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來源:正和島
作者:一厘米
7月30日晚,中國隊組合孫穎莎和王楚欽以4:2戰勝北韓隊李正植和金琴英,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混合雙打中奪得冠軍!
這不僅是中國乒乓球隊在本屆奧運會上的第一枚金牌,也是國乒奪得的首枚混雙奧運金牌。
在三年前的東京奧運會上,許昕和劉詩雯以3:4不敵日本組合水谷隼和伊藤美誠,使混雙成為國乒唯一丢金的項目。
三年之後,孫穎莎和王楚欽的“莎頭”組合為國乒彌補了這一遺憾,也捍衛了世界第一混雙的榮譽。
孫穎莎和王楚欽都是“00後”,他們展現了中國體壇青春一代的力量與風采。而在奪冠的背後,也離不開他們日日夜夜的汗水和努力。
用4塊錢球拍,打出世界冠軍!
“莎頭”組合裡的孫穎莎被網友稱為“小魔王”,近年來,她的勢頭越來越猛,2017年出道即巅峰,拿到國際乒聯日本公開賽的冠軍和女雙冠軍,在2023年成為首位奪得世界乒乓球錦标賽女單冠軍的00後選手,獲得了WTT女子總決賽的女單和女雙冠軍。
國乒總教練李隼認為孫穎莎的打法特點同“大魔王”張怡甯極為相似,而“大魔王”張怡甯曾評價她為“無法複制的選手”。
對于自己能否成為世界女子乒壇新的“大魔王”,孫穎莎說,前輩和選手都值得自己學習,而她隻想成為最好的自己。
1. 天賦和父母的支援
2000年11月4日,孫穎莎出生于河北省石家莊一個普通的中産家庭。
由于工作太忙,孫穎莎的父母就給她報了乒乓球班,既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在放學後有人照看。
隻是沒想到,這一托管,就托出了一個未來的世界冠軍。
孫穎莎第一次上課用的球拍是在學校門口随便買的,隻花了4塊錢。後來,孫穎莎打得有模有樣了,父母才給她換了十幾塊錢的球拍。
孫穎莎上的是石家莊市和平西路國小的乒乓球訓練場,這所學校被譽為河北省乒乓球人才的培育基地。
當時身高與球台相差無幾的孫穎莎對乒乓球有着極高的熱情,她沒有其它的愛好,隻專注于完成教練布置的訓練任務,并且總是主動要求額外練習。
每次訓練結束後,孫穎莎都會将球盆重新填滿,從來沒有絲毫的懈怠。
在國小時,孫穎莎的媽媽有時候也幫她撿球,每次媽媽撿完她還要再往上面摞幾個,摞完還要在兜裡揣上幾個。
到了八九歲時,同齡人中已經沒有她的對手了,于是教練就安排她跟大人打,孫穎莎對此非常高興。
10歲時孫穎莎就入選了河北省隊,接受更加系統化和專業的訓練。
小時候的孫穎莎學習成績很好,為了不耽誤學業,在省隊訓練時,她沒有像其他人一樣住校,而是選擇了走讀。
她每天要淩晨4點起床,往返于學校和訓練場地,多年來無論刮風下雨,孫穎莎的爸爸始終如一地接送她打球和學習。
2. 不懈的努力
人們常說,體育競技是需要天賦和努力雙重加持的遊戲,孫穎莎擁有了前者,但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後者。
自從加入省隊訓練之後,孫穎莎也有了要進國家隊成為一名大滿貫選手的願望。自此,孫穎莎開始奔波于全國各地參加一場又一場的比賽。
除了她與生俱來的非凡天賦,她在訓練中的刻苦程度也是無人能及,即便是生病發燒了,也要堅持訓練。
有時候和她練球的隊員精神不集中、失誤多,還沒等教練提醒,她就會告訴對方,“這個球你要幫我防住”,或者告訴對方要防到哪個位置。
在省隊訓練了一年左右,她就成了隊内冠軍的唯一人選,代表省裡出去比賽她都是第一主力。
