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學曆窮人”的背後,暗藏着,這3個殘酷的底層真相

.

01

近些年,網絡上有一個熱詞,小鎮做題家。

指的是,出身于農村或小城鎮,埋頭苦讀,擅長應試,聯考進入一流高校,但缺乏一定視野和社會資源的貧寒學子。

這個詞帶有一定的“自我嘲諷”意味在裡頭。小鎮,指的是底層;做題家,指的是隻會考試,而沒有任何的資源的人。既是底層,也沒有資源,那處境就比較困難了。

無數父母、長輩都認為,隻要孩子考上了大學,就能夠逆天改命了。

真的如此嗎?90年代的大學生,由于數量稀少,比較值錢,或許真的可以逆天改命。如今的大學生遍地都是,由于數量龐大,變得不值錢,逆天改命基本不可能。

這就會導緻,高學曆的窮人群體,正在無限度擴大。

“高學曆窮人”的背後,暗藏着,這3個殘酷的底層真相

02

談到高學曆,不少人都疑惑,都有學曆了,又怎麼可能貧窮呢?

因為學曆跟财富,并不是直接挂鈎的。高學曆,可以讓人找到不錯的工作。可工作的工資是有限度的,失業和被裁員,也是時有發生的。

這一點,你看看北上廣深的打勞工就知道了。每一年都有無數的年輕打勞工湧入其中,裡邊不乏985、211的高學曆人才。

要是文科畢業的985、211大學生,平均工資也就7000左右。可要是理工科畢業的985、211大學生,工資應該可以過萬。

看到工資過萬,你肯定會說,這不已經是高工資了嗎?相對于落後地區的收入水準來說,這月薪過萬,确實是高工資。但是,在大城市,買得起房子嗎?

北上廣深裡邊,房價最低,物價最低的,就是廣州。可是,誰能保證自己就一定買得起廣州的房子,同時在廣州紮根下來呢?

要是父母有錢,或者父母就是本地人,那确實是可能的。反之,單靠自己,哪怕打工一輩子,也買不起廣州郊區的老破小。

“高學曆窮人”的背後,暗藏着,這3個殘酷的底層真相

03

大城市什麼最多?打勞工最多。而這些打勞工,相當一部分都單身,不會結婚生子。

網絡上一直有個說法“北京的剩女就超過了80萬”。既然有剩女,那就肯定會有剩男。那可以估計,僅僅北上廣深這四座城市,就有百萬級别的剩男剩女。

難道說,這些大齡的打勞工都不喜歡結婚嗎?基本上,主動不婚的人少之又少,而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動不婚”。

一個小鎮出來的年輕人,讀書很厲害,是985畢業的高材生,在某一線城市打工,年薪30萬。足夠高了吧。

可擁有年薪30萬的他,也買不起大城市的老破小。更何況,誰能保證,他能一輩子都年薪30萬呢?有可能35歲就失業了。

那他既買不起房子,也沒有任何的資産積累,還面臨裁員的風險,不就隻能成為上文談到的“高學曆窮人”了嗎?

就房子這一個問題,就難倒了無數人。加上其他的問題,小鎮做題家的能力,明顯是擺不平,也搞不定的。

“高學曆窮人”的背後,暗藏着,這3個殘酷的底層真相

04

高學曆窮人的背後,暗藏着,這三個殘酷的底層真相。

真相一:學曆貶值。物以稀為貴,物多不值錢。

學曆是一塊敲門磚。以前的大學生少,擁有敲門磚的人少,那賺到錢還是很簡單的。如今的大學生多,擁有敲門磚的人多了,那内卷就加劇了。

内卷加劇,加上市場的崗位減少,那人工成本(工資)就會降低。等于是,你不幹,有的是人幹。高學曆的年輕人,就變得不值錢了。

真相二:階層固化。階層從一開始,就注定了。

談到階層固化,相信很多人就會舉“朱元璋”這類曆史名人的例子反駁。但是,公式是不能亂套的。朱元璋所處的年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階層早就崩潰了,哪還有固化呢?

更何況,有多少人可以成為朱元璋這樣的牛人呢?曆史上隻有一個朱元璋。對于普通人來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才是赤裸裸的現實。

真相三:失業頻發。35歲裁員潮,就是一道坎。

現階段,每當我們談到送外賣、送快遞,都會調侃,這都是“知識密集型”行業了。為什麼?因為無數人失業後,都去送外賣、送快遞。

一個人,既讀過書,也有一定的學曆,失業後就找不到下家了,隻能成為外賣小哥,或者快遞小哥。這,不就等于淪為底層,成為高學曆的窮人了嗎?

“高學曆窮人”的背後,暗藏着,這3個殘酷的底層真相

05

寫到最後

在北上廣深,以及一些發達的二線省會城市,充斥着大量的高學曆窮人。

一座城市的資源是有限的,可湧入其中的高學曆年輕人是無限的。這就注定,資源是不夠分的。普通人沒有背景,連喝口湯都困難。

要想跨越階層,很難,除非可以積累一定的大城市資産。

問題是,這大城市的資産,哪有那麼容易得到呢?哪怕是月薪過萬的進階白領,也很難擁有。現實,終究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