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代这位礼部尚书为陈州怀远将军徐孟阳书写的墓志铭,你知道吗?

明代这位礼部尚书为陈州怀远将军徐孟阳书写的墓志铭,你知道吗?

前 言

   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到今一直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之地,诗坛巨匠,达官商贾,竞相登场。留下歌咏淮阳的诗词歌赋660余首,传承积淀了淮阳丰厚的人文资源,最早谱写了“大美淮阳”的辉煌历史篇章。今天,小编向大家推荐一篇由明朝礼部尚书吴悌为淮阳怀远将军徐孟阳书写的《墓志铭》,希望大家对淮阳历史会有个更深层的了解。

明怀远将军徐孟阳墓志铭

文/吴 悌(明朝)

01、原 文

  嘉靖癸已季冬庚辰日,怀远将军陈州卫指挥同知徐公以疾终于家,诸孤卜以明年正月辛巳,奉葬于平信乡三里许祖茔之次。其从弟庠生徐孟金,状其行实来乞铭。予教陈七载,公礼予也厚,予知公也深,不忍铭而不能不铭。铭曰:

  公祖六合,实邻帝乡。帝初起义,曰福从行。即见委任,东渡大江。累立战功,百夫莫当。进掌千人,万户荐将。百户沅郡,候爵太仓。大星忽殒,帝甚痛伤!遣使谕祭,御制哀

  章。子勉荫袭,乃调于陈。曰晟曰瑛,世继前勋。传至洪者,实公先君。黑石白狐,猖獗声闻。爰命征徂,师至贼奔。凯旋论功,无与为伦。由佥陟同,公志以申。上下交誉,曰兹得人。

  洪既物故,长子夭矣。岐嶷颖脱,公实次子。嘉名孟阳,天健字尔。荫序在公,虎符以被。进操卫印,惟公是倚。征苗捕盗,惟公是使。操边边宁,掌卫卫喜。征讨郧霸,地靖盗止。折首获丑,淮徐以安。洪公余公,赖公而宽。采币银牌,予赍频繁。怀远将军,宠锡宸翰。母妻淑人,霞帔珠冠。一时功赏,阖卫腾欢,佥谓公者,武略桓桓(威武的样子)。

明代这位礼部尚书为陈州怀远将军徐孟阳书写的墓志铭,你知道吗?

  进总元戎,始称公官。忌者中阻,公议固在。公乃恬然,略无芥蒂。嘉靖六年,岁舍丁亥。冬予至陈,公正康泰。谓予可交,特加敬爱。明年之夏,忽思莼菜。连疏当道,固求自代。乃许公休,公实未艾。志恋泉石,勇脱宦鞅。城西花木,日醉芬芳。

  繁公为人,心实行庄。文能赋诗,武靖疆场。治家以俭,礼士而降。有为有守,无怠无荒。官三十年,始终如常。丕承前烈,大启后光。始祖宏功,庇及四世。妣(6ǐ,称死去的母亲)为恭人,荣膺诰制。厥考(称死去的父亲)怀远,崇勋方始。传至于公,才一而二,相公后人,曷其有既?

  厥子有三,仲鼎冢嗣,曾游学校,读书知义。继职未及,贤声孔肆(声望很高)。佥曰兹人,将家之良。委握卫符,上顺下康。旌旗烨烨(光亮,光彩的样子),戎武(军队)堂堂(军容俊伟出众)。仲曰仲鼐(nài,大鼎),儒业州庠。方来事业,式未可量。季仲鼒(zī)氏,输粟边疆。宠授散职(闲散的官职),与兄翱翔。一门荣宠,遐迩称扬。诸女诸孙,贞淑超卓。室家结缔,名门宦学。凡今世族,气焰熏灼。或始而兴,倏终而落。公家庆泽,愈久愈廓(kùo,扩大)。磐石之宗,同休之托。固祖功深,亦公德博。阳施阴受,天视人作。

  丙申季春,公生应瑞。距今癸巳,五十八岁。得正而终,俯仰无愧。西乡之原,风气所萃。埋玉于斯,地灵呵卫(呵禁护卫)。隧道之南,贞石(坚固的石头)屹屹(耸立不动)。按状作铭,愧非椽笔。庸(功劳)勒(雕刻)于石,昭示千亿。

明代这位礼部尚书为陈州怀远将军徐孟阳书写的墓志铭,你知道吗?

