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中國在為打核戰争研發新裝置了。

中國航空工業曾經曝光了一份運-20的新機型,這款以運-20為基礎設計的新式飛機上能很明顯的看到機體上方和腹部有幾個鼓包,極有可能是指揮天線。

如果這兩個包是指揮天線,那麼這款“新運-20”就很可能是空中指揮機,在戰時可充當“戰略空中堡壘”的重要角色。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疑似中國空中指揮機

空中指揮機

空中指揮機是一種冷戰時期開始出現并發展的機型。

它的定位是在爆發核大戰,本國國土各處都可能遭受核打擊的情況下,起飛在天空上對本國剩餘軍事力量進行指揮的機型。

冷戰時期美蘇都在做打核大戰的準備,也都準備在本國本土随時可能被核打擊的情況下,繼續和對面的戰争。

于是空中指揮機孕育而生,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研發出了E-4空中指揮機,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研發出了伊爾-80空中指揮機。

E-4空中指揮機的平台是波音747-200B客機。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E-4空中指揮機

從1973年開始,美國開始生産E-4A型空中指揮機,生産了3架。

到1980年,美國開始生産E-4B型空中指揮機,生産了1架。到1985年,美國開始給此前3架E-4A型空中指揮機進行更新,将其全部更新成了E-4B型空中指揮機。

E-4空中指揮機内部分為3層,可最多容納94名乘員。機體内部是各種辦公區、指揮室和通訊中心,負責在以核戰為首的特殊情況下指揮地面上的軍事力量。

并且該指揮機尾部整流罩内收納有甚低頻(VLF)通信拖曳天線,該天線最大可以放置到8公裡的長度,可以放出電磁波訊号,讓核潛艇被動接受相關訊息,用于指揮海面下的核潛艇。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E-4空中指揮機結構圖

為了提升該指揮機的生存能力,整個機體的機身都是加強過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抗住核爆産生的沖擊波。

為了保證在核爆下的複雜電磁環境中通訊裝置不會完全癱瘓,E-4空中指揮機共有13套通訊裝置和46組天線,有相當程度的備援。

蘇聯方面,在1980年服役了伊爾-86型民航客機後,便開始着手以伊爾-86為基礎的空中指揮機的研發,蘇聯将其稱之為“伊爾-86VKP項目”,這就是後來的伊爾-80空中指揮機。

和美國的E-4空中指揮機相比,蘇聯的伊爾-80指揮機在整體設計思路上都差不多。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伊爾-80空中指揮機

都是加強機體,保證其能夠抗住核爆沖擊,以及有多套通訊裝置和能夠聯系水下核潛艇的通信拖曳天線。

并且不管是美國的E-4空中指揮機還是蘇聯的伊爾-80空中指揮機,都有一台受油裝置,可以進行空中加油。

這兩款空中指揮機在沒有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可以在空中持續巡航12小時左右。

如果進行了空中加油,那麼這兩款空中指揮機就可以持續在天上巡航超過72小時時間,基本可以覆寫一場大型戰役的時長。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伊爾-80空中指揮機以及其護航編隊

中國的空中指揮機

有了美國和蘇聯的經驗,中國的空中指揮機自然可以運用蘇聯和美國的成熟經驗。

像什麼抵禦核沖擊、多套通訊系統、帶數公裡拖曳天線等,美蘇空中指揮機有的中國“運-20指揮機”也會有。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拖曳天線。這玩意是聯系核潛艇的裝置,在核大戰中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使用拖曳天線聯系核潛艇

一旦爆發核大戰,對敵方哪些城市進行核打擊,每個城市使用多少枚核飛彈,都是需要仔細讨論的,是需要指揮部去下達相關指令的。

如果沒有指揮系統,那洲際飛彈自然是亂射了。但有了空中指揮機,就有了對核潛艇釋出相關指令的條件。

指揮部釋出更詳細的指令後,自然會獲得更好的核打擊效果。

而核潛艇作為潛藏在水下的核設施,是很難被敵方第一輪核打擊摧毀的,是以往往會成為一個國家最後的核力量。這樣看來拖曳天線就很有必要。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核潛艇潛射飛彈概念圖

中國為什麼現在才研發空中指揮機?

至于中國為什麼現在才開始研發空中指揮機,主要是沒有合适的平台。

一架空中指揮機需要非常多的裝置,并且還要為這些裝置提供充足的電力,這林林總總的裝置就會有非常大的重量。

像美國的E-4空中指揮機,為了給所有裝置供電,上面裝了8台150千伏安發電機組。

1套150千伏安發電機組的重量通常在1.5噸到2噸之間,我們以1.5噸計算,這8套就是12噸。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發電機組

加上其它的各種裝置,重量保底都是50噸。這個重量也隻有起飛重量能達到200噸的大型運輸機或客機能承載了,像大陸的運-8,最大起飛重量也就60噸左右,根本扛不住。

中國在運-20服役之前,手裡隻有幾架從前蘇聯加盟國買的二手伊爾-76。這些伊爾-76運輸機單單是拿去搞運輸都不夠,根本就沒有造空中指揮機的基礎。

至于用客機造,一來中國沒有200噸級的大型客機,二來中國買的别國的客機因為采購協定等各方面原因,你也很難拿去造空中指揮機。

畢竟有美國的武器禁運,你今天用客機造空中指揮機,美國明天就有理由宣布不再對你出售民航客機。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中國的波音客機

最關鍵的是,用客機改裝空中指揮機也是需要很多的技術的。

上世紀時的中國根本沒有那個航空工業水準,自然也就沒法造出空中指揮機。

當中國造出運-20的時候,就說明中國的技術達到那個水準了,這才有造空中指揮機的技術基礎。

并且運-20作為中國自己設計和生産的200噸級運輸機,中國對它上面的各種技術細節都門清。

用運-20為平台造空中指揮機,大陸完全可以進行“定制化設計”。

中國“戰略空中堡壘”:能抵禦核沖擊,帶數公裡天線,直連核潛艇

運-20運輸機

如果用其它國家的運輸機改造成空中指揮機,在你不完全了解這款也就是的情況下,上面就可能出一些小毛病。

參考資料:

【1】澎湃新聞·《核觀察|俄羅斯研制新“末日飛機”,推進核指揮系統現代化》

【2】正觀新聞·《“末日飛機”将亮相!今年俄羅斯紅場閱兵有啥看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