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好色的皇帝很多,但說到專情的可能沒有幾個。與現今的一世一生一雙人相比較而言,古代男子可以一妻多妾,而皇帝更是後宮佳麗三千,後宮之中嫔妃、美人衆多。
“多情自古空餘恨”,不過,乾隆皇帝就用專情,為曆代皇帝樹立了榜樣。
乾隆皇帝一生寵幸的女子數量不在少數,但如果問及對他影響最深的兩個女子,那莫過于富察皇後和令妃娘娘。
與“白月光”富察皇後出身顯貴不同,令妃魏佳氏隻是包衣出身,還是漢人子女。但為何她在第一次被寵幸時,乾隆會激動到無法言喻呢?
令妃入宮時,并沒能得到乾隆的垂簾,而是因為富察皇後的原因得寵幸,還被封為魏貴人。之後不到半年,她被封為嫔。
隻不過她的晉升速度雖然快,但當時遠不及富察皇後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可能是為了避免富察皇後傷心,乾隆在此時并沒怎麼偏愛她。
一切要到富察皇後去世後,令妃才越來越受到皇帝的寵愛。
剛入宮時,魏佳氏和無數宮女一樣,默默承擔着宮務。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後宮裡,她就像大海裡的一滴水,毫不起眼。
然而,她并不滿足于平庸,她開始了她的自我提升之旅,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
她孜孜不倦地研究詩詞,曆史經典。這種積極的态度為她未來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令妃非常準确地把握了乾隆皇帝的心理,在他面前施展了一系列的“計策”。盡管乾隆皇帝很聰明,但他還是一步一步地掉進了令妃設下的陷阱。
令妃無法通過選秀進入宮中,隻能成為宮女。但她也很有骨氣,即使面對乾隆皇帝,她也不卑不亢。
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與别人完全不同,也使乾隆非常感興趣。
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她第一次侍寝時,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宮女,但她的氣勢卻很強盛。因為做宮女不是自願的,就算是面對皇帝,她也不低頭。
當然,令妃很聰明,知道如何适度地把握這個尺度。
是以,在乾隆特别強勢的時候,她也表現出了女人應有的溫柔,這極大地滿足了乾隆的征服欲。每當乾隆想起他與令妃的第一次,他總是興奮不已,無法自拔。
在被授予貴人後,令妃在短短三年内晉升為妃,甚至乾隆皇帝也給了她擡旗的榮譽,使她的家人成為八旗中的貴族。
他的父親也被授予三級公爵的稱号。此外,她一生為乾隆皇帝生了六個孩子,這也為她赢得了皇帝的青睐。
她的兒子更被選為皇位繼承人,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子憑母貴”。
令妃是聰明的,她不僅善于揣測皇帝的心思,還善于向其他妃子“獻殷勤”。她經常拜訪皇太後,并最終一步一步上升到皇貴妃的位置。她之是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與她自己的頭腦密切相關。
她知道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扮演好皇帝所需要的角色,這就是她一次又一次赢得宮鬥勝利的原因。
烏拉那拉氏的失寵成為令妃崛起的“踏闆”。雖然她沒有坐上皇後的位置,但乾隆已經将六宮之事完全交給她管理。
她也成功地實作了最初的目标,從一個宮女一躍成為後宮無名卻有實的皇貴妃。
有人可能會問,既然皇帝如此寵愛令妃,為什麼不立她為皇後呢?所謂“槍打出頭鳥”,魏佳氏是漢人,而清朝卻是滿族人的天下。一旦她被立為皇後,永琰便會成為一個移動靶子,吸引火力。
雖然生前沒能當上皇後,但死後被追封為孝儀皇後,對她來說也算是某種圓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