02、大 意

  嘉靖癸已年的冬季庚辰日,怀远将军、陈州卫指挥同知徐公因病在家中去世。他的孤儿们占卜后,决定在第二年正月辛巳日,将他安葬在平信乡大约三里外的祖坟旁。他的堂弟徐孟金,记述了徐公的生平事迹,来请求我为他撰写墓志铭。我曾在陈州教书七年,徐公对我礼遇深厚,我对徐公的了解也很深,所以不忍不写,但又不能不写。墓志铭如下:

  徐公的祖先是六合人,实际居住在帝王的近邻。当皇帝最初起义时,徐公的祖先曾追随他,并很快就被委以重任。随军东渡长江,多次立下战功,勇猛无比,无人能敌。后来,祖先晋升为掌管千人的将领,并被万户推荐为将领。曾任沅郡的百户,后来被封为太仓侯爵。然而,突然之间,这位伟大的将领就像大星陨落一样离世,皇帝深感痛惜和哀伤。派遣使者前去吊祭,并亲自撰写了哀悼的文章。

  祖先的儿子徐勉承袭了父亲的荫庇,被调任到陈州。子孙徐晟、徐瑛,都继承了先人的功勋。传到徐洪这一代,他就是徐公的父亲。当时,黑石和白狐作乱,声势猖獗。于是皇帝命令徐洪出征,军队一到,贼人便四散奔逃。凯旋后论功行赏,徐洪的功勋无人能及。因此,他由佥事晋升为同知,实现了他的志向。上下都对他交口称赞,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明代这位礼部尚书为陈州怀远将军徐孟阳书写的墓志铭,你知道吗?

  徐洪去世后,他的长子也夭折了。徐公实际上是徐洪的次子,他天资聪颖,出类拔萃。他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孟阳,字天健。他继承了荫袭的职位(即因为祖先的功绩而获得的官职或特权),并获得了虎符(古代象征军事权力的信物)。他被赋予了掌管军队的权力,人们都依赖他的能力和决策。他出征去讨伐苗疆的叛乱者,捕捉盗贼,人们都将这些重任交给他。他管理边疆时,边疆安定;掌管卫所时,卫所欢喜。

在征讨郧阳和霸州时,他使两地安定,盗贼止息。他击败敌人,取得胜利,使得淮河和徐州地区得以安宁。徐洪及其亲属都依赖徐公而得到宽待。皇帝多次赏赐给他采币和银牌作为奖赏。他还被授予怀远将军的荣誉,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题字。他的母亲和妻子都被封为淑人,佩戴着霞帔和珠冠。一时间,他的功赏使全卫的人都欢欣鼓舞,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个威武而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后来,他晋升总领军队的职位,开始担任要职。尽管有人出于嫉妒而从中阻挠,但公正的评价和公众的舆论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着他。徐公对此始终保持着坦然平静的心态,没有丝毫的芥蒂。嘉靖六年,也就是丁亥年,那年冬天我到了陈地,恰逢徐公正处于健康平安、生活康泰的美好时光。他认为我是可以交往的朋友,因此对我特别敬重和喜爱。然而,到了第二年的夏天,他突然开始怀念起家乡的莼菜来,那是他内心深处对家乡的一种深深眷恋。

为了这份思乡之情,他连续向朝廷上书,坚决请求让人代替自己的职位,以便自己能够安享晚年。朝廷最终准许了他的请求,允许他退休。但实际上,他的才华和精力都还未曾衰退,依然旺盛。他内心向往的是那山间的清泉和岩石,那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于是他勇敢地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和牵绊。在陈地城西,有一片花木繁盛之地,他常常沉醉于那里的芬芳之中,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时光。

明代这位礼部尚书为陈州怀远将军徐孟阳书写的墓志铭,你知道吗?

