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市隆興鎮梁景村60多歲的村民牟東霞,如今的日子是越過越有滋味,每天都既充實又有收獲——早晨在家裡吃完早飯,她就來到天府酒肆忙活起來。桌椅闆凳細細擦拭、地面拖得锃亮,她幹得格外起勁。“以前想工作沒機會,現在工作都到了家門口,咋個不抓緊嘛?”牟東霞快人快語。
視訊加載中...
“村裡引進了這些産業,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呢!”談起現在,牟東霞的聲音格外洪亮。她給記者算了筆賬:家裡幾分閑置農用地流轉給集體,每年有300多元收入;加上現在家門口上班,每月2000多元收入——一年保守估計也有2萬多元收入。“我都60多歲了,守着家門口,一年還能賺2萬多元,還能照顧得到家裡,上哪裡找這樣的好事?”牟東霞笑着說。
這樣的好事,就發生在梁景村——崇州市一個因酒而興的“天府酒村”。随着一批批項目入駐梁景村,釋放出來越來越多崗位,讓村裡的富餘勞動力實作了就近就業。
近日,本報記者實地探訪“天府酒村”,揭秘它如何釀出鄉村振興“好滋味”“醇滋味”,讓綠水青山成為百姓幸福靠山背後的故事。
摸清家底
塑造“天府酒村”品牌
行走在梁景村,記者看到,一些酒廠門口一派忙碌,貨車進進出出;主街兩旁灰白色調的院牆上映着一幅幅牆畫,處處可見酒元素,吸引着遊客拍照打卡。沿着主街來到天府酒村數字鄉村營運中心,這裡的人氣更旺,貨架上,米酒、蜂蜜等崇州特色産品琳琅滿目,遊客正在争相選購。
“隆興大米、本土白酒,來此一遊,值得帶走!”押韻的推銷語讓氛圍活躍了不少。仔細一看,吆喝的人竟是梁景村黨委書記張建軍。看到店裡遊客多從業人員忙不過來,他主動幫忙搞起了“接待”。
“别看這幾年村裡活力滿滿,前幾年村裡可沒啥人氣。”張建軍告訴記者,梁景村曾經因酒而興,是遠近聞名的“天府第一酒村”,村裡現有白酒企業11家,每年可以産原酒1000餘噸。早些年,這些酒企日進鬥金,賺得盆滿缽滿,但是村裡的老百姓卻沒有跟着增收緻富。年輕人選擇離開村子、外出打工。慢慢地,鄉村漸漸失去活力。
“國家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我立馬就想到了咱們梁景村!”常年在外經商的張建軍回到家鄉,“接棒”村黨委書記,他決心帶着大家好好幹一場。
“鄉村振興,先塑品牌”,張建軍帶着大家摸清家底後,依托優質的糧油本底和百年白酒釀造特色資源,村兩委将梁景村定位“天府酒村”。
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打開“天府酒村”知名度,張建軍帶着村兩委班子,整合資源,打通梁景村和崇州城區的交通,開通了城鄉公共汽車;之後政府、企業、村民三方籌資,啟動天府酒村2.4公裡外聯道路改造提升,建成内聯村道4.2公裡;對村裡的老街進行風貌進行打造,打造稻香旅遊環線等。
一個煥然一新的“天府酒村”呈現在大衆視野中。
成立強村公司
做大集體經濟“總盤子”
“設施好了,産業發展就有了基礎。”走出大廳,張建軍帶記者來到天府酒村數字鄉村營運中心的露台,這裡别有一番風景:綠油油的稻田與錯落有緻的民居、縱橫交錯的田園道路交相輝映,讓人心曠神怡。他指着稻田遠方幾處地方告訴記者:“那裡是梁景茶社,遊客可以喝茶消費。”“旁邊是遇見梁景小院,可以吃飯的地方。”“還有花田咖啡。”
“明确的發展方向與科學規劃,讓村裡人人有奔頭;村民生活富足,民風好了,客人賓至如歸。”張建軍認為,這些加起來,就形成了良好的營商環境,為産業發展保駕護航,2023年梁景村集體經濟組織年收入達425萬元,同比增長38.6%。
今年春天,梁景村結合崇州自駕賞花季活動,舉辦了首屆“天府酒村集市”。随着大量的遊客進村,許多村民做起了小生意。有的開小飯館,有的賣茶水,有的賣當地特色農産品,還有的到當地企業務工,家家戶戶獲得收益。對商家而言,集市形成的引流效果,也為他們搭建了宣傳和營銷的平台。開市期間,有54個商家在當地設立點位,現場成交達261.6萬元;前來考察的代表團有6個,酒企業簽約額達3.9億元。
當村民還在為效益歡喜的時候,村兩委又在考慮如何進階發展,做大集體經濟“總盤子”了——通過走訪各地先進村考察,梁景村積極探索“1個村經濟組織+1個平台營運公司+N個産業項目”的全鍊條利益連結機制。當務之急,是要成立一個平台營運公司。
當要成立公司的消息一出,村裡就“砸開了鍋”,大家心裡直犯嘀咕。“成立公司後,以後賺錢的項目是不是都是公司的了”“我們一個鄉村,搞公司那套适合不”……
聽聞村民的疑慮,張建軍帶着村兩委給大家作解釋。公司是村集體所有,大家可以以配套設施、收儲閑置農房、閑置建設用地、資金、土地整理節約名額等形式入股,每年公司盈利的20%将作為村民的分紅資金。打消村民疑慮後,今年7月,天府酒村強村公司——崇州市景鑫成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利益聯結
資源變股權村民變股民
以資産入股,村民姚學治是村裡“吃螃蟹”的第一人。“再給我們送點黃辣丁來……”記者見到姚學治時,他正在給供應商打電話,忙着為晚上預訂的桌餐備菜。
“沒想到有一天,我還可以當老闆!”姚學治告訴記者,此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今年春節期間回到家鄉,看到村裡環境變化明顯,還要找油菜花地裡開設“天府酒村集市”,集市的位置正好在自家房屋邊上,常年在外打拼的他敏銳地感覺到了一絲商機。節後他沒有外出,而是在家門口開設了豆花飯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就收入了3萬元。
嘗到了甜頭的姚學治當即下定決心,留在家鄉創業。家底單薄,創業資金從何而來?正當他犯難的時候,強村公司招引第三方社會資本入股。投資商看中了他家房屋的位置,在天府酒村核心區,經過幾方協商,合作一拍即合。姚學治以資源入股,占股30%,和投資方、強村公司達成協定。不僅如此,成為股東的姚學治,還負責餐廳營運,實作了家門口就業。7月初,“遇見好酒·田園餐廳”正式開業。“這段時間是淡季,但每天也有2000元左右的營收。”姚學治高興地說,開業不到1個月,營收額已有3萬多元。
“回鄉創業的決定非常正确!”掰着手指頭,姚學治細數家庭的三份收入,自己和母親在餐廳打工,每個月有5200多元,一年就有6.24萬元;加上入股比例分紅,一年預估15萬元左右;年底還有村集體收入分紅——一年下來,家庭收入輕輕松松就能掙20多萬元。
如今,在天府酒村,不止姚學治。梁景村新增遇見·梁景小院等市場主體15個,提供就近就業崗位1000餘個,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近就業,切實增加村民工資性收入。近日,強村公司釋出了精品民宿酒店、鄉村總部基地等11個天府酒村投資合作機會清單。未來,村民還将有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鄉村振興專班 共同富裕專班 出品 統籌/策劃 高筱娟 吳東偉 單正華 張渝 記者/攝影 粟新林 視訊 粟新林 程琪霖 責任編輯 羅皓 編輯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