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檸檬造“新富”,蜜雪冰城、檸季、檸檬共和國“榨”出50多億元

檸檬正在創造“新富”。

成立4年的檸檬共和國,年營收接近3億元。

成立3年後,檸季簽約門店數近3000家,拿下位元組跳動、順為資本、騰訊投資等機構數億元投資,2023年營收10億元以上。

2023年,蜜雪冰城賣出超10億杯“冰鮮檸檬水(以下統稱檸檬水)”,以4元/杯計算,單品銷售額達到40億元以上。

作為全球經典風味,檸檬造富不是新鮮事。20年前,雪碧、七喜、維他、康師傅……曾在中國檸檬風味賽道掘到金的企業不在少數。

但如今,檸檬風味的光環正在變得更加鮮亮。它的價值被企業重新評估,相比過去傾向将檸檬作為産品裡的配角,“新富們”熱衷推舉檸檬為主角,并将産品與檸檬牢牢綁定後,強調檸檬所賦予産品的口感和健康屬性。

檸檬在食品行業也日漸呈現出可加萬物的趨勢。“檸檬+雞爪”出現在年銷售超20億元的脫骨俠産品中,“檸檬+薯條”出現在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脆升升大單品中,“檸檬+電解質水”出現在東鵬年銷售額超5億元的補水啦中。

此外,阿寬上新檸檬風味魔芋涼皮,果音上新檸檬冰杯,果子熟了上新“檸檬+風油精”飲料……檸檬風味産品正越來越豐富。

一、沖向全國,被檸檬改變的茶飲企業命運

在“新富”的隊伍中,蜜雪冰城跑在前列。

創始人張紅甫在創業日記中,寫下了他認為蜜雪冰城發展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事件之一—2013年,上架檸檬水。

上架檸檬水的直接原因是爆品少。彼時,蜜雪冰城僅有冰淇淋和冰咖啡兩款主打産品,加盟商經常面臨“一換季産品就難賣出”的尴尬處境。過完冬,26家門店存活下來的一度隻有6家。為了自救,有加盟商向總部提議新增檸檬水。[1]

檸檬造“新富”,蜜雪冰城、檸季、檸檬共和國“榨”出50多億元

圖檔來源:小紅書@阿陳減肥了嗎

蜜雪冰城檸檬水配方并不複雜,“新鮮檸檬片+檸檬伴侶+水”,700毫升一杯,隻賣3元。推出首年,檸檬水就展示出了強大的吸金能力,使蜜雪冰城2013年營收達到2007—2012年的營收總和。[2]

另一方面,檸檬水的出現,填補了蜜雪冰城從冰淇淋店轉型茶飲店的拼圖。蜜雪冰城發展提速,2013年,其開店速度達到2012年同期3倍[2],品牌全國化序幕拉開。

但在全國範圍内培育産品力并非易事。2015年左右,張紅甫在河南、山東等多個省份巡店過程中發現,加盟商随意調整檸檬伴侶添加比例、檸檬片缺斤少兩、過期食材重複利用等問題極為普遍。

産品難以标準化背後,是連鎖經營體系中加盟商與品牌商的利益并不完全一緻。加盟商傾向用更低的成本為門店帶來更高的利潤,品牌商傾向開更多的門店、賣更多的原料,靠規模優勢擷取對後端供應鍊的議價權。

蜜雪冰城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将經營觸角延伸進供應鍊,壓縮原料成本,為加盟商創造一個更高的盈利空間。具體包括前端門店統一管理,檸檬水價格提升至4元/杯,檸檬伴侶由最初的粉狀換成比例配置好的液體狀;後端自建檸檬生産基地,門店使用的檸檬均由總部提供并免費配送等。

随着門店數量增加,規模優勢在原材料成本上日漸展現。2022年,蜜雪冰城獲得了低于市場供應價20%的檸檬采購價格。[3]

