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防長對華下挑戰書,沉默24小時,國防部開始上場,美國已往後縮。加拿大防長對華下了怎樣的“挑戰書”?國防部表态後,美國的怯場反映了怎樣的現狀?
近日,加拿大皇家海軍“蒙特利爾”号護衛艦自北向南穿航了台灣海峽,加拿大方面對這一行動進行了公開炒作,大肆渲染所謂的“自由航行”。而加拿大國防部長随後更是重申,加方對于實作所謂“自由、開放、包容”的印太地區的承諾。
需要明确的是,在此之前“蒙特利爾”号已于7月底在東海,與美國海軍的“約翰遜”号驅逐艦進行了雙邊軍事行動,不僅如此,這艘軍艦又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常磐”号補給艦,在東海進行了海上補給作業。可以說,這艘軍艦在中國家門口刷足了存在感,而加拿大防長的一番言論,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對中國下“挑戰書”,是對中方領海主權的嚴重挑釁。
對此,中方自然不可能無動于衷,在沉默24小時之後,國防部開始上場。8月3日當天,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就加拿大海軍“蒙特利爾”号護衛艦過航台灣海峽并炒作一事進行了回應。張曉剛明确表示,東部戰區已經通過雙方軍事外交管道,向加方提出嚴正交涉。
他指出,加拿大軍艦在台灣海峽的行為,是在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錯誤信号,這嚴重危害了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除此之外,張曉剛還用“滋擾攪局”來形容加方的這一行為。張曉剛強調,加方高調炒作其錯誤行徑,試圖通過刷“存在感”來誤導輿論,這是錯上加錯的行為。中方始終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任何外部勢力幹涉中國内政的堅定立場。
事實上,從加拿大近期的一些表現來看,在國際和地區政治舞台上,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它似乎缺乏獨立的思考和決策能力,常常盲目跟随美國的步伐,通過迎合美國的戰略,來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但這種做法不僅無法真正增強自身的實力,反而會損害自身獨立性和自主權。而且,在加拿大承擔巨大風險對華挑釁的同時,美國已經開始往後縮了。
自從上個月底,中俄兩國成功舉行“第八次空中聯合戰略巡航”以來,美國面臨的戰略壓力顯著增強,迫使其重新審視自身的軍事與安全戰略。近日,美國國會國防戰略委員會釋出了一份長達132頁的深度報告,明确指出美軍已無力同時應對可能來自中俄兩國的“挑戰”。
該報告指出,美國目前正面臨自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且挑戰性的安全威脅”。報告還警告稱,美國有可能很快被卷入一場橫跨多個戰區的戰争,對手是實力相當甚至接近的中國和俄羅斯。然而,以美軍目前的實力而言,這場戰争很可能以美國的失敗告終。為了應對這一嚴峻形勢,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首先,美國應從最壞的角度出發制定未來戰略,優化戰時體制,提高決策效率和軍隊反應速度。其次,加強與盟友的合作,建構多層次、跨區域的聯合戰區模式,共同應對中俄等國在東亞、中東、歐洲等地的威脅。此外,報告還強調了提升軍工生産能力、增加軍備資金的重要性,建議将美國的軍備水準恢複到冷戰時期的水準,為應對全面戰争做好準備。
有分析指出,不排除美方釋出這份報告,是為了炒作“中國威脅論”,來為自己的軍事擴張和增加軍費預算尋找借口。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美軍的頹勢也确實已經顯現出來,這對于加拿大等美國盟友而言,是值得反思和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