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弱電工程綜合布線系統安裝工藝标準要求

大家好,我是薛哥。五一假期基本上結束了,前幾篇文章發了樓宇自控、門禁系統、電子巡更系統、綜合管路系統等一些弱電系統的施工方案,今天晚上再補充一個綜合布線系統施工方案,大家參考一下。

1.綜合布線系統安裝工藝标準

1.1.施工準備

1.1.1.材料

(1)線纜選擇要求:

(a)對絞電纜和光纜型号、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規定和合同要求。

(b)電纜所附标志、标簽内容應齊全、清晰。

(c)電纜外護套應完整無損,并附有出廠品質檢驗合格證和本批量電纜的性能檢驗報告。

(d)光纜應在開箱後先檢驗外觀無損傷,光纜端頭封裝良好;并進行資料測試合格後,方可使用。

(2)各類配線架、配線子產品、跳線、資訊插座、光纖連接配接頭、光纖耦合器、光纖插座等部件的型号、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有産品合格證及相關技術檔案資料。

(3)鋼管(或電線管)、盒、地面插座等型号、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有産品合格證。鋼管(或電線管)壁厚均勻,焊縫均勻,無劈裂、砂眼、棱刺和凹扁現象。除鍍鋅管外其它金屬管材需預先除鏽刷防腐漆(現澆混凝土内敷鋼管,應在管内做防腐)。鍍鋅管或刷過防腐漆的鋼管外表完整無剝落現象。

(4)管道采用地下通信管網時,應符合郵電部《通信管道工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範》(YDJ39—90)中相關規定。

(5)金屬線槽及其附件(連接配接闆、接地螺絲、銅編織帶等):應采用經過鍍鋅處理的定型産品,其型号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鍍鋅層不應有脫落損壞現象,内外壁應光滑、平整、無棱刺,不應有扭曲、翹邊等變形現象,并應有産品合格證。接地螺絲應導電良好。

(6)各種鐵件表面的防腐層應均勻、完整,表面光潔,無脫落、氣泡等缺陷。

(7)交接箱、機櫃型号、規格、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有産品合格證。

(8)塑膠線槽及其附件型号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并選用相應的定型産品。其敷設場所的環境溫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數不應低于27%。線槽内外應光滑無棱刺,不應有扭曲、翹邊等變形現象,并有産品合格證。

1.1.2.機具裝置

(1)煨管器、液壓開孔器、壓力案子、套絲機,套管機。

(2)手錘、錾子、鋼鋸、扁锉、圓锉、活扳子、魚尾鉗。

(3)鉛筆、皮尺、水準尺、線墜灰鏟,灰桶,水壺,油桶,油刷,粉線袋等。

(4)手電鑽、台鑽、鑽頭、射釘槍、拉鉚槍、工具袋、工具箱、高凳等。

(5)剝線器、打線工具、鉗子。

(6)光纖熔接機、顯微鏡、切割工具、玻璃磨CD光牒、烘幹箱。

(7)光時域反射儀、噪聲測試儀、場強測試儀、電橋、網絡分析儀、萬用表、兆歐表等。

1.1.3.施工條件

(1)随土建結構施工過程中預留管路、接線盒、地面線槽、套管、孔洞的位置、尺寸、數量均應符合設計規定。管線的地面出線口彎管滿足管路内敷設線纜的彎曲半徑。

(2)随牆面抹灰後或土建裝修工程完工,水準管、線路全部貫通,且各層配線間具備施工條件,機櫃位置固定後,進行水準纜敷設;垂直幹線管、線路全部貫通,且裝置間和各層配線間具備施工條件,機櫃位置固定後,進行垂直線纜敷設。

(3)裝置間敷設抗靜電地闆時,闆塊設應嚴密堅固,活動地闆防靜電措施的接地應符合設計和産品說明要求。

(4)配線間、裝置間施工具備條件:

(a)提供可靠的施工電源和接地裝置。

(b)配線間、裝置間的面積、環境溫度、濕度、照度均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定,

(c)通風良好。

(d)配線間、裝置間應符合安全防火要求(使用濕型消防系統,噴灑頭不能對準電子裝置),預留孔洞等采取防火措施,地面、牆壁、門等塗防火漆或采用其他防火措施,室内無危險物的堆放,消防器材齊全。