2015年,孫穎莎獲得全國少年錦标賽女單冠軍,随後進入國家二隊。
教練說,孫穎莎是一個非常單純的孩子,她的心思幾乎全部投入到了打球上,很少有别的事情能夠幹擾她,且打球也很有天賦,她的意識和了解能力都非常出色。
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也就是在2017年初,16歲的孫穎莎通過一二隊的升降賽,進入國家一隊。
2017年亞洲乒乓球錦标賽上,當時年僅17歲的平野美宇在比賽中連勝三名中國頂尖選手丁甯、朱雨玲和陳夢。
這一事件甚至被選為2017年國際體壇十大新聞之一,國内輿論更是一片嘩然。這也讓國乒開始更加重視後備人才的培養。
在此背景下,日本公開賽的資格賽上,女乒派出了極為年輕的陣容去争奪正賽資格,孫穎莎便是其中一員。
她一路闖入女單決賽,在大比分1:3落後陳夢的情況下,孫穎莎最終以4:3逆風翻盤,一舉奪魁。
加上之前與陳幸同合作獲得的女雙冠軍,孫穎莎一舉拿下雙料冠軍,震驚了整個乒壇。她也是以成為本次日本公開賽的最大黑馬。日本媒體直呼,乒乓王國又出了一個新怪物。
随後在中國公開賽成都戰中,孫穎莎以4:0零封對手。
憑借在兩戰公開賽上的傑出表現,2017年7月,孫穎莎肩負起重要使命,帶領中國青年隊參加了亞青賽,成功奪得女單、女雙、混雙和團體四個項目的冠軍。
在短短21天的時間裡,孫穎莎從沒有國際積分、沒有國際排名的狀态,一躍成為了世界排名第十的選手。
在這些成績背後,是孫穎莎無數次的刻苦訓練和不懈努力。
由于長期握持球拍,她的手指已經變形布滿了老繭,經常因為撞擊球台而使得指甲淤血變黑,小腿也常年呈現淤青的狀态,因為發球時需要跺腳發力。
3. 不被失敗打倒
2018年是孫穎莎職業生涯中最黑暗的時光:
在德國公開賽上,她不敵鄭怡靜,教練黃海誠氣得扭頭就走;
中國公開賽上,她又輸給了日本選手浜本由惟,這是她職業生涯中唯一一次在首輪比賽中就被淘汰;
在香港公開賽上,她再次敗給了劉詩雯,教練黃海誠也再次被氣走,将她獨自留在賽場。
然而即便在這樣的人生低谷,孫穎莎對團隊的責任感依舊驅使她在雙打項目中展現出色。她在世界青少年錦标賽和青奧會上均成功奪金。
2021年東京奧運會,孫穎莎代表國家出征,成功奪得女團金牌,成為中國乒乓球界迄今為止唯一一位00後奧運冠軍。
這也是她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卻有着超出年齡和經驗的淡定,她言語不多,幾無表情,往往觀衆看得心驚肉跳,她卻波瀾不驚。
半決賽上,面對風頭正勁的伊藤美誠,她先手落後,又連追八球,上演“人間止藤片”,一戰成名。
對孫穎莎而言這也是她職業生涯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戰,充分展現了她關鍵時刻的抗壓能力和過硬的心理素質。
賽後,她說“希望自己能夠從零開始,忘掉之前所有的成績,專注于自己的目标。”
确實,每場比賽之後是一個新的開始,她得再一個比賽一個比賽去拼,一場一場去積累。
因為主管教練黃海誠突然辭職,2021年孫穎莎沒有主管教練。但她從不抱怨,仍然能夠自覺看錄像,一個人訓練撿球,一個人坐車到各個地方比賽。
因為在乒超聯賽、全運會等多個比賽中均獲亞軍,孫穎莎被一些網友稱做“大滿亞”和“千年老二”。
但2022年孫穎莎再次煥發出驚人的競技實力:
在成都舉行的團體世乒賽上,她幫助中國隊實作了女團五連冠的壯舉;
在澳門冠軍賽上,她在決賽中以4:1的比分戰勝陳幸同;
