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到2023年,新能源快速崛起帶來汽車産業格局重塑,疊加價格戰短期對市場劇烈沖擊,各路人馬在“卷”中呈現百态,此前一度順風順水的合資品牌在一系列新能源産品不及預期中,無奈以價換量苦苦支撐,體會市場的寒意。而從以穩健見長被推崇學習,到不時揶揄幾句轉型不力,廣汽豐田同樣冷暖自知。
然而,來到此起彼伏的價格戰、咄咄逼人的自主上攻的2024年,一場屬于廣汽豐田的重塑卻開始了。
從3月第九代凱美瑞一步到位的定價,再到2024款賽那和漢蘭達定價政策一脈相承,廣汽豐田三大旗艦産品主動求變,并裝上中國智能“大腦”,實作産品端務實、理性和快速調整中,配合廣汽豐田執行副總經理文大力為代表的管理層走下舞台,都在迫切告訴和展示他們的改變:立足中國市場需求,結合全球研發實力和中國本土先端技術優勢推出更有力的産品,以變應“卷”,并不是一味“卷”價格。
故事朝期待方向走去。
賽那6月銷量8099輛,7月銷量8320台,連續兩月創單月銷量曆史新高,同樣創新高的還有鋒蘭達,6月出售21951輛,而凱美瑞也連續實作兩個月銷量過萬。受此拉動,上半年結束的時候,廣汽豐田穩居合資品牌前列,向上拉升。
這隻是一場劇烈變革的預演和前戲。
6月底,廣汽豐田舉辦成立20年以來的首屆科技日,文大力堅定表示在科技之路上,廣汽豐田持續疊代而不墨守成規,勇往直前但不盲目激進:“讓使用者享受到先鋒科技帶來的‘興奮’,更感受到品質科技的‘靠譜’”。
價格戰不是長期主義,“卷”價格也不可能成為長期競争政策,合資車企想要擺脫目前困境,就要在新領域有質的突破。
廣汽豐田自然明白隻有加快智電領域轉型變革,實作科技突破,新質引領,以一種更徹底、更全面、更勇敢的變革,才能給幽暗徘徊的合資車企以方向和力量,最終引領合資車企進入2.0時代。
一味“卷”價格,才不是真實的廣汽豐田
2024年,“卷”還是主題,可命運卻在不同選擇中悄然分岔,一度徘徊無措的合資品牌即是如此。
有人不願醒來,有人勇敢迎着浪潮大膽轉變,廣州的廣汽豐田正擁抱新世界。5月末,2024款漢蘭達将油混價格拉低至25萬元以下,引起市場追逐。
市場一邊熟悉廣汽豐田新定價政策,一邊體會求變的果斷與堅決——從第九代凱美瑞再到2024賽那都主動進行調價,将混動作為主力迎合消費市場。
主動和變化得到市場積極回報。
2024年1-7月,賽那累計銷量47657輛,同比提升6.4%,連續5個月穩居前列;漢蘭達累計銷量43661輛,同比提升13.5%。
同時也帶動更多産品發力。鋒蘭達前7個月銷量116029輛,同比大幅提升40.6%;威蘭達累計銷量74259輛,平均月銷過萬。
而包含凱美瑞、漢蘭達、賽那、威蘭達、威飒在内的中高端車型1-7月銷量251252輛,保持高品質發展本色不變,助力廣汽豐田穩居合資品牌前列。并且在燃油和混動雙領域均有作為。廣汽豐田燃油車市占率在2024年6月上升至8%,穩居前列;智能電混雙擎車型半年銷量194539輛,比去年同期提升18%。
重要的是,廣汽豐田主動求變不僅斬獲市場,更為徘徊許久、被動無措的合資品牌提供示範效果。
2020年以來,新能源快速增長,戰場也從早期輿論轉為生死攸關的市場争奪,可那時,合資品牌還相信全球強大實力和深厚品牌基礎,一直會勝出。
但很快他們發現推出的新能源産品難以應對新能源戰場,即使表白“在中國,為中國”,也還是被強大的中國力量快速擊穿。
三年裡,它們嘗試種種方案,放下過身段、講述營銷新故事,推出新能源産品,加入各種“卷”……但始終突破不了,結果大多是以價換量。
但是一味“卷”價格卻卷不出未來。對于合資車企的未來,市場一片迷惘。
以價換量,作為合資車企轉型的臨時政策保證市場佔有率無可厚非,但是如何在“卷”價格之外,不斷去嘗試,打磨出真正滿足市場消費的産品,在嘗試與總結之下,最終能趟出一條合資車企突破的新路徑,才是企業長期生存之道。
再走進廣汽豐田。
都在關心廣汽豐田“卷”價格,卻忽視調整價格隻是調整一環。事實上,廣汽豐田還打造“中國艙”迎合中國市場——凱美瑞在内的三款換新車型都搭載現地開發的全新一代車機系統,聯合華為開發AI語音助手,帶來了更流暢、更可靠、更安全的智能座艙體驗。
同時,新車在合資車型中率先采用高通8155高算力晶片,響應速度達到合資車企領先水準,擁有約40%的性能備援,充分滿足後續OTA更新需求。
智能座艙也融入開放的應用生态,開發了豐田全球首個自建的應用商城,覆寫視訊類、音樂類、聽書類、故事類等熱門APP應用。同時,車機支援蘋果CarPlay、華為HiCar、百度CarLife三大手機系統互聯。
……
