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淮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從古到今一直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之地,詩壇巨匠,達官商賈,競相登場。留下歌詠淮陽的詩詞歌賦660餘首,傳承積澱了淮陽豐厚的人文資源,最早譜寫了“大美淮陽”的輝煌曆史篇章。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一篇由明朝禮部尚書吳悌為淮陽懷遠将軍徐孟陽書寫的《墓志銘》,希望大家對淮陽曆史會有個更深層的了解。
明懷遠将軍徐孟陽墓志銘
文/吳 悌(明朝)
01、原 文
嘉靖癸已季冬庚辰日,懷遠将軍陳州衛指揮同知徐公以疾終于家,諸孤蔔以明年正月辛巳,奉葬于平信鄉三裡許祖茔之次。其從弟庠生徐孟金,狀其行實來乞銘。予教陳七載,公禮予也厚,予知公也深,不忍銘而不能不銘。銘曰:
公祖六合,實鄰帝鄉。帝初起義,曰福從行。即見委任,東渡大江。累立戰功,百夫莫當。進掌千人,萬戶薦将。百戶沅郡,候爵太倉。大星忽殒,帝甚痛傷!遣使谕祭,禦制哀
章。子勉蔭襲,乃調于陳。曰晟曰瑛,世繼前勳。傳至洪者,實公先君。黑石白狐,猖獗聲聞。爰命征徂,師至賊奔。凱旋論功,無與為倫。由佥陟同,公志以申。上下交譽,曰茲得人。
洪既物故,長子夭矣。岐嶷穎脫,公實次子。嘉名孟陽,天健字爾。蔭序在公,虎符以被。進操衛印,惟公是倚。征苗捕盜,惟公是使。操邊邊甯,掌衛衛喜。征讨鄖霸,地靖盜止。折首獲醜,淮徐以安。洪公餘公,賴公而寬。采币銀牌,予赍頻繁。懷遠将軍,寵錫宸翰。母妻淑人,霞帔珠冠。一時功賞,阖衛騰歡,佥謂公者,武略桓桓(威武的樣子)。
進總元戎,始稱公官。忌者中阻,公議固在。公乃恬然,略無芥蒂。嘉靖六年,歲舍丁亥。冬予至陳,公正康泰。謂予可交,特加敬愛。明年之夏,忽思莼菜。連疏當道,固求自代。乃許公休,公實未艾。志戀泉石,勇脫宦鞅。城西花木,日醉芬芳。
繁公為人,心實行莊。文能賦詩,武靖疆場。治家以儉,禮士而降。有為有守,無怠無荒。官三十年,始終如常。丕承前烈,大啟後光。始祖宏功,庇及四世。妣(6ǐ,稱死去的母親)為恭人,榮膺诰制。厥考(稱死去的父親)懷遠,崇勳方始。傳至于公,才一而二,相公後人,曷其有既?
厥子有三,仲鼎冢嗣,曾遊學校,讀書知義。繼職未及,賢聲孔肆(聲望很高)。佥曰茲人,将家之良。委握衛符,上順下康。旌旗烨烨(光亮,光彩的樣子),戎武(軍隊)堂堂(軍容俊偉出衆)。仲曰仲鼐(nài,大鼎),儒業州庠。方來事業,式未可量。季仲鼒(zī)氏,輸粟邊疆。寵授散職(閑散的官職),與兄翺翔。一門榮寵,遐迩稱揚。諸女諸孫,貞淑超卓。室家結締,名門宦學。凡今世族,氣焰熏灼。或始而興,倏終而落。公家慶澤,愈久愈廓(kùo,擴大)。磐石之宗,同休之托。固祖功深,亦公德博。陽施陰受,天視人作。
丙申季春,公生應瑞。距今癸巳,五十八歲。得正而終,俯仰無愧。西鄉之原,風氣所萃。埋玉于斯,地靈呵衛(呵禁護衛)。隧道之南,貞石(堅固的石頭)屹屹(聳立不動)。按狀作銘,愧非椽筆。庸(功勞)勒(雕刻)于石,昭示千億。
02、大 意
