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所有文章均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一律舉報
- 首發|首席商業智慧
- 作者|首席商業智慧
Yellow公司
引言:從2022年到現在,幹跨境電商進口這塊“硬骨頭”,目前有好幾家國内外知名公司算是“涼了”,如,愛康科技、有棵樹、Yellow公司、豐趣海淘、叮當獅和女神海購等。
這些公司不是破産了就是倒閉了,要麼就是老闆跑了,平台不更新了,退市了,反正各種“慘”。
杭州有個公司,也快跟上面的一樣了!而且還是業内比較知名的,也暴雷了。
人去樓空,欠供應商貨款,就地遣散員工
杭州“海帶網”跨境進口服務商公司
杭州“海帶網”跨境進口服務商公司,也是一夜之間,突然就沒了人影,辦公室空蕩蕩,老闆和管理,影都沒有。
連員工自己都懵了,開心來上班,迎接他們的卻是勞動解約合同,突然之間被就地遣散,不知道咋回事兒?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就連門口貼的公告都有些潦草,直接是手寫一份公告,就這樣貼在大門口!這誰看了都得搖搖頭。
更慘的是,那些供應商們,本來等着結款的,結果也找不着人了。
海帶網和商家的賬期一般都是7到15天,現在可好,錢都不知道去找誰拿了?
不過,海帶網也不是完全沒人管。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公開資訊顯示,海帶網有委托律師在場,表示他們已經在拼命湊錢了。但欠供應商的錢沒辦法全額兌付,隻能“三折兌付”。
現場有很多供應商痛哭流淚,“三折兌付”是無奈中的選擇,他們也隻能接受這種方式,蒼蠅腿也是肉,總好過全部的錢都打水漂了,一分錢都拿不到吧?
根據天眼查顯示,杭州誠淘網絡科技成立于2014年,距離今年剛好10年,注冊的資本超158萬元。
誠淘網絡科技旗下的海帶網是一個跨境母嬰B2B平台,與多個外資品牌合作,賣的商品有奶粉、尿不濕等。
給國内的中小賣家找進口貨源,又提供軟體服務,大家有錢一起賺。
海帶網創始人朱寶金,曾是阿裡員工,發生這麼大件事之後,人倒是“靜悄悄”的,也沒出來說一聲。
反倒是誠淘科技的老闆,賣了一套房子,還拿出公司僅剩不多的資金,努力在湊錢,平分給商家和客戶,三折方案也是和一百多個商家商讨出來的。
現在上下遊客戶都在擠兌平台,是以平台也是很難繼續經營下去了!
阿裡老員工創業成就,融資過億到如今“人間蒸發”
朱寶金
昔日的海帶網也是風光過的,曾經也是資本的“香饽饽”,如梅花創投、以太資本、New Look、星河互聯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都投資過它,投資總額超過1億元。
2018年4月,海帶網還拿到了一筆巨資本,是由蜜芽領投的A+輪融資,金額高達6500萬元。
在創立海帶網之前,朱寶金是阿裡巴巴的老員工,花名“惠元”,在阿裡打了十年的工,也是一名80後!
在阿裡十年裡,他曾是旺旺業務的産品經理,還負責過淘寶中小賣家業務,也維系過天貓會員體系。
可以說,阿裡的B2B、C2C和B2C模式,他都“摸索”了一遍,是以一旦有了實力,就想辭職創業了。
在他還沒辭職的時候,唯品會就已經崛起了。
從阿裡辭職之後,朱寶金收到了很多大廠的offer,但他還是想自己創業,還是低估了創業的艱難。
創業哪有那麼容易?但還是辭職不幹了,拉了幾個兄弟一起合夥創業。
一開始他們的創業方向是“母嬰限時特賣”、“海淘”,在當時也算是新鮮概念。
隻是人算不如天算,當時有個強悍的競争對手,那就是貝貝網,已經早他們一步,先拿到了一家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金額高達1.5億元!
剛好這一家投資機構,也是朱寶金想“抱大腿”的“金主”,但“金主”們也是很謹慎,選擇了貝貝網,沒有選擇海帶網。
雖然朱寶金是阿裡十年老員工,這個人設在阿裡的時候是加分項,但出來了之後就是減分項了。
畢竟沒有了阿裡這棵大樹,投資人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風控工作也是要做的,而且速度慢了,還不是市面上唯一的那種。
“金主”也留一線,沒有把話說絕,反過來還安慰朱寶金,說如果他們的項目能再快六個月,他們肯定投海帶網。
看似安慰,實則還是速度這塊不行,在VC圈,半年的時間已經足夠孵化很多新概念了,慢半年,那是什麼概念?