在新鄉世界杯決賽中,她以4:3的比分險勝隊友陳夢;
在德班世乒賽上,孫穎莎成為了首位奪得世界乒乓球錦标賽女單冠軍的00後選手;
在釜山團體決賽中,面對隊友連續失利的情況,她再次挺身而出,以3:2戰勝日本隊,實作世乒賽該項目六連冠。
2023年,孫穎莎無疑是乒乓球女子運動員中成績最好的一員。獲得了WTT大滿貫賽女單、女雙和混雙三冠;德班世乒賽女單和混雙冠軍;在杭州亞運會上拿到女單、混雙和團體三項冠軍;WTT女子總決賽的女單和女雙冠軍。
她說,“當你真正渴望冠軍的時候,你不會覺得比賽多,也不會覺得自己累。”
如果她能夠在巴黎奧運會上奪金,孫穎莎不僅将成為曆史上第11位大滿貫得主,而且将創造性地成為國際乒壇首位00後大滿貫選手。
現在她已進入16強,期待她接下來的表現。
“莎頭”組合:年輕又強大
“莎頭”組合第一次出現在大衆視野,是在2017年亞洲青少年乒乓球錦标賽上。王楚欽外号叫“大頭”,加上孫穎莎名字裡的“莎”字,被網友親切地稱呼為“莎頭”組合。
這個聽起來霸氣的名字,和他們在賽場上的表現确實契合,亞青賽、雅加達亞運會、青奧會、世乒賽、杭州亞運會、巴黎奧運會……
一路走來,王楚欽和孫穎莎用奪冠證明了自己。
如今這枚奧運會混雙金牌背後,是王楚欽和孫穎莎過去三年的努力。
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是乒乓球混雙比賽首次進入奧運會。
在沒有冠軍經驗、沒有第二支中國組合、沒有退路的情況下,王楚欽形容自己和孫穎莎是混雙項目上的孤勇者:
“我們要抱着必勝的信念,做一個孤勇者,去沖擊這個冠軍,而不是去保,因為我們沒有拿到過這個冠軍,沒有成功的經驗,我希望我們實作這個項目上的突破。”
為了得到混雙金牌,王楚欽甚至表示“願意付出生命的代價”,在日常訓練中,他把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都放在了混雙,身兼三項的他隻有把混雙的訓練全部練完,才會練習單打和男雙。
同時,他也在不斷“壓榨”自己,從早六練到晚十的訓練強度,王楚欽已經保持了兩年。
“我希望能讓自己痛苦一點,因為感覺自己還可以的時候容易飄,思想會松懈,是以說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痛苦的情緒面對訓練。”
同樣身兼三項的孫穎莎也在備戰過程中也在不斷給自己加壓:“隻有平時給自己施加的壓力超越奧運會對手帶來的壓力,我們倆才能在奧運賽場上習慣跟适應。”
壓力之下,“莎頭”組合在場上場下都互相為對方排解壓力,互相鼓勵。
王楚欽說:“她丢一個我會說‘沒關系,随便接’;我丢一個她會說‘沒事,不行就降低一些品質,先上台’。”
孫穎莎也會在訓練和比賽中鼓勵王楚欽:“沒事,你不用着急得分,男生的球過來我扛也沒問題,你放心随便接,我可以幫你扛。”
從2017年的亞青賽到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莎頭”組合在八年的磨合中變得愈發默契。孫穎莎形容兩個人成為搭檔是一種緣分:“王楚欽是左手,我是右手,從天生的角度來說,是一種緣分。”
比默契和緣分更加難得的是,過去這個巴黎奧運周期,二人也始終同頻成長。
2023年一年,孫穎莎收獲了7個女單冠軍,包括三個積分最高的大賽冠軍:新加坡大滿貫、德班世乒賽、名古屋女子總決賽,世界積分斷崖式領先衆人。
