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天狼
近年來,關于中國第五代隐形戰鬥機殲-20的讨論在西方媒體中時常引發争議。特别是一些西方軍事專家對于殲-20的性能評價,既有過度誇大的“威脅論”,也有試圖貶低其實際能力的聲音。近期,據《航空極客俱樂部》(The Aviation Geek Club)網站報道,美國前海軍陸戰隊專家埃裡克·威克倫德(Eric Viklund)在Quora上發表了一篇關于殲-20與第四代戰鬥機對抗的文章,再次引發了廣泛關注。
▲文章标題“為什麼四代機也可以打敗殲-20”
他聲稱,日本的F-15J戰鬥機可以輕松擊落中國的殲-20,理由是F-15J在雷達探測能力和電子戰系統上占優。這一論點引發了廣泛質疑,特别是在對比兩國軍事技術發展背景後,威克倫德的分析顯得更加站不住腳。
首先,殲-20是一款第五代隐形戰鬥機,而F-15J則是一款不具備隐形能力的第四代戰鬥機。無論從技術層面還是戰鬥機代際上,兩者的差距都顯而易見。第五代戰鬥機的核心特征之一便是其隐形能力,能夠在戰場上顯著降低被敵方雷達探測到的幾率。這也是殲-20的設計初衷,盡量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RCS),以在戰鬥中先發制人。而F-15J則屬于較為傳統的非隐身戰鬥機,盡管裝備了先進的雷達,但在與隐形戰機對抗時,必然面臨“看不見敵人”的巨大劣勢。
▲日本航空自衛隊F-15J戰鬥機
威克倫德認為,F-15J憑借其先進雷達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并鎖定殲-20,進而在戰鬥中占據優勢。這一觀點忽視了現代空戰的本質,即隐形能力在戰鬥中至關重要。盡管F-15J可能擁有較強的雷達探測能力,但在面對隐形戰機時,其雷達探測距離和準确性都會受到極大限制。殲-20的低雷達反射特性使得其可以在更近的距離上不被發現,進而先發制人地發射飛彈,威克倫德的論斷顯然低估了隐形戰機在現代空戰中的優勢。
威克倫德在文章中聲稱,殲-20的雷達和電子戰裝置由于中國電子技術水準較低,是以在與西方戰機的對抗中不占優勢。這一說法不僅過于簡單化,還顯得缺乏對中國近年來科技進步的認識。特别是雷達技術的發展,中國已經在氮化镓(GaN)材料的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作為新一代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核心技術,氮化镓T/R元件的使用大大提升了雷達的探測範圍和精度。
▲殲-20可是實打實的五代機
目前,殲-20的雷達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其探測能力甚至超過了許多第四代戰鬥機。相較之下,日本的F-15J雖然計劃換裝最新的APG-82(V)1雷達,但這種雷達對隐形目标的探測能力仍然有限。威克倫德所忽略的一個重要事實是,雷達探測距離并非唯一決定空戰勝負的因素,隐形戰機的低截獲機率(LPI)雷達和資料鍊技術使得殲-20可以在不暴露自己的情況下先發制人,進而在實戰中占據更大優勢。
威克倫德承認,要有效對抗殲-20這樣的隐形戰機,往往需要其他平台的配合。然而,他忽視了一個關鍵點:與F-15J相比,殲-20在協同作戰方面表現更為出色。殲-20與中國的空警-500預警機的配合作戰能力得到了美國空軍高層的認可。前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赫(Kenneth Wilsbach)曾公開表示,中國空軍的空中指揮控制能力,特别是空警-500,在某些作戰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這意味着,殲-20在實戰中可以通過資料鍊與其他平台共享目标資訊,進而提高其作戰效能。
相比之下,F-15J在這方面則顯得較為遜色。雖然日本計劃将其F-15J更新為“JMSDF超級改型”,以增強其網絡化作戰能力,但在隐形戰機面前,這些更新顯然不足以彌補代際差距。殲-20的協同作戰能力使得它不僅可以單兵作戰,還能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中與其他作戰平台形成合力,進一步增強戰鬥效能。
▲F-22隐形戰鬥機
威克倫德還聲稱,殲-20的尾部相較F-22戰鬥機隐身效果較差,容易被F-15J等第四代戰機的雷達鎖定。然而,這一論點忽略了隐形戰機設計中的複雜性。隐形戰機的尾部确實是雷達反射截面積較大的部分,但這并不意味着殲-20在實際戰鬥中會是以處于劣勢。現代空戰的關鍵在于誰能先發現并攻擊敵人,而不是簡單地比拼尾部的雷達反射面積。
此外,威克倫德的分析也未能考慮到殲-20在尾部設計上的特殊處理措施。殲-20的設計不僅僅考慮到了隐身性能,還在飛行性能和武器挂載能力之間取得了平衡。相比之下,F-15J雖然在一些改進型号上增加了隐身塗層和其他隐身措施,但仍無法與第五代隐形戰鬥機的整體設計理念相提并論。
從威克倫德的文章中不難看出,他對于中國軍事技術的發展存在較深的偏見。這種偏見不僅展現在對殲-20的低估上,也反映出西方一些媒體和專家對于中國崛起的不安與恐懼。這種偏見和誤導性分析不僅無助于西方公衆了解真實的中美軍事平衡,還可能導緻戰略誤判。
▲殲-20的大量裝備,就是最好的證明
實際上,正是由于這些偏見,西方的軍事分析常常帶有片面性,忽視了中國近年來在軍事技術和裝備方面的飛速進步。中國在許多領域,特别是電子技術和雷達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準。威克倫德的分析并未能真實反映出中美之間在軍事技術上的差距,反而讓人看到了西方某些專家對中國的刻闆印象。
在全球戰略格局日益複雜的今天,準确、客觀地評價對手的軍事能力對于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威克倫德關于殲-20的分析顯然缺乏對事實的全面了解,其觀點更像是為了迎合某些西方閱聽人的固有觀念,而非基于嚴謹的軍事科學。然而,随着中國軍事技術的不斷進步,像F-15J這樣的第四代戰鬥機在面對殲-20時的劣勢将越來越明顯。這種情況下,盲目貶低對手的能力不僅無助于西方國家制定有效的防禦政策,反而可能讓他們在戰略競争中處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