自2014年至今,除部分地區外,蜜雪冰城檸檬水價格在全國範圍内維持4元/杯。作為蜜雪冰城第二大爆款産品,檸檬水熱度也始終不曾消減。2022年蜜雪冰城檸檬水銷量達到7.5億杯,銷售額超30億元(以4元/杯計算,下同)。而到了2023年,其銷售規模再度攀升,銷量超10億杯,銷售額超40億元。

蜜雪冰城營收達到35億元的2018年,一批種子選手正聚集在廣東,将成為新富的希望寄托在檸檬茶上。由于氣候炎熱,并受港式凍檸茶文化影響,加着冰塊的檸檬茶在廣東早已發展成為單獨品類。

相比檸檬水,檸檬茶的特殊性明顯:使用不同的茶底,味道即可發生改變,飲品更容易做出差異化。檸檬茶呈現出底料多樣化,産品邊界不斷擴大、上新加快的趨勢。

根據公衆号“咖門”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廣東地區已有2000多家檸檬茶專營店。其中既有誕生于2006年的快樂檸檬等老牌選手,又有成立于2017年的‌TANING撻檸等諸多新秀。而被評為“2023最受年輕人歡迎的餐飲品牌(廣州)”檸檬茶類目第一的“丘大叔”則成立于2018年。[4]

檸檬造“新富”,蜜雪冰城、檸季、檸檬共和國“榨”出50多億元

圖檔來源:丘大叔

2022年,丘大叔官方公衆号資料顯示,其鴨屎香系列檸檬茶“平均每4秒就可賣出一杯,日均銷量可疊出6座廣州塔(廣州塔高600米)”。同年,廣州市統計局在統計資料中将丘大叔與喜茶、奈雪的茶、瑞幸并列,提及4家飲品品牌8月餐費收入共計2.44億元。[4]

在檸檬茶遍地的廣東,作為後來者,丘大叔打開市場的訣竅是重新定義什麼是“一杯好檸檬茶”,核心方法主要涉及三個方面:食材方面,用香味更濃的香水檸檬取代黃檸檬,使用市場價值更高的鴨屎香、芽尖黃、水金龜等做茶底,整杯飲品不添加香精;做法方面,采用暴力錘打檸檬與茶葉現萃方式;經營理念方面,隻做直營,不做加盟。

“相較加盟模式,直營可以確定産品和服務的穩定性,對消費者來說,他們可以獲得更好的産品和更佳的服務體驗。”2023年9月,丘大叔客服負責人曾如此解釋品牌經營理念。[5]

但成為新富,需要的不僅僅是産品力。2023年11月,時代财經援引丘大叔相關負責人消息,丘大叔注重以産品力驅動市場,“堅持用好的原料,堅持用新鮮的檸檬,希望在市場上有一些差異化的産品。”但同時,該相關負責人坦言,直營模式下,企業經營面臨資金壓力。[6]

在資金方面,自丘大叔成立以來,曾分别獲得廣發信德、高榕資本、廣州天河區引導基金等機構投資,2024年7月再次獲得功福投資股權投資,累計融資超億元。

根據餐裡眼資料,目前丘大叔檸檬茶客單價19元左右。另據其官網資料,品牌現有門店數超200家,均為直營門店,且全部分布在廣東省。但未來,直營或将不再成為其培育品牌産品力的必要條件。“丘大叔正在考慮向廣東以北的市場擴張,與當地的大商合作,采用聯營等加盟模式進行擴張,以保證産品的品質和口碑。”上述丘大叔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搶先将檸檬茶帶出廣東、實作全國化發展的檸季,已走在了成為新富的路上。

2021年,現制檸檬茶品牌“檸季”成立前夕,聯合創始人汪潔在進行市場調研時,發現一組資料:檸檬茶專營店在廣東有6000多家,但在廣東之外的内陸地區門店數基本為0。

汪潔推測,産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域飲食差異。廣東飲食口味偏淡,檸檬茶作為飲食調節與補充,口味需“重”,呈現出偏苦偏澀的口感。廣東以外的地區,飲食以重油重辣為主,與之适配的檸檬茶口味需清淡。是以檸季的産品創新集中在弱化苦澀感、提升口味普适度、創造“清爽型”檸檬茶方面。