而王楚欽也在2023年首次登上男單世界第一的位置,成為曆史首位“00後”男單世界第一,随後又在杭州亞運會上集齊男單、男雙、混雙和團體金牌,成為亞運會曆史上首位男子“金滿貫”。
于是,二人成為國乒曆史上唯一一對身兼三項的組合。
在澳門WTT冠軍賽和新鄉WTT世界杯總決賽上,王楚欽和孫穎莎雙雙奪冠,頂峰相見。
除了技術外,“莎頭”組合心理層面也越來越成熟,兩人都變得更有責任感,能主動扛起混雙的重任。
“之前,我們更多的是錦上添花,但現在我們希望承擔艱巨的任務,背負更多的東西。”王楚欽說,“混雙比賽,不會像之前那樣輕松,現在打得更為艱苦,但我們覺得隻有這樣才能檢驗自己的真實水準。”
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奪冠後,王楚欽再次表達了類似想法,他說:“這次我感覺我們倆承擔得更多,壓力也更大。因為混雙是單獨的一塊奧運金牌,每個隊伍都很重視,我們隻有不斷去努力,去追尋更高的目标,才能脫穎而出。”
“莎頭”組合就這樣一步步完成了蛻變,在巴黎奧運會上不僅為國乒奪回榮譽,也鞏固了自己世界第一的地位。
對于王楚欽和孫穎莎來說,風華正茂,還有更多的冠軍榮譽等待他們去争取。
“隻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其實是一種傲慢”
時間過得真快啊,又是一個有奧運看的夏天。
跳水名将施廷懋說過一句話:“讓人變得強大的并不是金牌,而是通往金牌的道路。”
看奧運,讓我們為之熱血的也不止是金牌。而是通往奮戰的路上,每個身在其中的人發自本心的熱愛。
那種魅力,超越于成敗輸赢。
在大衆眼中,乒乓是國球榮耀,是“毫無懸念”。網友們津津樂道于我們如何“狂虐”對手,“讓分”的演技有多拙劣。
可對打球的人來說,沒有一場勝利是輕而易舉的。
《強風吹拂》截圖
劉國梁說,奧運會賽場,至少有一場到兩場,是要死裡逃生的球。
倫敦奧運會,張繼科4:3戰勝薩姆諾索夫;裡約奧運會,馬龍4:2戰勝鄭榮植;東京奧運會,樊振東4:3戰勝林昀儒,馬龍4:3戰勝奧恰洛夫,都是“死裡逃生”。
2022年的成都世乒賽,2023年的成都混團,2024年的釜山世乒賽,國乒都曾遭逢絕境,對手兇猛,我們你一分我一分,拼得最終的勝利。
央視解說員高菡曾說,“真正的強者并不是在順境中怎麼去赢,而是在逆境中怎麼去扛。”
兩天前,“莎頭”赢下混雙1/4決賽後,高菡說:“中國隊的奪冠之路,從來就不像大家想的,探囊取物那般輕松。”一同解說的劉國正指導補充,“一場一場血拼回來的”。
正如王楚欽所說:“我覺得中國隊最好的一個傳統是,永遠讓自己充滿不确定性,讓自己充滿壓力。他會有這個自信去努力奪冠,但不會從一開始就會想到,這個冠軍是穩的。這才是一代一代的優良傳承。”
正如《強風吹拂》裡說的:“隻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其實是一種傲慢。”
真正的成功,往往源自于對事業的熱愛與執着追求。對于“莎頭”組合而言,他們用行動诠釋了“熱愛你所做的事,成功就會随之而來”。
誠然,金牌作為比賽中的一項至高榮譽,人人歆羨、備受關注。
但奧林匹克精神從來都不隻有輸赢,每一個堅持和拼搏的運動員,都值得我們尊敬。
(實習生曹蔔化對本文亦有貢獻)
參考文獻:[1]. 《她用4塊錢球拍 打出了世界冠軍!》體能勇者談1
[2]. 《東京錯失的金牌,“莎頭”奪回了!》人民文娛
[3]. 《第六金!混雙冠軍奪回來了!不愧是“莎頭”》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