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瞭望 | 這所被譽為“草原明珠”的北疆高校如何逐夢一流——專訪内蒙古大學校長陳國慶

作者:新華社用戶端
瞭望 | 這所被譽為“草原明珠”的北疆高校如何逐夢一流——專訪内蒙古大學校長陳國慶

陳國慶,内蒙古大學校長

内蒙古大學率先對中國蒙古語言文學史進行系統研究,破譯了契丹語,開創了草原生态學專業,成功培育了我國第一批試管牛羊,攻克了牛羊育種"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先後獲得了一系列特色優勢領域的高水準研究成果, 享譽國内外

内蒙古大學走出了邊疆民族地區高水準綜合性大學建設的發展道路,為國家和内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教育科技振興等作出了重要貢獻。 和民族地區的現代化

溫|王靜章軒,《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1957年,内蒙古自治區社會主義建設成立10周年如火如荼,對現代化高水準綜合性大學的需要日益迫切。

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北京大學等十多所高校的支援下,内蒙古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被内蒙古自治區各族人民譽為"草原明珠"。

開啟了古草原現代文化教育的新史,開啟了内蒙古高等教育事業的新篇章。

60年來,内蒙古大學為全國培養了17萬名高素質的人才,其中少數民族畢業生約占三分之一。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徐松幹、劉瑤、張傑、趙金才,以及被稱為"中國大草原上的保羅"的全國優秀共産黨員金海。

2017年9月,内蒙古大學被選為"雙一流"建築大學,生物學被選為"雙一流"建築學科,進而努力打造"雙一流"新征程。

内蒙古大學校長陳國慶在内蒙古大學學習和工作近40年。他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表示,學校将秉承"求真務實"的校紀,弘揚"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精神,紮根前沿,面向全國,放眼世界,以濃厚特色辦學,加快推進"雙班制"建設和"部門共建"工作, 紮實基礎,保持積極、開放變革,超越自我,做好特色一流大學,促進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紮根北疆興學強區

瞭望台:如何了解大學的特殊使命和責任?

陳國慶:内蒙古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在國家高等教育布局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區域定位。60多年來,沐浴在黨的國策的光輝中,在黨的正确上司和親切關懷下,學校堅持"為黨教育人,為國家培養人才"的最初使命,自覺肩負"紮根北方邊境,興學強區"的責任, 不斷改進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打造特色學科優勢,服務國家和地區發展。

學校啟動了蒙古語言文學史的系統研究,破譯了棋丹小字,開創了草原生态學專業,成功培育了我國第一批試管牛羊,攻克了牛羊種子創新與育種"卡脖子"的核心技術,在特色優勢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準的研究成果, 享譽國内外。

學校也從普通高校成長為國家重點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機構、"省省省聯合建設"機構、"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計劃"高校、國家"雙班"高校建設、"院區建設"高校、走出邊境地區建設高水準綜合性大學 在發展道路上,為國家和内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教育科技振興、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Lookout:内城大學在服務國家和内蒙古自治區的發展戰略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陳國慶:内蒙古地處祖國北部邊疆,地理位置優越十分重要。決心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道路,打造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祖國北部邊境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國家重要的農牧産品生産基地,建設中國對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 是黨中央确定内蒙古的戰略定位。

"雙一流"建設以來,學校緊緊圍繞這一針對學科、科技和人才重大需求的戰略定位和行動計劃,加強學科協調發展的頂層設計,促進學科與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的融合發展。

學校圍繞草原生态畜牧業、生态安全屏障、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以生物一流學科建設為核心,調整優化學科布局,重點建設"北方大草原資源利用與生态安全"優勢學科群, 加速生态、環境、化學、大資料、人工智能等相關學科的發展。

圍繞北部邊境安全穩定屏障和北面橋頭堡建設的重大需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民族研究、中國文學、中國曆史等學科的建設,加快經濟、法律、管理等學科的合作發展。從政治、經濟、社會、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研究與了解、解讀與宣傳,加強民族團結,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發展。

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加強對理論研究、實踐分析和決策咨詢的智力支援,培養熟悉蒙古、俄羅斯等周邊國家政治、經濟、法律、文化、風俗和人文地理的專業人員,促進人文交流和産業合作。

瞭望 | 這所被譽為“草原明珠”的北疆高校如何逐夢一流——專訪内蒙古大學校長陳國慶

内蒙古大學學生在主教學樓前扔帽子慶祝内蒙古大學畢業

以"雙級"驅動高品質發展

Lookout:在生物學入選國家"雙一等"建築學科名單後,大學進行了哪些新的部署?它的效果如何?

