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合資企業到社群工作,他用 “善治力” 架起社群連心橋

居委會主任,作為連接配接人民與城市基本單元 “社群” 的關鍵橋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半淞園路街道,就有一位居委會主任以滿滿的 “善治力”,生動诠釋了基層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從合資企業到社群工作,他用 “善治力” 架起社群連心橋

“ 您好,我是中福二居委的退休居民,今來信感謝表揚居委會主任的點滴事迹。”近日,一封來自海潮路93弄小區的感謝信,讓一個名字映入了更多人的眼簾。他就是這封信中所提及的主人公,中福花苑第二居委會主任兀勇健。寫信人是社群居民姜先生,由于屋子正在重新裝修,姜先生暫住外區。9月16日,台風“貝碧嘉”強勢登陸申城,望着室外狂風暴雨,姜先生的心也跟着焦躁起來。原來,新裝修的屋子要透氣散味,朝着人行道方向的好幾扇窗戶都開着。新裝修的家要泡水不說,萬一窗戶被吹落,造成他人受傷,那就更嚴重了。雖然想第一時間趕回來,但無奈惡劣的天氣使得姜先生開車也變得十分困難。隻能試着拔打了居委會主任兀勇健的手機,考慮到台風天可能居委從業人員大家都要在一線工作,一開始并沒抱太大希望,但沒想到電話第一時間就接了起來,在了解情況後,兀勇健馬上就去把所有的窗都關了起來。關鍵時候的“搭一把手”,守住了姜先生家财産避免損失,也減少了意外風險。

記者從姜先生處了解到,其實這已經不是兀勇健第一次幫他排憂解難了。早在今年4月,屋子開始裝修時,發現樓上住戶的下水設施漏水,由于是出租房,在和租客及房東三方協商時便遇到了困難,陷入僵局,眼看就要影響裝修進度了。姜先生把“難題”帶到了居委會,通過兀勇健多次在糾紛雙方間進行溝通調解,最終這樁鄰裡沖突得以妥善解決。兩度“化解”裝修新房的危機,心懷感激的姜先生故落筆成信,想要誇誇這位靠譜的社群幹部,讓更多人了解默默奮鬥在基層的兀主任。

從合資企業到社群工作,他用 “善治力” 架起社群連心橋

2017年8月,兀勇健在47歲時轉換“職業賽道”,從一家合資企業來到了中福花苑第二居民區擔任社群工作者。最初,他認為這是一份簡單的工作,上班離家也近,會變得十分輕松。可真正深入下去,他卻發現社群工作自有“章法”,值得自己“鑽進去”好好學習。在工作中磨練基層治理真功夫之餘,兀勇健不僅報班學習了社會工作的相關課程、考取了社工師,還學習了各類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幫忙”是兀勇健最常執行的“任務”,就算是小到家裡電路跳閘能否上門“幫忙”看看,隻要時間允許,他從來都不打馬虎眼。就是這樣一樁樁看似平凡的“暖心小事”,拉近了兀勇健與居民之間的距離。轉眼間7年多時間過去了,這位曾經每天與生産經營打交道的“老大哥”在崗位上涵養基層治理“硬功夫”,用“潤物細無聲”式的笃行善為赢得了居民們的十足信賴。新居民一入住,居委會主任兀大哥的電話号肯定會被存進手機;而老居民更是知道,有事情尋伊幫忙,兀大哥肯定事事有回應。

從合資企業到社群工作,他用 “善治力” 架起社群連心橋

中福花苑第二居民區老齡人口占比較高,獨居老人多。此前一位獨居的八旬老伯突然暈倒在電梯間,鄰居及時發現後第一時間聯系居委會,兀勇健第一時間趕去檢視情況。憑借醫療急救教育訓練經驗,他判斷老人是因腦外傷造成昏厥,需及時送醫。就診過程中,兀勇健和居委幹部始終陪同在老人身邊,并幫助墊付了醫藥費,直到老人子女趕來。老人轉危為安後,家屬送來錦旗緻謝。

從合資企業到社群工作,他用 “善治力” 架起社群連心橋

工作中,他還将此前自己在企業中掌握的工作方法“嫁接”到基層一線。在化解基層沖突時,兀勇健講究“情理法”融合,通過自學“楓橋經驗”以及《民法典》等相關知識,積極開展“三所關聯”,“逐個擊破”沖突症結促和解。在提升居委幹部能力方面,他将在企業任職時所掌握的“計劃制定、任務量化、過程回報、結果評估”等企業管理體系有機融入日常居委工作中,并取得了不錯的實踐效果。

從合資企業到社群工作,他用 “善治力” 架起社群連心橋

基層工作,猶如社會穩定的基石。在新時代,基層工作面臨着諸多挑戰。随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革,基層治理的複雜性不斷增加。如何以 “人民城市” 為核心,建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群治理新格局,成為基層工作者必須直面的重大課題。如今,54 歲的兀勇健深知新時代新征程對社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仍在不斷擴容自身知識面,持續更新 “善治力”。“新時代新征程,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正在路上,對社群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己将不斷提高履職本領、增強服務居民群衆意識,在情感上親近群衆、行動上服務群衆,不斷跳出‘舒适圈’,做‘眼中有光、腳下有路、肩上有責’的新時代社群幹部人才。”在社群工作中,兀勇健并不打算停下提升自我的腳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