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請知悉。】
北韓的最高權力交替往往伴随着殘酷的核心成員大清洗,“北韓人民的太陽”—金日成家族絕不允許有人通過顯著的政治資曆來對抗其一手打造的上司權威。
然而,現實不可能用一種論調诠釋,我們回看北韓的發展曆程,金永南,他似乎走出了北韓接班人對原先班底進行徹底清掃的政治死局,雖掌握滔天權柄,亦能從容不迫,安然退場。
政治站位—絕對擁護與行事态度
2011年,北韓前上司人金正日逝世,北韓人民集體默哀,時任北韓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的金永南作為官方代表進行緻辭,他一方面表達對金正日離去的痛惜,高度評價其在任時期締造的北韓各領域的突出成就;
一方面堅定強調自己對金正恩接過北韓興盛大旗,帶領全國人民步入嶄新時代的認同與支援,并認為這是符合北韓現有體制的光榮過渡。
而金正恩上台時年紀尚不滿三十,盡管已有父親金正日的有意扶持,本身能力也非常出衆,但在外界媒體看來多少有些稚嫩,北韓老一輩的軍政大員們也未嘗沒有輕視和懷疑之意。
在這種交替時期,從金日成時期走過來的“三朝元老”金永南的公開表态無疑具有很大威信力和震懾感,這給了金正恩一定的鼓勵和調整時間,使金正恩寬心的同時又自覺有所依仗,加快了“替換更可靠人員”的腳步。
除了對金正恩掌權的支援之外,金永南在北韓大政方針上也與金正恩保持了高度一緻,二人同是“金日成思想”的繼承和發揚者,對現有道路的前進目标十分明确,不容任何人緻其偏離。
這或許可以對張成澤和金永南的不同命運做一重解釋,張成澤政治經驗同樣老道,貴為金正恩的姑父,他始終難掩傲氣,實有擅權亂政,以權謀私之嫌,不僅如此,他主張引進市場因素,大開國門的“改革”呼聲更是違背了北韓話事人的主體意志,遭到清算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
反觀金永南,他有一種“陪襯作風”,行事謙謹,不加絕對判定,堅持道路自信,得以作為金正恩上司集團的關鍵人物繼續發光發熱。
外務作為—重大謀略與現實審判
金永南可謂是外界了解北韓官方态度的重要“門戶”,北韓的重大對外發聲很多時候都以其為代表。在對華關系上,金永南實事求是,目光遠大。1988年,金永南訪華,随即受到中國方面的熱情接待。
由于此時中國正處于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興階段,為尋求更高發展,已有在考慮加強同南韓的政經往來。中國外長向金永南表露了這一意圖,并希望獲得北韓的了解。金永南沒有對此加以指責,他表示對中國發展路線的了解,并答應在回國後尋求金日成的意見。
盡管如此,中韓關系的發展仍使中朝關系在一段時間出現裂隙,雙方來往明顯減少。這種局面在1999年金永南再次通路中國後被打破,金永南看出了中朝之間長遠的戰略聯系,推動雙方重新開展正常對話,發展中朝友誼。
在對韓、美關系上,金永南秉持“祖國統一”原則,一方面反對美韓方面對北韓施加的輿論壓力和長期制裁,表示将一以貫之的擁護“北韓式社會主義”道路;一方面又保持着交談空間,在局勢相對緩和時與南韓政府加強了政治和文化交流。
在對俄以及其他國家關系上,金永南都表現出了一個充滿自信,謹慎務實,義利并重的形象。
他代表北韓同世界各國展開層次性溝通,積極拓展北韓的外交局面,力主改變北韓在國際社會上失語的不利狀況,同時發揚了北韓的民族自立與自強意志,為國家光榮做出了艱辛努力。
出場始終—一貫光輝和适時退出
金永南從出場時就在國家重大發展問題上顯示出态度分别的一面,在軍事擁核問題中與中國等國積極探讨,表示堅持自我防衛與争取和平相适應,但在與美國等國對話中則措辭更顯強硬,排斥其無理幹涉和無端指責。
在經濟發展方向中,積極研究中國的改革情況,堅持北韓體制又希望有所借鑒,但謹防西方國家的市場誘導與資本滲透。
在政治格局中,參加中俄等國的重要活動,密切地域聯系,同時通路非洲等地區,加強政治輻射,但始終與美韓保持距離,防止西式民主演變和國家動蕩。這些主張大體上與北韓傳統相符合,又有所進展,貫穿了金永南的政治生命。
另一方面,時隔幾年,金正恩在國家事務上漸趨熟悉,在内外決斷上顯現出了自己的考慮,金永南作為輔佐人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這時候,金永南歲數已高,處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無論于公于私,金永南将卸任作為自己的政治終點是十分明智且必要的。
北韓政壇的“常青樹”會帶着光榮事迹被人們銘記,沒有沾上什麼政治污點。金永南之是以能輔佐金日成家族三代,始終在北韓政壇中屹立不倒,除了他保持堅定的政治站位外,更多的是因為他做出的一系列戰略考慮為北韓争得了長遠機遇。
對于金正恩來說,金永南是個可靠幫手,是父輩們留給自己的政治财富,金永南一貫務公的态度也使他不必擔心政治動亂,反而可以借此加強自身的上司威信,有利而無害。2019年,金永南提出辭職,結束了自己的政治曆程。
時至今日,他不但被北韓人民所稱贊,也受到國際方面的認同與關注。他利用自己敏銳的政治眼光勤政為國,為黨奉公,展現出來的國家情懷和克己意志是值得我們去探讨和積極評價的。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參考資料:
[1]雷志華.北韓開啟金正恩時代[J].南風窗,2012,(02):29-30.DOI:10.19351/j.cnki.44-1019/g2.2012.02.007.
[2]種昕.北韓:大踏步走上國際舞台[J].北京支部生活,200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