、開發者超254萬名,上線鴻蒙原生應用超1500個。

趙剛分析,上半年,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呈現出國産化、智能化、規模化的特點。大模型發展推動了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更新換代,人工智能作業系統、深度學習架構、向量資料庫等新興軟體表現突出,工業大模型、工業數字孿生等軟體加快發展。基礎軟體和工業軟體企業加快上市、并購重組等程序,市場集中度和企業競争力進一步提高。

魏代森認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縱深推進,智能制造是核心,工業軟體深入應用是關鍵,将有效提升企業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助推新型工業化發展。軟體企業要加大在核心技術上的研發投入,深化産學研合作,激發創新能力。培養高端軟體人才,增強企業間協同創新,建構開放共享的軟體創新生态體系,推動軟體業高品質發展。

深入推動數實融合

聯想合肥智造基地聯寶工廠的排産員每天要處理8000多張訂單,其中80%是小于5台的小批量客制化訂單,這些訂單來自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排産複雜程度不亞于國際象棋。在智能化轉型之前,工廠隻能依靠經驗豐富的排産員借助簡單的排程軟體進行半手工操作,單次端到端要耗費6個小時。在智能化轉型之後,智能排産中的核心算法在1.5分鐘之内就可以完成整個工作。

趙剛認為,數實融合的關鍵是産業數字化轉型,軟體是數實融合的核心動力。推動人工智能、大資料、數字孿生等軟體技術在實體經濟的廣泛應用,有利于實作規模化定制、智能化生産、網絡化協同、端對端傳遞等先進生産經營模式,顯著提升實體經濟的生産效率,降低生産成本,增強産業鍊供應鍊韌性,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态新模式,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總體來看,預計全年軟體業務收入和利潤仍将保持較高速增長。”蒲松濤表示,軟體産業發展既靠内生創新動能驅動,又靠外部數字化轉型需求拉動。在新興技術驅動和政策推動下,軟體業有望迎來多重增長動力。下半年,以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軟體新興技術創新,将持續推動軟體技術、模式、生态變革,不斷催生出業務新增長點,帶動業務收入持續提升。此外,随着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相關項目的實施,重點行業對軟體産品和服務的需求有望得到釋放。同時,政府及行業使用者資訊化投資意願及力度能否持續保持強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大陸軟體業市場的空間及潛力。

“人工智能将開啟數字經濟新時代,激發軟體業新一輪創新熱潮。預計下半年,軟體業仍将保持快速增長态勢,市場增量主要來自人工智能大模型、具身智能軟體、資料軟體、工業軟體等領域。”趙剛說。

圍繞擴大軟體業市場規模,趙剛建議,推動重點行業場景開放,支援創新型企業獲得政府和央國企軟體應用訂單,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在重點行業領域深化應用;推動平台企業圍繞基礎大模型等重構軟體生态,帶動更多中小軟體企業共生共赢;支援軟體企業出海,拓展軟體新興市場。

“政府需加強規劃指導和标準引領,堅定不移加大對軟體企業的政策支援,推動各項優惠政策應享盡享。軟體企業應加快與平台企業、大模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探索行業知識向自動化和智能化轉化路徑,推動行業知識生産範式革命。”蒲松濤說。

來源:經濟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