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媽媽在寶寶添加輔食後,都會想方設法讓孩子吃好。擔心孩子營養跟上,不落後其他同齡孩子。
不少的媽媽認為,肉類含有豐富的油脂,是一種又不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是以,很多媽媽就算是孩子添加了輔食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敢把肉給孩子吃。這樣做法對嗎?
我們家客廳的壁燈燒了,去鄰居家借梯子。鄰居是一位全職媽媽,有一個11個月的兒子。
一進鄰居的門,我就發現鄰居臉色不太好,便偷偷問了她一句,發生啥事了?要幫忙嗎?
鄰居把寶寶放在客廳的墊子上玩,招呼我坐下。心情沉重地說;她帶兒子去體檢,醫生說孩子的營養跟不上,孩子身高、體重都不達标,還有點貧血。
還責備鄰居說,孩子11個月了也不給他吃肉,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鄰居很後悔地說;孩子6個月添加輔食後,我當初想,肉類這種不易消化的食物,孩子這麼小就吃肉,應該是很不好消化,想等孩子大一點再給他吃肉,沒想到,這樣做還影響到孩子的發育。
肉對寶寶有多重要?
寶寶吃肉,可以補鐵,預防缺鐵性貧血。
在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肉類不僅僅是美味的食物來源,更是建構健康體魄不可或缺的營養基石。
除了補鐵,預防缺鐵性貧血這一顯著功效外,肉類還蘊含着豐富的優質蛋白質,這是寶寶身體細胞、組織和器官發育的基石。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承擔者,從肌膚的細膩光滑到骨骼的強健有力,都離不開它的默默奉獻。
此外,肉類中的B族維生素群,如維生素B12,對于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至關重要。
它能夠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維護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幫助寶寶擁有敏銳的感覺力和活潑的性格。
而鋅、硒等微量元素,則是增強寶寶免疫力、促進智力發育的小能手。
寶寶應該什麼時候吃肉?
寶寶應該什麼時候吃肉?不要晚于這個時候,要不營養恐怕跟不上.
中國營養學會最新釋出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嬰兒從滿6個月開始可逐漸引入各種食物,第一口輔食應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如肉泥、蛋黃、強化鐵的嬰兒米粉等。
是以說,寶寶6個月後,消化功能逐漸完善,媽媽們就可以慢慢的添加肉食輔助。
再晚不要超過1歲,要不營養恐怕跟不上,畢竟寶寶處在生長關鍵時期,代謝旺盛,對于各種營養需求量也大。
如何讓孩子健康吃肉?
①給寶寶盡量吃脂肪含量少的肉
畜禽肉類的蛋白質含量很高,還富含鐵、鋅、硒等礦物質,特别是紅肉(豬肉、牛肉、羊肉),富含鐵元素,且所含鐵的吸收使用率高,穩定不受幹擾,是鐵的最好來源(包括豬肝)。
我們給孩子盡量脂肪含量少的肉。比如雞腿肉、雞胸肉、豬脊肉等
還有畜禽肉類食材不同部位的脂肪含量差異很大,有些脂肪含量可高達60% 以上。
比如五花肉、肥牛、雪龍牛肉等食材中肉眼可見白花花的部分就是脂肪,如果孩子把這些肥肉吃到身體裡,很快就可以變成身上的肥肉。
是以,我們在給孩子選肉時,選擇盡量避免脂肪含量特别高的食材,烹饪時最好把肉眼可見的脂肪去掉。
還有些肥肉肉眼看不到,不過僅從口感上就可以判斷出來,凡是多汁的、香噴噴的、口感柔嫩的肉類,都是脂肪含量比較高的,例如排骨、雞翅等,以及雞皮、鴨皮、雞爪等,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②讓寶寶少吃加工肉制品
要盡量少給孩子吃火腿腸、臘腸、午餐肉、培根、煙熏肉等腌制、發酵、煙熏加工肉制品。
當然,油炸和燒烤類食物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同樣不适合孩子。
還有,孩子的食物一定是用最新鮮的食材單獨烹饪的,最好現做現吃。
買回來的肉沒能及時烹饪的話,則将肉需要放入冰箱中存儲。
肉類烹饪方法建議媽媽們選擇蒸、炖、煮、炒等健康烹調方式。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育嬰師~琦想媽媽,大學畢業于食品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