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主任,作为连接人民与城市基本单元 “社区” 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半淞园路街道,就有一位居委会主任以满满的 “善治力”,生动诠释了基层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 您好,我是中福二居委的退休居民,今来信感谢表扬居委会主任的点滴事迹。”近日,一封来自海潮路93弄小区的感谢信,让一个名字映入了更多人的眼帘。他就是这封信中所提及的主人公,中福花苑第二居委会主任兀勇健。写信人是社区居民姜先生,由于屋子正在重新装修,姜先生暂住外区。9月16日,台风“贝碧嘉”强势登陆申城,望着室外狂风暴雨,姜先生的心也跟着焦躁起来。原来,新装修的屋子要透气散味,朝着人行道方向的好几扇窗户都开着。新装修的家要泡水不说,万一窗户被吹落,造成他人受伤,那就更严重了。虽然想第一时间赶回来,但无奈恶劣的天气使得姜先生开车也变得十分困难。只能试着拔打了居委会主任兀勇健的手机,考虑到台风天可能居委工作人员大家都要在一线工作,一开始并没抱太大希望,但没想到电话第一时间就接了起来,在了解情况后,兀勇健马上就去把所有的窗都关了起来。关键时候的“搭一把手”,守住了姜先生家财产避免损失,也减少了意外风险。
记者从姜先生处了解到,其实这已经不是兀勇健第一次帮他排忧解难了。早在今年4月,屋子开始装修时,发现楼上住户的下水设施漏水,由于是出租房,在和租客及房东三方协商时便遇到了困难,陷入僵局,眼看就要影响装修进度了。姜先生把“难题”带到了居委会,通过兀勇健多次在纠纷双方间进行沟通调解,最终这桩邻里矛盾得以妥善解决。两度“化解”装修新房的危机,心怀感激的姜先生故落笔成信,想要夸夸这位靠谱的社区干部,让更多人了解默默奋斗在基层的兀主任。
2017年8月,兀勇健在47岁时转换“职业赛道”,从一家合资企业来到了中福花苑第二居民区担任社区工作者。最初,他认为这是一份简单的工作,上班离家也近,会变得十分轻松。可真正深入下去,他却发现社区工作自有“章法”,值得自己“钻进去”好好学习。在工作中磨练基层治理真功夫之余,兀勇健不仅报班学习了社会工作的相关课程、考取了社工师,还学习了各类技能。在日常工作中,“帮忙”是兀勇健最常执行的“任务”,就算是小到家里电路跳闸能否上门“帮忙”看看,只要时间允许,他从来都不打马虎眼。就是这样一桩桩看似平凡的“暖心小事”,拉近了兀勇健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转眼间7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位曾经每天与生产经营打交道的“老大哥”在岗位上涵养基层治理“硬功夫”,用“润物细无声”式的笃行善为赢得了居民们的十足信赖。新居民一入住,居委会主任兀大哥的电话号肯定会被存进手机;而老居民更是知道,有事情寻伊帮忙,兀大哥肯定事事有回应。
中福花苑第二居民区老龄人口占比较高,独居老人多。此前一位独居的八旬老伯突然晕倒在电梯间,邻居及时发现后第一时间联系居委会,兀勇健第一时间赶去查看情况。凭借医疗急救培训经验,他判断老人是因脑外伤造成昏厥,需及时送医。就诊过程中,兀勇健和居委干部始终陪同在老人身边,并帮助垫付了医药费,直到老人子女赶来。老人转危为安后,家属送来锦旗致谢。
工作中,他还将此前自己在企业中掌握的工作方法“嫁接”到基层一线。在化解基层矛盾时,兀勇健讲究“情理法”融合,通过自学“枫桥经验”以及《民法典》等相关知识,积极开展“三所联动”,“逐个击破”矛盾症结促和解。在提升居委干部能力方面,他将在企业任职时所掌握的“计划制定、任务量化、过程反馈、结果评估”等企业管理体系有机融入日常居委工作中,并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
基层工作,犹如社会稳定的基石。在新时代,基层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如何以 “人民城市” 为核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成为基层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如今,54 岁的兀勇健深知新时代新征程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仍在不断扩容自身知识面,持续升级 “善治力”。“新时代新征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在路上,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己将不断提高履职本领、增强服务居民群众意识,在情感上亲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不断跳出‘舒适圈’,做‘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肩上有责’的新时代社区干部人才。”在社区工作中,兀勇健并不打算停下提升自我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