  徐公的为人,内心正直且行为端庄。他文才出众,能够吟诗作赋;武略非凡,能够安定边疆,保卫国家。他治家以勤俭为本,对士人则恭敬礼遇,虚心接纳。他做事既有作为又能坚守原则,从不懈怠也不荒废时光。为官三十年来,始终如一,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他继承了先辈的光荣传统,为后代开创了更加辉煌的未来。徐公的始祖建立了宏大的功业,这份恩泽庇护了整整四代人。徐公的母亲被尊称为恭人,并荣幸地获得了朝廷的诰命封赏。他的父亲被封为怀远将军,也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崇高的荣誉才刚刚开始。这份优秀的家族传统,在徐公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传承,他的才华和能力远超常人,相信徐公的后人的成就和贡献,也会永无止境。

  徐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徐仲鼎,曾在学校接受教育,读书明理,知晓道义。虽然还未正式继承家业,但他的贤名却已广泛传播,声望很高。众人都说,他是能够光耀门楣的良才。他担任守卫要职,手握兵符,既能上顺朝廷旨意,又能下安百姓,使国家安宁。他统率的军队旌旗飘扬,光彩夺目,军容更是俊伟出众,威严而庄重。次子名叫仲鼐,在州里的学府研习儒家经典。他未来的成就,实在是难以估量。三子仲鼒氏,则为国家边疆运送了粮食,因此得到了朝廷的赏识,被授予了一个闲散的官职,与他的兄长们一同在仕途上翱翔。这一家真是荣耀非凡,远近闻名,都对他们赞不绝口。

家中的女儿和孙女们,也都是贞洁贤淑、超凡脱俗的女子。她们所嫁的夫家,以及所结交的亲戚,都是名门望族,或是官宦之家,或是学者世家。在当今这个世道上,许多世家大族的气焰或许曾经炙手可热,但往往兴起得快,衰落得也快。然而,徐公家族的福泽却像流水一样,越流越广,越积越深。他们的家族就像磐石一样稳固,家族成员同甘共苦,共享荣耀。这既是因为他们祖先的功德深厚,也是因为他们的后代广积公德,德行广博。他们阳间行善,阴间受福,这既是天道的眷顾,也是他们自身努力的结果。

  在丙申年的晚春时节,徐公的诞生伴随着吉祥的征兆而来。从那时候算起,直到现在的癸巳年,您已经度过了五十八个春秋。您的一生正直无私,最终安详离世,回首往昔,心中没有任何愧疚或遗憾。西乡的那片原野,是天地精华汇聚之所,选择在这里安息,定能得到地灵的庇护与守卫。在墓道的南侧,矗立着一块坚固的石头,它稳稳当当,屹立不倒。我根据您一生的事迹撰写了这篇墓志铭,只是我的文笔拙劣,实在感到惭愧。尽管如此,我还是决定将这份功劳镌刻在这块石头上,以此来铭记您的生平事迹,让它流传千秋万代,昭告于无数的后来者。

03、作 者

明代这位礼部尚书为陈州怀远将军徐孟阳书写的墓志铭,你知道吗?

  吴悌(1502年~1568年),字思诚,号疏山,学者们尊称他为“疏山先生”,是江西金溪(现今的琅琚镇疏口村)人。他通过嘉靖年间的科举考试成为进士,最初被任命为乐安县的知县,后来调任到更为繁忙的宣城县,并担任过御史一职。嘉靖十六年(1537年),在应天府的科举考试中,考官的评语中遗漏了书写姓名,同时考生们的策论中多有对当时政治的批评,这触怒了皇帝,导致考官被捕。吴悌为这些考生求情,希望皇帝能够宽恕他们,结果自己反而因此被下狱,关进了诏狱。后来,他被释放出来,并被派去监督两淮地区的盐政。

  当严嵩专权擅政时,吴悌非常厌恶他的行为,于是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家,这一隐退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直到严嵩失势后,吴悌才被重新起用,担任原来的官职,并多次升迁,最终做到了南京大理寺卿的高位。他与吴岳、胡松、毛恺三人并称为“南都四君子”,在当时的士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隆庆元年(1567年),吴悌被调任为刑部侍郎。第二年,他去世了。家乡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建起了一座祠堂,并将他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这四位先贤一同供奉,这座祠堂被称为“五贤祠”。吏部尚书孙丕扬称赞吴悌为“理学名臣”,于是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并赐予他“文庄”的谥号。

玄子原创作品 全网维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