具體操作層面,包括進入上遊種植端,培育出皮厚、味香、符合口味要求的香水檸檬作為原材料,産品添加更加适口的西瓜、桃子、荔枝等水果,用茉莉、玫瑰等豐富産品香型。

檸檬造“新富”,蜜雪冰城、檸季、檸檬共和國“榨”出50多億元

圖檔來源:小紅書@ZSS

在汪潔看來,“不會像奶茶一樣帶來飽腹感”與“去油解膩”的市場認知,為檸季作為佐餐創造了天然消費場景,“更多時候是燒烤店和火鍋店的老闆主動加盟檸季,他們加盟以後,直接在店門口開一家檸檬茶,這也是一個新的開店場景。”[7]

2021年,檸季在長沙開出第一家門店。2022年,美團資料顯示,檸檬茶銷量同比增長超130%。同年,檸季門店覆寫到華中、華東、西南、華南、西北市場。根據餐裡眼資料,檸季現有門店數達到1948家,覆寫全國27個省份240個城市。

檸季之是以能夠實作檸檬茶全國化,CMO譚力歸納為四大原因。第一,檸檬茶品類本身具備确定性,每年以35%的增速增長。第二,檸季擁有壓倒性資源,先後獲得位元組跳動、順為資本、騰訊投資數億元人民币投資。第三,成立首年,檸季就開始進行上遊3000畝自有檸檬園的布局,“從源頭保持産品的獨特性和穩定性,優化采購成本”。[8]第四,采用數字化系統對加盟商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營運流程,公司整體運作方式和發展節奏向網際網路企業看齊。

2022年,檸季營收達到10億元以上。汪潔曾向媒體解釋,未來,檸季仍有着足夠規模的增長空間,原因在于檸檬茶是一個跳出消費周期的品類,行業天花闆至少在數十億元以上,維他檸檬茶40多年的發展曆史以及每年超過30億元的銷售額足以驗證這一觀點。[9]

如今,檸檬茶專營店也正在變得更加普遍。根據《廣州日報》統計資料,截至2023年4月25日,全國檸檬茶專營店數量已達9678家,較2020年底翻了三倍之多。餐裡眼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7月,檸檬茶前十品牌的門店數量均在200家以上,位居前二的檸季和LINLEE林裡門店數均超1800家。

在茶飲賽道,“檸檬造新富”的故事仍未停歇。而維他所在的預包裝飲料賽道,另一版本“檸檬造新富”正在上演。

二、從檸檬中掘金,上下遊企業的苦與樂

2019年,經過多輪砍價後,耿少孟最終以不到2萬元的價格,從一個香港人手中買下了對方早已注冊好的品牌名“檸檬共和國”。沒有人能預料到,4年後這個品牌将擁有近3億元的年營收,團隊的關注點是“5個字的品牌名也太難記了吧”。

2020年,品牌成立後,首批産品功能性檸檬飲料上市,定價15元/瓶。作為創始人,耿少孟對産品方向十分自信。在耿少孟眼裡,檸檬美白這一功效既有市場認知,又有消費者基礎,這意味着品牌不需要在市場教育方面花費過多,就能擁有一定的銷售規模,并且功能性飲料相較普通飲料加價率更高,也将為品牌帶來較好的盈利結構。

但結果卻讓耿少孟大失所望—“産品賣不動”。[10]事後,耿少孟曾分析品牌踩坑原因:表面上看,将檸檬功效融合進飲料中,産品量大又好喝,但實際上這一做法違背了“良藥苦口”與“濃縮的都是精華”兩大傳統認知,是以功能性檸檬飲料難以打動消費者。

出師即失利,耿少孟陷入迷茫,一度想放棄做檸檬風味飲料。

但很快,耿少孟在丘大叔身上發現了檸檬共和國的轉機。2020年4月,耿少孟踏上飛往廣州的航班。在廣州街頭,一天喝了6杯檸檬茶後,耿少孟終于窺破丘大叔能在廣東爆火的秘密。