(e)配線間、裝置間内裝修工程完工,地面、牆面平整、光潔,門的高度和寬度應不妨礙裝置和器材的搬運,門、窗、鎖齊全。

1.2.操作工藝

1.2.1.工藝流程

弱電工程綜合布線系統安裝工藝标準要求

1.2.2.操作方法

(1)器材檢驗

(a)施工前應對所用器材進行外觀檢驗,檢查其型号、規格、數量、标志、标簽、産品合格證、産品技術檔案資料,有關器材的電氣性能、機械性能、使用功能及有關特殊要求,應符合設計規定。

(b)電纜電氣性能抽樣測試,應符合産品出廠檢驗要及相關規範規定。

(c)大對數電纜、光纜應進行測試,測試資料應符合産品出廠檢驗要求及相關規範規定。

(2)管路敷設(請參閱有關章節的施工工藝要求)

(3)盒箱預埋要求(請參閱有關章節的施工工藝要求)

(4)線纜敷設

(a)線纜敷設一般應符合下列要求:

線纜的布放應自然平直,線纜間不得纏繞、交叉等。

線纜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且與線纜接觸的表面應平整、光滑,以免造成線纜的變形與損傷。

線纜在布放前兩端應貼有标簽,以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标簽書寫應清晰。

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築物内其他弱電系統的線纜應分隔布放,且無接頭。

纜線布放時應有備援。在交接間、裝置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0.5 m~1m;工作區為10 m~30m;光纜在裝置端預留長度一般為 3 m~5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

線纜的彎曲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

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大于電纜外經的 8倍。

主幹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 10倍。

光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大于光纜外經的 20倍。

采用牽引方式敷設大對數電纜和光纜時,吊挂線纜的支點間隔不大于1.5m,并應制作專用線纜牽引端頭。

布放光纜時,光纜盤轉動應與光纜布放同步,光纜牽引的速度一般為15m/s。光纜出盤處要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緩沖的餘量,又不宜過多,避免光纜出現背扣。

布放線纜的牽引力,應小于纜線允許張力的80%,對光纜瞬間最大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允許的張力,主要牽引力應加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對絞電纜與電力電纜最小淨距應符合表 7.4.2-1規定,與其他管線最小淨距應符合表7.4.2-2規定

對絞電纜與電力電纜最小淨距 表7.4.2-1
最小淨距
對絞電纜與電力電纜平行敷設 <2KVA 2~5KVA 5KVA
有一方在接地的槽道或鋼管中 130 300 600
雙方均在接地的槽道或鋼管中 70 150 300
80 150
對絞電纜與其他管線最小淨距 表7.4.2-2
管線種類 平行淨距(M) 垂直交叉淨距(M)
避雷引下線 1.00 0.30
保護地線 0.05 0.02
熱力管(不包封) 0.50 0.50
熱力管(包封) 0.30 0.30
給排管 0.15 0.02
瓦斯管 0.30 0.02

(b)預埋線槽和暗管敷設線纜應符合下列規定:

敷設管道的兩端應有标志,表示出房号、序号和長度。

管道内應無阻擋,管口應無毛刺,并安置牽引線或拉線。

敷設暗管宜采用鋼管或阻燃硬質(PVC)塑膠管,暗管布放對絞電纜時,管道的截面使用率應為25%~30%。

地面線槽應采用金屬線槽,線槽截面使用率不應超過40%。

采用鋼管敷設的管路,應避免出現超過 2個90°的彎曲(否則應增加過線盒),且彎管半徑大于管徑的 6倍。

(5)設定電纜橋架和線槽敷設纜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橋架頂部距頂棚或其他障礙物不應小300mm,橋架内橫斷面使用率不應超過50%。

電纜橋架、線槽内線纜垂直敷設時,線上纜的上端和每間隔 1.5m處,應固定在橋架内支撐架上;水準敷設時,線纜應順直,盡量不交叉,進出線槽部位、轉彎處等兩側 300mm設定固定點。