嘉靖癸已年的冬季庚辰日,懷遠将軍、陳州衛指揮同知徐公因病在家中去世。他的孤兒們占蔔後,決定在第二年正月辛巳日,将他安葬在平信鄉大約三裡外的祖墳旁。他的堂弟徐孟金,記述了徐公的生平事迹,來請求我為他撰寫墓志銘。我曾在陳州教書七年,徐公對我禮遇深厚,我對徐公的了解也很深,是以不忍不寫,但又不能不寫。墓志銘如下:
徐公的祖先是六合人,實際居住在帝王的近鄰。當皇帝最初起義時,徐公的祖先曾追随他,并很快就被委以重任。随軍東渡長江,多次立下戰功,勇猛無比,無人能敵。後來,祖先晉升為掌管千人的将領,并被萬戶推薦為将領。曾任沅郡的百戶,後來被封為太倉侯爵。然而,突然之間,這位偉大的将領就像大星隕落一樣離世,皇帝深感痛惜和哀傷。派遣使者前去吊祭,并親自撰寫了哀悼的文章。
祖先的兒子徐勉承襲了父親的蔭庇,被調任到陳州。子孫徐晟、徐瑛,都繼承了先人的功勳。傳到徐洪這一代,他就是徐公的父親。當時,黑石和白狐作亂,聲勢猖獗。于是皇帝指令徐洪出征,軍隊一到,賊人便四散奔逃。凱旋後論功行賞,徐洪的功勳無人能及。是以,他由佥事晉升為同知,實作了他的志向。上下都對他交口稱贊,說他是一個真正的人才。
徐洪去世後,他的長子也夭折了。徐公實際上是徐洪的次子,他天資聰穎,出類拔萃。他有一個美好的名字,叫孟陽,字天健。他繼承了蔭襲的職位(即因為祖先的功績而獲得的官職或特權),并獲得了虎符(古代象征軍事權力的信物)。他被賦予了掌管軍隊的權力,人們都依賴他的能力和決策。他出征去讨伐苗疆的叛亂者,捕捉盜賊,人們都将這些重任交給他。他管理邊疆時,邊疆安定;掌管衛所時,衛所歡喜。
在征讨鄖陽和霸州時,他使兩地安定,盜賊止息。他擊敗敵人,取得勝利,使得淮河和徐州地區得以安甯。徐洪及其親屬都依賴徐公而得到寬待。皇帝多次賞賜給他采币和銀牌作為獎賞。他還被授予懷遠将軍的榮譽,并得到了皇帝的親自題字。他的母親和妻子都被封為淑人,佩戴着霞帔和珠冠。一時間,他的功賞使全衛的人都歡欣鼓舞,大家都稱贊他是一個威武而具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
後來,他晉升總領軍隊的職位,開始擔任要職。盡管有人出于嫉妒而從中阻撓,但公正的評價和公衆的輿論始終堅定不移地支援着他。徐公對此始終保持着坦然平靜的心态,沒有絲毫的芥蒂。嘉靖六年,也就是丁亥年,那年冬天我到了陳地,恰逢徐公正處于健康平安、生活康泰的美好時光。他認為我是可以交往的朋友,是以對我特别敬重和喜愛。然而,到了第二年的夏天,他突然開始懷念起家鄉的莼菜來,那是他内心深處對家鄉的一種深深眷戀。
為了這份思鄉之情,他連續向朝廷上書,堅決請求讓人代替自己的職位,以便自己能夠安享晚年。朝廷最終準許了他的請求,允許他退休。但實際上,他的才華和精力都還未曾衰退,依然旺盛。他内心向往的是那山間的清泉和岩石,那自然的甯靜與美好,于是他勇敢地擺脫了官場的束縛和牽絆。在陳地城西,有一片花木繁盛之地,他常常沉醉于那裡的芬芳之中,享受着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甯靜時光。
徐公的為人,内心正直且行為端莊。他文才出衆,能夠吟詩作賦;武略非凡,能夠安定邊疆,保衛國家。他治家以勤儉為本,對士人則恭敬禮遇,虛心接納。他做事既有作為又能堅守原則,從不懈怠也不荒廢時光。為官三十年來,始終如一,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他繼承了先輩的光榮傳統,為後代開創了更加輝煌的未來。徐公的始祖建立了宏大的功業,這份恩澤庇護了整整四代人。徐公的母親被尊稱為恭人,并榮幸地獲得了朝廷的诰命封賞。他的父親被封為懷遠将軍,也是一位功勳卓著的人物,崇高的榮譽才剛剛開始。這份優秀的家族傳統,在徐公這裡得到了完美的傳承,他的才華和能力遠超常人,相信徐公的後人的成就和貢獻,也會永無止境。