結合大廠原生品質的優勢,并不斷發聲,營銷發力。第九代凱美瑞上市釋出會上,廣汽豐田首次把“大廠原生品質”進行标簽化傳播;2024款漢蘭達上市釋出首次以“品質博物館”形式,揭曉20年大廠原生品質秘訣,最終在持續深挖“大廠原生品質”優勢中,廣汽豐田在“卷”價格、“卷”配置的同時走出“卷品質”“卷科技”新路徑。
這條路就是結合中國技術創新優勢,結合自身全球實力,打造出适應中國消費者喜歡的産品,這才是真實的廣汽豐田,以它的方式“卷”出合資車企突破新路徑。
全面改革快速亮劍
以價換量不可持續,單純“卷”價格最終會傷害品牌,隻有徹底的改革才有機會擊穿新能源浪潮和殘酷的價格戰,引領合資車企2.0時代。而加快汽車産業技術創新,實作新質引領是汽車産業轉型關鍵,也是廣汽豐田經曆市場洗禮和嘗試之後的答案。
它迅速亮劍。6月28日,廣汽豐田在首屆科技開放日上展示合資車企2.0時代的轉型成果和前瞻技術布局,展現多路徑電動化技術的深厚積累,并呈現答案:積極擁抱市場變化,加快智電領域轉型變革,實作全球實力+中國先端技術結合,打造出更适合中國消費者的産品。
看看廣汽豐田的具體答案和執行力度。
電動是第一張牌,既有當下還有未來。當下這張牌就是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特征是極緻均衡。
第一是油和電的極緻均衡。智能電混雙擎采用全球特創的行星齒輪結構,實作兩種動力輸出無縫銜接,帶來難以比拟的高效能和平順性。
第二是強動力與低油耗的極緻均衡。相關實測顯示全程150公裡平均油耗4升出頭,同時全速域強動力,如第9代凱美瑞2.5L混動0到60公裡加速4.1秒;80到120公裡加速4.71秒。
性能與安全均衡是第三點。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采用容量1.12度的小電池,采取淺充淺放的電池管理政策,電池安全性大幅提升,而得益于小電池和整體輕量化設計,廣汽豐田全系混動車型均實作優異的制動性能,制動距離最佳表現隻有33米。
據悉,廣汽豐田将實作HEV、PHEV、EV、FCEV多線并進,支援快充的插混車型将于今年10月在中國上市。
在2024年科技開放日上,豐田還公布新一代電動化技術進展,包括性能型锂離子電池、普及型磷酸鐵锂電池、高性能型锂離子電池和全固态電池。
更細緻的鏡頭前,性能型锂電池預計于2026年推出,續航裡程達到1000公裡以上,從10%到80%快充隻需20分鐘;普及型磷酸鐵锂電池預計将于2026-2027年推出,續航裡程可達600公裡,10%到80%快充時長小于30分鐘。
高性能型锂離子電池預計于2027-2028年推出,續航裡程1000公裡以上,快充時間低至20分鐘内;全固态電池以2027-2028年推出為目标全力推進研發,而搭載固态電池的車型續航裡程将達到1000公裡以上,實作快充隻需10分鐘。
豐田計劃到2026年前推出10款新的電動車型,下一代電動汽車2026年将首次亮相,這将擴充廣汽豐田彈藥庫。
科技不是獨角戲,是通力合作的組隊競技。于是,智能化領域,廣汽豐田集結頭部朋友圈,博采衆長,重點突破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聯袂華為、騰訊、Momenta和小馬智行等科技公司。
智能駕駛方面,廣汽豐田聯合Momenta打造端到端高階智駕,該方案基于資料驅動的AI飛輪,可為使用者打造更安全可靠的全場景智能駕駛體驗。
硬體層面,基于英偉達254tops計算平台,相關車輛配套11個超高精度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音波雷達和1個雷射雷達(126線),提供360度全域感覺和充足的車端算力。
算法層面,基于Momenta的資料飛輪,可通過海量量産資料回流,自主學習、快速疊代,持續通過OTA提升系統性能上限。這套系統将提供覆寫泊車、高速、城區NOA的全場景高階智駕體驗。
同時,廣汽豐田與小馬智行合作開展L4級無人駕駛計程車商業化營運,推動高階自動駕駛技術規模化量産。搭載小馬智行自動駕駛系統的賽那全無人駕駛Robotaxi目前已連續運作1年0事故。
此外,廣汽豐田正推動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技術水準快速進階,計劃2025年全面領先合資車企,緊跟新勢力;意圖2026到2027年跻身行業第一梯隊。
這些正出現在廣汽豐田管理層的社交媒體賬戶裡——從5月開始,文大力、廣汽豐田副總經理彭寶林等高層先後入駐媒體平台,直面使用者,将最新技術和産品成果講述給消費者,以全新營銷展現一個不同的、改革的、生動的廣汽豐田。
這才是一個敢言引領合資車企2.0時代的廣汽豐田模樣。
來源:央廣網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