在吊頂内設定電纜線槽時,槽蓋開啟面應保持 80mm的垂直淨空,線槽截面使用率不應超過40%。

在水準、垂直橋架和垂直線槽中敷設纜線時,應對纜線進行綁紮。4對對絞電纜以 24根為束,25對或以上主幹對絞電纜、光纜及其他信電纜應根據纜線的類型、纜徑、纜線芯數分束綁紮。綁紮間距不宜大于1.5m,扣間距應均勻、松緊适度。

(6)吊頂内金屬線槽敷設線纜時,應考慮防火。要求纜線敷設應單獨設定吊架,不得布放在吊頂吊架上。纜線護套應阻燃,纜線截面選用應符合設計要求。

(7)在豎井内采用明配管、橋架、金屬線槽等方式敷設纜線,并應符合以上有關要求。豎井内樓闆孔洞周邊應設定 50mm的防水台,洞口用防火材料封堵嚴實。

(8)建築群子系統采用架空管道、直埋、牆壁明配管(槽)或暗配管(槽)敷設電纜、光纜施工技術要求應參照郵電部《市内電話線路工程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範》、《電信網光纖數字傳輸系統工程施工及驗收暫行技術規定》的相關規定執行。

1.2.3.裝置安裝

(1)機櫃安裝

按機房平面布置圖進行機櫃定位。在機櫃下對應的位置,将抗靜電地闆看槽,以保證地闆下的電纜引入機櫃。當機櫃高度超過1.8米,且裝置安裝的數量大于地闆的荷載時,将機櫃穩裝在槽鋼基礎上,并用螺栓加放松墊圈固定,防止因機櫃過重造成地闆和裝置的損害。

機櫃安裝完畢後,水準、垂直度應符合廠家的規定。如無規定時,垂直偏差不應大于2mm,水準偏差不應大于2mm

(2)配線架安裝要求;

采用下出線方式、架底位置應與電纜上線孔相對應。

各直列配線架垂直傾斜誤差不應大于2mm。

接線端子各種标志應齊全。

(3)各類配線部件安裝要求:

各部件應完整無損,安裝就位、标志齊全。裝螺絲應擰牢固,面闆應保持在一個水準面上。

(4)接地要求:安裝機架,配線裝置及金屬鋼管、線槽、接地體,保護接地導線截面、顔色應符合設計要求,并保持良好的電氣連接配接,壓接處牢固可靠。接地體電阻小于1Ω。

1.2.4.線纜端接

(1)纜線端接的一般要求:

纜線在終接前,必須檢查标簽顔色和數字含義,并按順序終接。

纜線中間不得有接頭。

纜線終端處必須卡接牢固、接觸良好。

纜線終端安裝應符合設計和産品廠家安裝手冊要求。

對絞電纜與插接件連接配接應認準線号、線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錯接。

(2)對絞電纜插座和連接配接硬體的端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使用專用剝線工具剝除電纜護套,注意不得刮傷絕緣層,且每對對絞線應盡量保持扭絞狀态,避免因彎曲等造成線對的發散、分離;非扭絞長度對于 5類線不應大于13mm;4類線不大于25mm。對絞線間應避免纏繞和交叉。

對絞線與資訊插座(RJ45)相連時,必須按色标和線對順序進行卡接,然後,可直接采用鉗子壓緊壓線帽進行端接,也可采用專用打線工具進行端接後再安裝插座帽。插座類型,色标和編号應符合圖 7.4.4-1規定:

弱電工程綜合布線系統安裝工藝标準要求

圖7.4.4-1資訊插座連接配接圖

弱電工程綜合布線系統安裝工藝标準要求

圖7.4.4-2資訊子產品與RJ-45水晶頭的壓線方式

對絞電纜與 RJ45資訊插座的卡接端子連接配接時,應按先近後遠,先下後上的順序進行卡接。對絞電纜與接線子產品(IDC,RJ45)卡接時,應按設計和廠家規定進行操作。

屏蔽對絞電纜的屏蔽層與接插件終端處屏蔽罩可靠接觸,線纜屏蔽層應與接插屏蔽罩360度圓周接觸,接觸長度不宜小于10mm。

弱電工程綜合布線系統安裝工藝标準要求

圖:7.4.4-3對絞電纜 圖:7.4.4-4管理系統的纜線終接與RJ-45水晶頭的連接配接

(3)光纜芯線終接應符合下列要求:

光纖融接處應加以保護,使用連接配接器以便于光纖的跳接。

連接配接盒面闆應有标志。

跳線軟纖的活動連接配接器在插入擴充卡之前應進行清潔,所插位置符合設計要求。

光纖連接配接損耗值,應符合表7.4.4-1的規定

弱電工程綜合布線系統安裝工藝标準要求

表7.4.4-1

(4)各類跳線的終接

各類跳線纜線和插件間接觸良好,接線無誤,标志齊全。跳線選用類型應符合設計要求。

各類跳線長度應依據裝置現場情況确定,一般對絞電纜不應超過5m,光纜不應超過10m。

1.2.5.系統調試

(1)綜合布線系統測試包括:電纜系統電氣性能測試及光纖系統性能測試,通常測試儀器具有存儲測試記錄功能,并可自動輸出列印記錄。

(2)電氣性能測試儀按照二級精度,應達到表 7.4.5-1規定的要求:

測試儀最低性能要求 表3.2.7.2
序号 性能參數 1-100MHz
1 随機噪聲最低值 65-15log(f/100)db
2 剩餘近端串音(NEXT) 55-15log(f/100)db
3 平衡輸出信号 37-15log(f/100)db
4 共模抑制 37-15log(f/100)db
5 動态精确度 ±0.75db
6 長度精确度 ±1m±4db
7 回損 15db

(3)電纜、光纜測試儀表必須經過計量部門校驗,并取得合格證後,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4)測試儀應能測試 3-6類對絞電纜和光纖鍊路。

(5)測試儀表應有輸出端口,以将所有的測試資料存儲,并随時輸出至電腦和列印機進行維護和管理。

(6)測試儀表對于一個資訊插座的電氣性能測試時間宜在 20~50S之間。

1.3.成品保護

(1)系統裝置安裝時,不得損壞建築物,并應注意保持牆面清潔。

(2)設定在吊頂内的纜線、線槽的安裝等,不應損壞龍骨和吊頂。

(3)裝修施工時,不得将裝置及器件表面弄髒,地面線槽、資訊插座應防止損壞或部件進水。

(4)使用高凳或搬運物件時,不得損壞或碰撞牆面和門窗。

1.4.應注意的品質問題

(1)管道内或地面線槽阻塞或進水,影響布線;疏通管槽,清除水污後布線。

(2)資訊插座損壞,接觸不良;檢查修複。

(3)纜線長度過長,信号衰減嚴重;按設計圖進行檢查,纜線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調整信号頻率,使其衰減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

(4)光纖連接配接器極性接反,信号無輸出,将光纖連接配接器調整正确。

(5)有信号幹擾;檢查消除幹擾源。檢查纜線的屏蔽導線是否接地,線槽内并排的導線是否加隔闆屏蔽,電纜和光纜是否進行隔離處理,室内防靜電地闆是否良好接地等。

(6)光纜傳輸系統傳輸衰減嚴重,檢查陶瓷頭和塑膠頭的連接配接器,每個連接配接點的衰減值是否大于規定值。

(7)光纜數字傳輸系統的數字系列比特率不符合規定,檢查數字接口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8)裝置間子系統接線錯誤,造成控制裝置不能正常工作,檢查色标按設計圖修正接線錯誤。

(9)雷擊引起危險的過電壓,過電流影響或損壞裝置器件等,應選用氣體放電管保護器進行過壓保護,過流保護宜選用能夠自複的保護器,防止累擊必須同時采用過壓、過流保護器。

弱電工程綜合布線系統安裝工藝标準要求

0最新精品資料介紹

全檔案共計5700多個,建議弄一套,絕對有幫助!

文章中的PPT方案,全部贈送了,共計457個PPT,6套完整圖紙,343個行業标準規範及施工圖集,word的方案60個,施工組織設計20個,工程量清單23個(帶參考價格),圖紙及素材196個,VISIO圖塊及拓撲圖141個,項目管理及施工方案,實用性excel表格84個,投标方案及施工組織設計等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