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業,大民生。物業管理服務深刻影響着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堪稱基層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更是關乎民生福祉的“關鍵小事”。為了更好地打通聯系服務群衆的“最後一公裡”,錦水街道錦祥園社群堅持以黨建引領,積極建構社群黨組織與物業企業之間的“紅色橋梁”。将黨建工作與物業管理服務緊密結合,持續在“三心”上發力,精準回應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切實提升物業服務品質和基層治理水準。
黨建引領鑄“紅心”
在社群大佛寺廣場東面的“祥和亭”。每周都會迎來社群黨支部組織的“物業接待日”。在這一天,社群從業人員、物業經理和業委會成員與居民們都會圍坐在一起,像老朋友一樣,聊聊生活中的那些小煩惱。
聊閑中,居民們講出自己的關切和疑惑。例如,有居民反映,“下水管道容易堵了,需要重新鋪管子,但是樓上樓下住戶不想均攤怎麼辦?”頂樓的住戶也提出了他的請求。“我是頂樓,樓頂漏雨,你們物業修不修?”
活動的氛圍充滿溫馨,每一位居民的聲音都能得到充分的傾聽和尊重。對于那些能立即解決的問題,從業人員會當場給出解決方案;而那些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的,如綠化保潔、電梯維修等,物業從業人員都會一一記錄下來,并承諾在最短的時間内給予解決,并及時回報結果。
“祥和亭”的長廊内,懸挂着“傾聽民聲、共建和諧”等字樣的文化鄰裡文化品牌。社群黨員們用最簡單直接的語言,分享着體會和感悟,将黨的聲音傳遞到每一位居民的心中。紅色議事亭的設立不僅是一個解決民生需求的場所,更是一個促進居民與社群、物業之間溝通的橋梁。
凝聚合力畫“同心”
走進大佛寺小區,夜色中,新裝的路燈如明珠般閃爍,照亮了寬闊平坦的道路。路邊的停車位,整齊劃一地排列着。這一切的改變,都源自2023年2月份,大佛寺村改居成功并入錦祥園社群。
曾經的大佛寺社群路面坑窪不平,破損嚴重,停車雜亂無章,路燈昏暗。這些問題如同頑疾,困擾着社群的每一位居民。面對如此困境,錦祥園社群多次召開黨建聯席會和三方聯席會議,認真傾聽物業目前面臨的難題,廣泛收集居民的意見建議,然後結合社群實際,統籌協調各方資源,緊鑼密鼓動工實施,為小區居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山東港通建設有限公司投資2萬元對吉祥居小區泥濘破損的道路進行硬化,中國農業銀行為大佛寺小區合理規劃停車位20個,郵政儲蓄銀行為大佛寺小區贈送30套消防器材,萊商銀行為大佛寺小區安裝路燈,切切實實幫助社群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錦祥園社群還成立了“紅色物業”志願服務隊,開展飛線充電、消防通道堵塞等問題巡查,形成黨員、群衆共同參與小區建設和管理的新局面。
在濟南群力生态物業的協助下,社群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了鄰裡文化節活動,從運動會到晚會,從舞台到台下,鄰裡齊心協力,共同搭建了一個集互動、交流、娛樂于一體的社群情感互動平台。不僅有效促進了鄰裡交流,更加強了社群文化的建設,讓錦祥園社群成為了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活力的家園。
優質服務傾“真心”
吉祥居小區的道路上,濟南群力物業從業人員辛勤勞作,為小區居民提供優質服務。收到“樓宇門玻璃破碎,存在安全隐患,希望物業及時更換”的微信消息後,群力物業經理立即組織維修人員對小區居民樓的樓宇門窗戶進行全面排查,對發現的破損玻璃迅速拆卸處理,從業人員記錄下玻璃型号并精确測量尺寸,聯系定制。不到半個月時間,7處存在破損或缺失的玻璃全部更新完畢。物業的“立即辦”行動,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便利和居住安全。
為確定服務品質與效率持續提升,社群定期召開物業工作座談會,明确要求各小區物業與居民建立緊密聯系,對居民回報的物業問題,物業團隊必須給予迅速回應并有效解決。針對居民普遍反映的充電難問題,社群與小區的物業企業進行了多次實地勘查,共同建設了10個充電車棚,為居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此外,為增強居民安全意識,各物業積極組織開展了消防演練活動,為小區居民提供了更為安全的生活環境。
下一步,錦水街道錦祥園社群将充分發揮黨組織優勢,在物業管理上優化效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續發力,推進物業服務融入社會治理創新,紮實推進“紅色物業”建設工作,實作物業服務品質、社群治理水準、小區居民幸福感“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