陳國慶:生物作為國家"雙級"建設學科,面向世界學術前沿,圍繞國家畜牧業品質安全、現代綠草畜牧業、生态安全屏障建設等戰略需要,發現并确立了重大創新主題,圍繞主題建設大平台,組織大團隊,實施大項目。依托省部建設草原動物繁殖與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以生物建設為主導,優化學科布局,加強學科交叉整合,加快相關學科領域發展。

在學科建設新思路的推動下,進入全國前30%的學科數量從2個增加到4個,進入前40%的學科數量從6個增加到9個,占内蒙古自治區總數的一半以上。

此外,生物學科組在支援區域産業轉型更新、生态環境建設、資源高效清潔利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産生了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生态效益。

在肉牛行業,推動現代生物育種科技創新,成功開發出肉牛新品系,被評價為"整體達到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準""裡程碑"。從無到有,支撐帶領蒙東地區建成全國最大的優質西蒙塔爾牛養殖基地、1萬頭肉牛标準化養殖基地。

羊産業,配套産羊核心群體近1萬隻新奶,适應當地氣候條件,既有羊奶新品系。在烏蘭恰布草原建成了全國100多萬隻蒙古羊雜交改良群,種植成功的羊絨産量增加了阿爾巴斯羊絨山羊種群的50%。

乳品行業,為龍頭企業培育國際一流奶牛,創新奶牛性控制技術,實作大規模産業化推廣應用。

此外,學校還成立了内蒙古草原健康中心,建立草原礦産營養資料,提出北方退化的江湖生态修複方案,創新馬鈴薯産業更新關鍵技術,創造現代醫學等。

瞭望台:"雙一流"建設給學校帶來了哪些挑戰和機遇?

陳國慶:作為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的大學,如何破解建設基礎相對薄弱、人才引進能力相對薄弱、高層次人才相對短缺、資金投入相對短缺、科研成果水準低等真正的瓶頸,如何尋求新的發展空間, 總是一個困難的問題,必須在學校之前解決。

為适應新的發展要求,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采用"雙一流"建設路徑方法進行思考和探索,全面形成共識,即"雙一流"建設應立足國際學術前沿,紮根祖國北部前沿,突出需求導向,在追求服務國家和内蒙古自治區發展戰略上做出一流發展。 創新貢獻,成就一流學校。

為此,我們啟動了高端人才發展、一流學科建設、科研創新能力提升、一流創新人才培養、支援和引領本土創新驅動發展、國際化水準六大戰略,不斷深化人才管理體系、學術管理體系、科研體系機制、人才培養模式、民主管理制度和社會化六項改革。 合作機制。

例如,學校調研出具有競争力的"駿馬計劃"等一系列協同扶持,務實有效的學術人才引進和激勵制度,有效促進了一批青年人才在學術領域的快速成長。目前,在校擁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比例已達75.9%,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和國内頂尖的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人才已成功引入學校工作,引領學科發展。

可以說,"雙一流"建設為大學創造了重大發展機遇,使學校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例如,支援和培育一批新學科增長點,新增博士授權一級學科6個,使博士授權一級學科總數達到13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承擔的項目數量創曆史新高。

自2020年9月以來,我們的環境生态學,化學和工程學三個學科一直集中在全球ESI(基礎科學名額資料庫)的前1%。

鑄就中華民族的共同體意識貫穿始終

辦學全過程的方方面面

瞭望台:學校在培養各族高素質人才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創新?

陳國慶:要成立一流大學,利德數人是根本。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辦學社會主義方向,緻力于培養崇尚真理、知識、追求卓越、信念高尚、個性健全、體格健壯、基礎廣厚、創新能力強、全面發展、人格魅力、全球視野和責任感的上司和骨幹,推動區域進步和時代發展。

學校積極适應時代發展要求,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施創新型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實施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科教一體化研究所學生分類培養模式改革, 生産教育一體化。還入選了首批全國文明校園、首批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大學、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校等。

瞭望台: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始,立足新階段的發展,高校将朝着什麼方向發展?

陳國慶:面向"十四五"規劃,學校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政策,強化利德數人的實施機制,在辦學全過程塑造中華民族社會意識,促進内涵發展、特色發展、高品質發展。圍繞國家和内蒙古自治區的戰略需要,重點支援區域經濟社會文化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強生态文明、新能源、新材料、碳峰、碳中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新科研機構和學科布局,加強和深化基礎學科建設。

學校将綜合實施"九項行動計劃",包括立德鑄造靈魂計劃、一流學科攀登計劃、優秀教師引進計劃、一流大學生創造計劃、卓越研究所學生教育計劃、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國際能力發展計劃、治理效率提升計劃、 和現代化校園建設計劃。建設光明的内蒙古,偉大的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