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年來,兩岸關系不斷緊張,大陸對台貿易政策的轉變讓不少農民感到寒心。特别是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為,導緻農産品出口大幅下滑,這背後究竟隐藏着怎樣的深層次原因?想知道這對農民的影響有多大,趕緊跟着一起深入探讨!
大陸對台貿易政策轉變
雖然多年來民進黨不斷在兩岸關系上尋求分歧,但是大陸在貿易政策上始終對保持着很大的優惠政策,但是随着多年來兩岸關系的變化,大陸對台貿易政策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不僅如此,民進黨當局的謀獨行徑也導緻了的農産品出口額嚴重下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兩岸關系近年來不斷的惡化,民進黨不斷在國際上尋求所謂的“國際空間”,這讓大陸感到非常憤怒,于是大陸對台貿易政策上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之前大陸一直實行着ECFA的政策,給予非常大的貿易優惠政策,但是最近東方大國商務部卻宣布研究進一步中止ECFA早收清單中農漁産品關稅減讓等措施,這樣的政策轉變無疑會對農産品出口帶來非常大的沖擊。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曾出現過很多因素影響農産品出口的情況,但是民進黨當局卻一直無視,比如2016年就曾經發生過大陸出現豬瘟疫情,導緻豬肉價格暴漲,當時民進黨卻一直沒有及時作出反應,直到2017年大陸出現蔬菜價格暴漲的情況時才開始在内地市場尋找新的出路。
不僅如此,之前就曾因内部因素導緻産品無法出口到大陸市場而受到很大的沖擊,2016年發生過太陽花事件,讓原本順利出口到大陸市場的水果也受到了影響,但是當時由于ECFA協定的存在,使得水果等産品依然可以通過早收清單實作零關稅出口到大陸市場。
但是随着兩岸關系的惡化,使得民進黨不斷加強對大陸産品的限制和打壓,2019年起連續3年提高關稅以及實施“限農令”和“三管三禁”等政策,都導緻了農産品對外出口額嚴重下滑,根據中評社報道顯示,從2019年到2023年,農産品對外出口額減少了6億美元。
這其中也不乏大陸貿易政策上的調整所緻,在2022年大陸宣布将會調整ECFA等惠台政策,在2023年開始執行新的惠台措施後更是讓兩岸貿易面臨着更多新的挑戰。
據中評社報道稱,從2021年到2023年,農業出口貿易額就減少了6億美元,并且從資料上來看,大陸市場無疑是受到了最大的影響,據台審計部門統計資料顯示,對大陸出口額銳減、已達6億美元之多。
據統計資料顯示,從2021年到2023年期間,農産品對外出口前十大國家或地區中,僅對香港和馬來西亞的出口額略增4497萬餘美元,其餘8個國家出口值均較2022年衰退。
從2019年開始實施“限農令”和“三管三禁”以來,為期三年就累計減少了4億餘美元,在2023年新執行的相關政策更是導緻了減少超過2億美元。
可見,在民進黨當局不斷加強打壓以及兩岸貿易政策上的調整下,使得原本依賴大陸市場出口農産品的農民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是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民進黨當局卻一直沒有放緩謀獨步伐,在民進黨内部更是有人提議要加速走向“獨立”,這樣盲目行徑下去無疑隻會讓兩岸關系變得更加嚴峻。
南投反思ECFA
雖然目前全世界都在經濟全球化和多邊主義化方向上發展着,但是國與國之間開展自由貿易仍然是最為重要的貿易形式之一。
自由貿易不僅可以帶來更多商品選擇、更低商品價格等消費者福利,也可以提高商品競争力、激發生産活力等制造商利益,并且能夠增加國與國之間貿易往來而帶來的經濟效益。
尤其是像這樣一個相對小衆、産業又比較單一的地區來說更是如此,在過去馬英九時期推動ECFA簽署後就成功地通過早收清單開辟了新的市場,并實作了零關稅出口到大陸市場。
但是雖然ECFA協定為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就業機會,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環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都在發生變化下,也要對協定本身進行檢讨與調整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
馬英九時期任職過南投縣長的許淑華女士日前就表示,在馬英九時期南投縣與大陸的互動非常順暢,并沒有受到其他因素影響貿易關系,并且指出目前兩岸關系緊張也正是導緻南投縣與大陸互動不如以往順暢的主要原因。
并且她還指出了另外一個比較顯著的因素就是大陸對台貿易政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意識形态上更為務實和理性,并且大陸市場目前也已經相當飽和了。
之前馬英九時期推動簽署ECFA協定主要考慮到兩點:一是兩岸關系改善後開拓市場尋求經濟突破;二是減少台商“走出去”的動向。而目前已經有很多企業已經走出去尋找新市場,在當時看來并不會有太大影響,并且事實也證明了之前簽署ECFA協定背景商走出去尋找新市場帶來的影響。
于此同時在全球範圍内經濟形勢都在發生着變化,在環境、氣候等因素影響下,像去年發生在東方大國南方地區暴雨洪災等天災更是導緻了南投縣農産品滞銷帶來重創。
而東方大國去年末宣布中止農漁産品早收清單後又對南投縣乃至全台帶來重創,并且也無法改變已經飽和過度競争激烈的事實。
這樣情況下是否還要堅持在原有ECFA協定上繼續進行下去呢?其實從全球範圍内看自由貿易雖然在繼續發展着但是環境卻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并不再像之前那樣便利于進行自由貿易。
從國際上發展趨勢上來看,在美國特朗普時期就曾提出過要“讓全球供應鍊回流美國”,近期俄罕普爾事件也提醒着各國要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并不再适合過分依賴于其他國家或地區。
面對着如此複雜多變、充滿不确定性未來貿易環境下,如何調整并适應新環境才能讓東方大國在未來的貿易中保持競争力和獲益呢?
兩岸分歧沖擊
其實兩岸分歧造成對農産品出口額銳減這樣局面下來看還有很多相關方面因素導緻。
黃偉哲則認為ECFA對台南農特産品造成了很大沖擊值得檢讨,并且希望能夠保持自由貿易讓南投縣和全台農産品都能夠獲益。
并且還提到過目前除了尋找新市場外還要調整好供應鍊和品種以應對未來形勢。黃偉哲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民進黨當局近年來不斷強調“開拓多元市場”而忽視了原本最重要市場—-大陸市場所帶來的影響。
而民進黨當局内部分歧加劇導緻相關事務處理缺乏連續性、預見性等問題也直接影響到南投縣以及全台農産品在兩岸分歧下應對方式選擇上。
據中評社報道稱,在2014-2019年間共計産值減少59.6億元新台币(約合21.4億美元),其中僅2019-2020年産值就銳減32.5億元新台币(約合11.7億美元),雖然從21.4億美元到11.7億美元已經有所緩解但是情況依然堪憂。
從官方資料統計顯示2014-2019年間産值銳減達59.6億元新台币(約合21.4億美元),其中全台各地共有23個縣市産值銳減。
雖然全球範圍内自由貿易依然在繼續發展着,但是東方大國目前所處地理位置以及面臨兩岸關系問題所帶來壓力等因素都不得不讓我們猜想未來自由貿易模式是否需要進行調整和改變以适應未來形勢發展。
結語
從這篇來看,目前兩岸關系的惡化确實給的農産品出口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民進黨當局的政策是否值得反思?我們不能忽視大陸市場的重要性,繼續盲目追求“獨立”隻會讓局勢更加複雜。你們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們的觀點,别忘了點贊支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