“我發現他們(店員)會用小刀輕輕刮掉一部分檸檬皮,打開油囊,再把油捶打出來,這個油其實就是檸檬香氣。”耿少孟告訴FBIF,因為富含檸檬皮油,檸檬茶香味濃郁、風味立體,“我當時清晰地感覺到,這種口味一定是檸檬飲料的未來發展方向。”

發現檸檬皮油隻是耿少孟廣州行諸多收獲之一,看到檸檬風味市場潛力,找到産品差異化價值點更令他激動,“我一直想找到一個根紮進去,後來發現檸檬就是這個根,我隻要把檸檬紮深了,市場就足夠大。”[11]

檸檬共和國從功能性飲料轉型果汁飲料,産品定位“檸檬專家”,即圍繞檸檬本身的特點,在甜度、酸度、香氣三個次元上進行探索。轉型後,檸檬共和國相繼推出低溫冷鍊飲品小青檸汁、檸檬茶等。

檸檬造“新富”,蜜雪冰城、檸季、檸檬共和國“榨”出50多億元

圖檔來源:檸檬共和國

2021年,檸檬共和國營收接近2800萬元,複購率達到28%。但創業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正在醞釀,耿少孟眼中“戰略清晰後,業務一順百順”的局面即将被打破。

2022年春,因為貨物被封存在倉庫中,檸檬共和國直接損失200萬元。“我很崩潰。你知道嗎,對于早期創業公司來說,200萬是很多的錢。”耿少孟告訴FBIF,彼時,檸檬共和國尚未盈利,公司營運仍要依靠外部資金支援,200萬元的虧損急需填補。

恰逢2022年國内消費行業投資大退潮,原本談好的融資到簽字階段突然生變,投資方終止合作。“我們當時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耿少孟決定将公司傳遞給曾經的意向收購方,但原已談好的1億元收購價被對方壓縮到了5000萬元。一氣之下,耿少孟決定借錢維持公司運轉。

不到一年,檸檬共和國經營局面再次發生翻轉。在2022年底的特殊時期,消費者對檸檬的短期需求暴增,國内掀起檸檬熱,全網檸檬脫銷。檸檬共和國常溫産品冷榨檸檬液銷售迎來爆發,帶動品牌單月銷售額破千萬,抖音店鋪月銷提升十倍以上,并在2023年,推動檸檬共和國營收提升至近3億元。

“中國還沒有自己的檸檬飲料品牌。”耿少孟在分析了全球檸檬産業上下遊後,有着和汪潔同樣的感受,國内檸檬産業發展空間巨大,僅是檸檬果汁飲料行業規模也在數十億元以上,“也許哪一天,我們會野心爆棚向雪碧宣戰。這将會是一件讓我非常自豪的事。”

檸檬共和國的發展曆程充滿戲劇化色彩,但不管是最初産品定位失誤,還是後來遭遇投資機構臨時取消合作,以及突然受到消費者追捧,背後反映的均是國内檸檬果汁飲料賽道正同時面臨着供給、消費雙端不成熟。

“我30多歲時就是億萬富翁,但現在無房無車無存款。”和蜜雪冰城們不同,檬泰創始人崔秋檀因為檸檬“返貧”了。

2019年,崔秋檀離開北京,舉家遷往重慶潼南,并在當地投資建立檬泰。潼南有着近30萬畝檸檬種植園,全國80%的檸檬産自這裡,聚集着雪王農業等一批鮮果初加工企業。但彼時,潼南的檸檬精深加工産業尚在起步階段,檸檬共和國核心原料“檸檬皮油”的提取、油水混合、穩定性保持等諸多工業化生産方面的技術問題等待解決。

“坦白講,中國檸檬産業沒有任何優勢。”對比國外大規模機械化種植、采摘檸檬,崔秋檀發現,國内檸檬多種植在坡地及山地上,需要人工采摘鮮果,成本控制水準不及國外。疊加國内檸檬在生長過程中多會套袋,光合作用不充分,部分有效成分含量低,作為原料使用時劣勢明顯。

