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山裡的“功臣村”

兄弟兵、父女兵、叔侄兵,代代傳承;衛國戍邊,連續6年立功人數破百,這些讓人動容的故事都發生在貴州省威甯彜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在這其中,當地的朝陽組被稱為“功臣村”,全組40餘戶人家,21人參軍,88人次受到各種獎勵和表彰。“八一”建軍節前,記者走進“功臣村”,解碼高原兵是如何煉成的。

從威甯縣城出發,車輛一路爬坡,我們抵達了朝陽組。

大山裡的“功臣村”

威甯彜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雙龍鎮涼山社群朝陽組

退役軍人姬正龍告訴記者,這裡叫陸家大營,是貴州第三高峰,海拔在2883米左右。生活在這裡,當地村民從小肺活量就特别大,在家裡上山放羊,下地背洋芋,從貴州高原到西藏高原,到部隊以後,就适應得特别快。

大山裡的“功臣村”

姬正龍當了20多年的兵,立過兩次三等功。

大山裡的“功臣村”

姬正龍的軍功章

而他心中的軍人夢開始于他的叔叔姬田文。

大山裡的“功臣村”

左:姬田文 右:姬正龍

姬田文今年60歲,是朝陽組第一個高原兵。姬田文說,小時候他聽到縣武裝部吹軍号,軍人們在操練,他就跑到後面看,跟着練。一聽到釋出征兵指令,他第一時間就報了名。

大山裡的“功臣村”

17歲的姬田文

1981年,17歲的姬田文第一次穿上軍裝,興奮得整夜都沒睡着。而當他休假返鄉的時候,他發現,村裡的孩子比他更興奮。

姬田文回憶,當時他走到哪裡,都有一幫人跟着他,小的兩三歲,大的比他還大。在院子裡圍成圈,大家聽他講部隊裡的故事,到晚上12點都不願回家,孩子們都說以後也要去當兵。這身65式的軍裝,給當地的青年種下了一顆愛國從軍的種子。

大山裡的“功臣村”

姬田文向記者講述當兵的故事

種子就這樣紮下了根,茁壯成長。姬田文一生最驕傲的就是在他的帶動下,先後有20個年輕人參軍入伍。姬田文退伍後,弟弟姬田榮接力,也穿上了軍裝,成為了一名高原兵。

大山裡的“功臣村”

姬田文和弟弟姬田榮

姬田榮說:“第二故鄉西藏,那是大陸的西南邊陲。1993年我退伍回家的時候,整個鎮的人都來送我們回家,大家抱着哭,把哈達獻給我們,還用水壺把青稞酒裝得滿滿當當的,那種滋味,我一生都忘不了。”

大山裡的“功臣村”

姬田榮在西藏

雖然是農村娃,雖然威甯有着貴州“小西藏”之稱,但是戍邊的艱苦還是磨煉着姬田榮的意志。姬田榮說,到冬天最苦,蓮花白是最好的新鮮蔬菜,拿來的時候都是凍住的,用刀砍都砍不開,要拿開水燙了再燙。軍裝洗了,馬上是冰的,一滴水也不會滴。

雖然苦,但是姬田榮退伍後,仍然鼓勵女兒參軍入伍。最終,22歲的姬蝶圓了從軍夢,來到了父親曾經服役的部隊,成為了朝陽組第一位女兵。

大山裡的“功臣村”

挂在姬田榮家門口的榮譽牌

視訊加載中...

姬田榮告訴記者,年輕人就是要在那個地方守邊疆,祖國的一寸土地都不能放過。而當記者問他心不心疼女兒時,“心疼啊,怎麼會不心疼!”他說,“但是我這個女兒很堅強,她說老爸,再艱苦我也要去看一下,你去過的地方我也要去。”

虎父無犬女。服役第一年,姬蝶就獲得了個人嘉獎。朝陽不僅參軍率高,立功率也高,88人次受到各種獎勵和表彰。

大山裡的“功臣村”

姬蝶獲得的獎狀

榮耀背後,凝結的是無數人的默默付出。趙悅茜今年5歲了,一年就見爸爸一回。前幾天,弟弟過一歲生日,爸爸也沒能趕回來。作為軍屬,金秀芬一個人拉扯着兩個孩子長大,她說她最難的時候,是女兒手受傷的時候,當時她正好懷孕8個月,她也很希望丈夫能在身邊。

大山裡的“功臣村”

趙悅茜(左3)在看和父親玩耍的視訊

可是當記者問她,會不會怪丈夫的時候,金秀芬說:“他們在外面保家衛國,我們有責任和擔當把家庭照顧好,支援他們,做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大山裡的“功臣村”

金秀芬和趙海永的結婚照

金秀芬的丈夫叫趙海永,村民們都叫他“兵王”。入伍13年,他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和三等功1次。他四次參加國際軍事比武,3次作為隊長率隊出征,曾經在比賽中摔下懸崖,又忍痛帶領隊友絕地反擊,把五星紅旗率先插在了5000多米的山頂。

大山裡的“功臣村”

趙海永獲得的軍功章

金秀芬事後問趙海永:“你摔下去,要小心一點,醒過來為什麼立馬又爬上去?”趙海永說,當時其他國家的隊伍都已經超我們了,他要盡100%的力量去取得勝利。到現在金秀芬都還記得,趙海永當時說“隻要幹不死就往死裡幹”這句話時的嚴肅神情,那一瞬間金秀芬仿佛都不認識他了。

大山裡的“功臣村”

趙海永和隊友比賽與訓練

長征時,紅軍曾轉戰威甯20個鄉鎮,留下紅色火種。

大山裡的“功臣村”
大山裡的“功臣村”

朝陽組的圍牆

如今,在朝陽,到處能看見“光榮之家”,戶戶貼着榮譽牌。

大山裡的“功臣村”

姬正龍在教侄子敬軍禮

朝陽,永遠向着太陽。

視訊加載中...

記者: 黎妮 石垚 趙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