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商業吸納的畢業生中,從事保險及房地産行業的港大畢業生,月薪分别為27154元及23852元,分别增長8%及7.1%,增幅較快。《财經》記者 焦建/攝
在目前公開的相關資料中,香港各主要高校待業率均處于較低水準,相對較高的為2.6%,相對較低的則僅有0.9%
文|《财經》特派香港記者 焦建
編輯|蘇琦
在8月2日香港大學公布最新相關就業資料後,中國香港特區主要高校2023年畢業生的基本就業情況已大緻“揭榜”完畢。
作為擁有多家世界百強大學的國際性教育樞紐,當地受資助(類似内地公立)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情況備受關注。受關注的點亦有部分當地特色,除受雇率、繼續深造率及薪酬水準等正常資料,還包括留港工作水準等。其中受雇則包括全職、兼職、自雇及臨時工。
以香港大學公布的最新畢業生就業資料為例:在其2023年學士學位畢業生就業率達98.8%後,該校已連續18年實作全員就業。當年畢業生的平均月薪也因增長3.4%創下該校新高,達31982元(港元,下同)。在中位數方面,則維持在25000元水準。而将醫學及牙科不納入統計後,港大畢業生平均月薪則會由前述全員統計的31982元變為28017元。
共有3065名港大畢業生參與了此次相關調查,回複率超過85%。其中受雇畢業生比率為73.7%,同比略降0.6%,繼續深造者增加0.5個百分點至22.6%,待業者隻有0.9%,幾近全員就業。在就業群體中,97.1%的人2023年底前就獲得了首份工作的錄用。
香港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月薪數字,并非當地高校中的最高值。在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大學等受政府資助的幾家當地主要高校中,除未公開相關資料的香港中文大學,目前平均月薪最高的為教育大學的教師教育課程畢業生,其2023年的增長數字為3.6%,達到34773元(該校其他課程的畢業生平均月薪,則為21109元)。
在目前公開的相關資料中,香港各主要高校的待業率均處于相對較低水準,其中相對較高的為香港中文大學的2.6%,相對較低的則為香港大學的0.9%。
因與當地産業發展水準相關,就業領域的分布,也是備受當地人士關注的數字之一。以香港大學為例,其畢業生最主要的就業行業仍為工商業。而在工商業所吸納的畢業生當中,從事保險和房地産行業的港大畢業生,月薪分别為27154元和23852元,分别增長8%和7.1%,是薪酬增幅最大的行業。
該校從事社會和個人服務業的比例,則從去年21.3%增至23.3%。加入政府的比例也從12.5%增至14.4%,二者是增長較快的領域。但據《财經》記者統計的當地教資會資助的全日制課程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資料更新至2023年8月),其他各大高校當中,加入政府、公共部門、公用事業的比例亦相對于工商業而言較低。
值得提及的一個新變化是,從2024年9月開始,香港受資助大學的非本地大學學生的上限将由20%上漲至40%。在此基礎上,香港也在逐漸放寬在港就讀的全日制非本地研究所學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
但亦有當地人力資源行業人士對《财經》記者解析,随着當地維持經濟增長壓力加大,非本地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在港工作或繼續深造的比例也會出現一定新變化。如何讓這些人才為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助力,是值得考慮的方面。此外,随着香港近兩年來加速推動第二産業的發展,如何為工業部門提供更多優秀畢業生亦值得關注。
整體而言,目前香港工業發展領域中缺乏的人才包括工程、産品設計、電腦科技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這既與當地市場需求持續增加有關,但更主要的仍是高校培育人才數目不足。
以2023年時在港上市的内地機器人公司優必選(09880.HK)為例,其目前就在香港招聘相關行業人才。該公司首席财務官張钜在近日由港交所主辦的一次論壇上指出:香港的金融和科技産業生态仍需微調。例如,科技人才不好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更願意去從事金融和專業服務。即使能找到,也比深圳要貴得多”。
“特區政府可以考慮轉換一下思路,除了直接補貼科技企業落戶和研發,也可間接補貼企業在當地招人。隻有把人才真正培育出來了,相關産業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張钜對《财經》記者指出。
責編|張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