崔秋檀認為解決國内檸檬原料優勢不足的關鍵,在于提升工業化水準,實作加工成本降低與檸檬價值最大化。從2019年到2022年,檬泰投入數億元用于技術突破,做到從檸檬油囊、外皮層、中皮層、果肉、果核多部位中提取有效成分,将檸檬附加值提升10倍以上。

檸檬造“新富”,蜜雪冰城、檸季、檸檬共和國“榨”出50多億元

圖檔來源:檬泰

“現在國内50%的深加工果出自我們公司。”崔秋檀告訴FBIF,2023年11月,檬泰已實作盈虧平衡。2024年,檬泰生産線預計産值10億元,“我們為很多農民解決了殘次果銷售難的問題,其實這點是讓我最欣慰的。”崔秋檀說。

2023年,潼南檸檬總産值達到75億元。潼南區政府計劃繼續做大檸檬産業,實作2025年檸檬深加工能力達到40萬噸,檸檬綜合産值超過120億元。這一計劃将覆寫全區10餘萬戶農戶,與數十家檸檬供應鍊企業。[12]

上遊的改變,将順着檸檬産業鍊繼續向下遊傳導。在檸檬共和國、果子熟了、東鵬等一批飲料企業頻繁推出檸檬風味飲品時,“加碼檸檬”已呈星火燎原之勢燃起,更多新富在食品行業中誕生。

2023年,以檸檬風味雞爪為主打産品的脫骨俠銷售額超20億元,以檸檬風味作為薯條主打口味之一的脆升升銷售額超10億元。

同年,衛龍推出檸檬風味辣條脆火火。此外,液體沙拉品牌onlytree上新NFC檸檬原汁、友善速食品牌阿寬上新檸檬風味魔芋涼皮、冰杯品牌果音上新檸檬冰杯……檸檬風味産品正越來越多。

三、“檸檬熱”背後的秘密

2022年10月,檸檬共和國冷榨檸檬液上線,不到2個月累計售出200萬條,先後登頂抖音、拼多多果飲類目TOP榜,上線半年累計銷售超2600萬條。截至目前,冷榨檸檬液仍是檸檬共和國天貓旗艦店銷量排名第一的爆款産品。

檸檬造“新富”,蜜雪冰城、檸季、檸檬共和國“榨”出50多億元

圖檔來源:檸檬共和國

冷榨檸檬液走紅原因不難推導。從時間節點上看,2022年年底,檸檬可補充VC的功效在全國範圍内得到消費者重視,檸檬産品市場需求量達到一個罕見的峰值。冷榨檸檬液順勢承接流量。

進入2023年後,百度指數顯示,檸檬熱度有所消減。但冷榨檸檬液銷售勢能延續,依然穩坐檸檬共和國千萬大單品位置。[13]耿少孟曾做出解釋,在食品健康化趨勢背景下,冷榨檸檬液同時具備低糖、低卡、含NFC檸檬汁等健康食品特征,具備長期打動消費者的産品基礎。[11]

京東消費及産業發展研究院資料顯示,檸檬含糖量低,與當下消費者追求0卡0負擔的健康飲食理念契合。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耿少孟的觀點。

檢視檸檬共和國天貓旗艦店,不難發現産品價格普遍7元以上,冷榨檸檬液是其中為數不多單價3元左右的産品。而在冷榨檸檬液的商品評論區及小紅書筆記中,“價格便宜”是高頻詞彙。

低價受歡迎不隻發生在檸檬共和國。蜜雪冰城第二大爆款産品檸檬水,是品牌價格最低的飲品(第一大爆款産品是比檸檬水價格更低的冰淇淋)。在檸季、桂桂茶、甜啦啦等茶飲店内,低價檸檬茶/水銷量同樣靠前。

今年以來,品牌顯然更想靠低價掌握銷量密碼。入夏後,檸季将産品以買一贈一或加量的方式,變相降價。6月,書亦燒仙草推出金桔檸檬水,售價6元/杯,不及客單價12.1元的一半,上新48小時,和另一産品薄荷奶綠銷量共計突破100萬杯。7月,桂桂茶将一款原價23元的檸檬茶産品,以可用優惠券進行價格抵消的方式,降至實付價9.9元。8月,怡寶對原價接近4元/瓶的檸檬茶進行打折銷售,實付價3.2元/瓶。

卷低價,入局者們是否還能“富起來”?

