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賞魅力滬郊新畫卷,共享海派鄉村新生活。7月1日起,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聯合多個涉農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及經營主體,與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合作推出《海派鄉村新圖景》系列融媒專題報道。
進入8月,滬郊地産梨集中上市。談起上海的梨,來自松江的“倉橋水晶梨”是一大代表品牌。
走進松江倉橋水晶梨基地,滿眼翠綠、碩果累累,飽滿圓整的果實綴滿枝頭。眼下正是‘翠冠’的成熟期,摘下一個切開是雪白的果肉,皮薄肉脆,多汁味甜,甜度可達12度。一早,果農們便忙着采摘和包裝,将新鮮梨果送往市民手中,不一會兒,還接連有顧客驅車到基地購買嘗鮮。
好口碑源于好品質。倉橋水晶梨基地緊鄰黃浦江畔,幹淨優良的水質和富含有機物的“青紫泥”為其生長打下好基礎。作為國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倉橋水晶梨”具有“脆、甜、鮮、靓”的特點,獲得中國有機食品A級認證,并多次攬獲中國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
上世紀50年代,在倉橋地區的農戶就有種植梨樹的習慣,但長期以來梨農散戶式、散養式的種植方式,梨的品質并不算高。直到2000年,為了做好“糧改經”文章,當時的倉橋鎮決心規劃2000畝土地發展梨産業,并以地名注冊登記了“倉橋水晶梨”商标。之後,倉橋水晶梨品種基地、上海倉橋水晶梨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倉橋水晶梨專業合作社等相繼成立,開始了松江梨産業的新階段。
引進優質品種,是“倉橋水晶梨”邁向高品質的第一步。‘早生新水’和‘翠冠’是“倉橋水晶梨”的當家品種。“上海夏季多台風,往往會導緻梨樹落果帶來損失,是以選擇‘早生新水’這樣的早熟品種。”錢培華作為原倉橋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是“倉橋水晶梨”品牌成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上世紀90年代,基地便開始了‘早生新水’品種的引種試種工作,2004年,在全國早熟梨等級标準研讨暨優質産品擂台賽上,‘早生新水’一舉斬獲優質早熟梨金獎。随後,合作社又從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引進了品種‘翠冠’,如今‘翠冠’占上海梨栽種總面積的80%。
除了擁有好水、好土、好品種,同樣離不開好技術。自品牌成立二十多年來,上海倉橋水晶梨專業合作社始終緻力于标準化、規範化的種植。“目前‘倉橋水晶梨’種植面積有1700多畝,采用‘基地+研究所+合作社’模式,讓梨農按照統一的技術規程種植,例如按配方施肥、人工授粉、分批采收等。”上海倉橋水晶梨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金鳳雷說,通過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技術、統一農資、統一定價,全程把關産品品質。“正宗倉橋水晶梨有統一包裝,市民購買時,可以認準有倉橋水晶梨商标和有機食品标志的産品。”
此外,為推進梨産業發展,每年4月和10月,倉橋水晶梨基地會開展兩次技術教育訓練,每月還會邀請國内梨樹專家講課,不少長三角地區的梨農慕名前來。“現在,基于上海市梨研究所,我們正不斷研究開發适合本土的栽培新技術,并在基地示範後進行推廣。”金鳳雷說,同時基地也在選育新品種,希望多品種搭配延長上市期,提高品牌影響力,為市民帶來更多地産好梨。
文/攝:張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