難道還是資本的問題?肯定是項目的問題。
看到VC那麼謹慎,态度那麼現實,朱寶金船舵倒是轉的快,馬上轉型成B2B模式,當時這個模式甚至早過天貓國際,這次快了将近7個月。
這次轉型也轉對了,趕上了B2B創業的這股熱浪,“海帶網”這個項目在當時也算是“炸子雞”了。
一下子就引來了20多家,當時業内算是比較牛的風投公司。
這次反倒輪到了朱金寶選“金主”了,其中就有梅花天使投了400萬。
後來“海帶網”又吸引到了意大利的大超市New Look Str,拿到了千萬級别的Pre-A輪投資。
這下,“海帶”團隊終于可以做他們一直想做的事了,海帶網也風光了幾年。
經營困境早已現出端倪,商戶擠兌是最後一棵稻草
按理說,海帶網有如此強大的“金主”,老闆經驗也豐富,行内不敢排第一,也能排前五,但現在的境遇實在令人唏噓。
過去幾年由于口罩原因,跨境行業受到的沖擊很大,業績下滑,虧損嚴重,加上商家上門擠兌,讨要貨款,這無疑是壓倒海帶網的最後一根稻草。
面對此境,海帶網卻一味歸咎于外部因素,說是商戶擠兌,難道供應商沒有壓力?他們也有員工要養活。
事實上,商家擠兌隻是“借口”之一,關鍵原因還在于海帶網的現金流大機率處于極度緊張的狀态,與其甩鍋給别人,不如好好檢討自己。
去年8月,其營運就出現困難的端倪了,有部分商家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反映,海帶網出現了退還押金不及時甚至沒還的現象。
海帶網目前的困境,或許一開始在選擇SaaS這條賽道上,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在SaaS在國内市場還沒刷足臉、足夠成熟時,海帶網就“一枝獨秀”,争做母嬰領域的SaaS服務提供商,目标客戶群瞄準的是一些中小商家。
問題是,中小商家不是企業大客戶,多是一些個體戶或微型企業,如何承擔高昂的維護費用,以及貨款質押的周轉期呢?
這是一項技術成本高,盈利能力又受限,吃力不讨好的活,中小商家可不是能給他們賺錢的客群。
好在海帶網還有供應鍊利潤作後盾,緩沖了一段時間,否則早就暴雷了,不能熬到現在。
目前,資本寒冬與行業寒冬的雙重沖擊下,不管是跨境電商還是SaaS領域,都在經曆一場市場“洗牌”,走進了一個大霧天,什麼都看不清。
卷在這條賽道上,成也SaaS,敗也SaaS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字面看起來以及聽起來很進階,但其實就是說你不用買軟體,直接用服務就行,可以說是個“舶來品”。
買傳統軟體就像是全款買車,你得一次性把錢掏了,以後要修修補補的時候,再去找“4S店”處理售後問題。
但買SaaS呢,就跟租車似的,租一天就給一天的費用,租多久給多久,人多就多付點錢,人少就少點錢!
2004年Salesforce上市,SaaS這個概念就漂洋過海來到國内了。
緊接着,資本的錢就跟不要了似的,拼命狂砸在SaaS這個賽道上。“颠”到什麼程度?
當年,玩SaaS的,一百隻手數都數不過來,2015年還被業内稱為“中國SaaS行業元年”。
國内企業級通用的SaaS明星産品,如CRM、ERP、财稅、OA協同這些。
什麼行業用的比較多?
這就不得不提到這四個行業,分别是零售電商、醫療、房産、物流。
2023年“北森”上市,可以說是SaaS界的“炸裂消息”,還被稱為“HR SaaS第一股”。
但看看北森這些年的财報,一路虧啊!
北森财報
同樣,地産SaaS企業也不好過,明源雲就是個例子。
這些年地産商們都“缺錢”,明源雲的業務自然是雪上加霜了,這幾年一直在虧錢,收入也是忽高忽低。
SaaS行業在這十年,确實在狂飙,但到最後,資本退潮了,大家才發現這行沒那麼容易。
軟體好壓根沒用,不能幫到本土企業解決根本問題。
難賺錢,留不住客戶!SaaS行業印證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從一開始被寄予厚望,到如今被資本嫌棄。
SaaS這個名字,也是個大坑。
你管它叫“訂閱式服務”、“軟體按需服務”、“軟體租賃服務”或者“軟體線上服務”都行,但總覺得差點意思,不夠接地氣。
總之,潮水褪去,唯有真正會遊泳的人,才能度過這個周期。
你怎麼看待如今的跨境電商以及SaaS行業,請留下您的高見,留言評論。
國内營運最早的财經自媒體,百萬商界精英的必備讀本,聚焦每日熱點事件、财經人物、創投故事、财富商機等内容!每日為您提供更真實、更專業的商業報道,歡迎關注@首席商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