徐公有三個兒子,長子徐仲鼎,曾在學校接受教育,讀書明理,知曉道義。雖然還未正式繼承家業,但他的賢名卻已廣泛傳播,聲望很高。衆人都說,他是能夠光耀門楣的良才。他擔任守衛要職,手握兵符,既能上順朝廷旨意,又能下安百姓,使國家安甯。他統率的軍隊旌旗飄揚,光彩奪目,軍容更是俊偉出衆,威嚴而莊重。次子名叫仲鼐,在州裡的學府研習儒家經典。他未來的成就,實在是難以估量。三子仲鼒氏,則為國家邊疆運送了糧食,是以得到了朝廷的賞識,被授予了一個閑散的官職,與他的兄長們一同在仕途上翺翔。這一家真是榮耀非凡,遠近聞名,都對他們贊不絕口。
家中的女兒和孫女們,也都是貞潔賢淑、超凡脫俗的女子。她們所嫁的夫家,以及所結交的親戚,都是名門望族,或是官宦之家,或是學者世家。在當今這個世道上,許多世家大族的氣焰或許曾經炙手可熱,但往往興起得快,衰落得也快。然而,徐公家族的福澤卻像流水一樣,越流越廣,越積越深。他們的家族就像磐石一樣穩固,家族成員同甘共苦,共享榮耀。這既是因為他們祖先的功德深厚,也是因為他們的後代廣積公德,德行廣博。他們陽間行善,陰間受福,這既是天道的眷顧,也是他們自身努力的結果。
在丙申年的晚春時節,徐公的誕生伴随着吉祥的征兆而來。從那時候算起,直到現在的癸巳年,您已經度過了五十八個春秋。您的一生正直無私,最終安詳離世,回首往昔,心中沒有任何愧疚或遺憾。西鄉的那片原野,是天地精華彙聚之所,選擇在這裡安息,定能得到地靈的庇護與守衛。在墓道的南側,矗立着一塊堅固的石頭,它穩穩當當,屹立不倒。我根據您一生的事迹撰寫了這篇墓志銘,隻是我的文筆拙劣,實在感到慚愧。盡管如此,我還是決定将這份功勞镌刻在這塊石頭上,以此來銘記您的生平事迹,讓它流傳千秋萬代,昭告于無數的後來者。
03、作 者
吳悌(1502年~1568年),字思誠,号疏山,學者們尊稱他為“疏山先生”,是江西金溪(現今的琅琚鎮疏口村)人。他通過嘉靖年間的科舉考試成為進士,最初被任命為樂安縣的知縣,後來調任到更為繁忙的宣城縣,并擔任過禦史一職。嘉靖十六年(1537年),在應天府的科舉考試中,考官的評語中遺漏了書寫姓名,同時考生們的策論中多有對當時政治的批評,這觸怒了皇帝,導緻考官被捕。吳悌為這些考生求情,希望皇帝能夠寬恕他們,結果自己反而是以被下獄,關進了诏獄。後來,他被釋放出來,并被派去監督兩淮地區的鹽政。
當嚴嵩專權擅政時,吳悌非常厭惡他的行為,于是以生病為由辭官回家,這一隐退持續了近二十年之久。直到嚴嵩失勢後,吳悌才被重新起用,擔任原來的官職,并多次升遷,最終做到了南京大理寺卿的高位。他與吳嶽、胡松、毛恺三人并稱為“南都四君子”,在當時的士人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隆慶元年(1567年),吳悌被調任為刑部侍郎。第二年,他去世了。家鄉的人們為了紀念他,建起了一座祠堂,并将他與陸九淵、吳澄、吳與弼、陳九川這四位先賢一同供奉,這座祠堂被稱為“五賢祠”。吏部尚書孫丕揚稱贊吳悌為“理學名臣”,于是朝廷追贈他為禮部尚書,并賜予他“文莊”的谥号。
玄子原創作品 全網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