雷蒙是現制檸檬茶創業者,他的門店開在縣城。店内産品價格帶7—12元。雷蒙算過一筆賬,一杯檸檬茶含3片香水檸檬、茶湯、糖漿、杯子,成本1.3元,如果加入苦瓜等配料,成本會漲至1.5—2元,産品整體毛利率60%左右。促銷時段,産品價格隻要不降至4元以下,扣除房租水電費後,店鋪每月是盈利狀态。但這建立在6—10月茶飲旺季期門店日均銷量超過80杯的基礎之上。“淡季一來,盈利就不好說了。”雷蒙告訴FBIF。

耿少孟同樣認為,檸檬風味産品盈利的關鍵,在于起量。當品牌在銷售端達到一定規模,進行營銷投放後品牌轉化率會更高,對上遊也将具備一定的采購議價權,“如果以利潤出發,大概到(營收)1.5億元規模可盈利。考慮品牌和發展的話,實際要到2億元以上或3億元左右才可盈利。”[14]

低價正是快速打動消費者、完成規模換利潤的催化劑。而檸檬的成本可控、高附加值屬性,為入局者在價格政策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彈性空間。“檸檬的健康食品特征可以帶來高溢價。檸檬的香味、酸味又很重,我們用的時候要進行稀釋,這樣一來産品成本就會變低。”耿少孟說。

到此,檸檬熱的原因似乎呼之欲出。内卷時代,企業想要低成本增長。消費者想要低價保持健康。而檸檬站在了雙方需求交彙點。

(文中雷蒙為化名)

參考來源:

[1]第二人生,《蜜雪冰城的八次危機》,2022.12,商隐社

[2]百氪詞典,《蜜雪冰城是怎麼火起來的?》,2021.7,36氪

[3]天驕,《再次沖擊IPO,蜜雪冰城榨幹加盟商》,2024.1,新經濟沸點

[4]《廣州的消費新名片,是他》,2023.9,餐寶典

[5]《檸檬茶賽道“特長生”丘大叔,在服務營運上又有何過人之處?》,2023.9,網易雲商

[6]王言,《丘大叔陷欠薪風波:借錢也要發工資》,2023.11,時代财經APP

[7]《專訪檸季創始合夥人汪潔:檸季緣何擁有品牌“加速度”》,2023.8,長沙新消費研究院

[8]《是時候好好聊聊“檸季”了》,2023.8,檸季手打檸檬茶

[9]《檸季創始合夥人汪潔 巨虧3000萬到十億營收》,2023.11,NewMoney撕董會

[10]《檸檬共和國:不是每一個抓住「細分品類」機會的品牌都能成功|星球大會分享回顧》,2023.3,品牌星球Brandstar

[11]《創·問|檸檬共和國耿少孟:紮進一顆檸檬裡》,2023.7,華創資本

[12]畢海英,《重慶潼南通過“中國生态檸檬之都”生态産品區域公用品牌評定》,2024.7,中國食品報融媒體

[13]ZAO姐,《「檸檬共和國」創始人耿少孟:專注一顆檸檬,不做大衆做分衆》,2023.4,新消費造物者

[14]玲聽,《對話檸檬共和國、加點滋味創始人:3年破億,創業過山車中的“熱愛”與“無知無畏”|玲聽vol.17》,2023.10,Foodaily玲聽

本文為FBIF食品飲料創新原創,作者:大君,編輯:Bobo,轉載請聯系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