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溫馨提示】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白雪皚皚的長白山,自古便是神秘而又神奇的所在。這片土地孕育了無數珍奇異寶,其中最為傳奇的莫過于價值連城的長白山人參。

一株老山參,動辄幾千上萬,甚至有标出天價的參王。然而,這些人參的背後,隐藏着一段鮮為人知的采參故事。

在長白山的深處,有一群被稱為"棒槌夥子"的采參人。他們遵循着古老的習俗,用獨特的方式尋找和采挖這種珍貴的藥材。

讓我們跟随這些"棒槌夥子"的腳步,一同揭開長白山采參習俗的神秘面紗。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一、山中神草:長白山人參的傳說

長白山深處,林木蔥郁,霧氣缭繞。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生長着一種被譽為"神草"的珍稀植物——長白山人參。在民間傳說中,這種植物通常被誇大為擁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是以備受世人推崇。

然而,尋找這種神草并非易事。相傳人參性情孤傲,常年隐匿于深山老林之中,不輕易示人。采參人為了尋找這種珍稀植物,往往需要在山中跋涉數月,忍受艱苦環境的考驗。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書中記載,長白山人參的生長周期随四季變換呈現不同的風姿。采參人憑借多年的經驗和細緻入微的觀察,将人參的生長過程劃分為幾個獨特的階段。

當春寒初退,萬物複蘇之際,人參開始萌發新芽。這個階段通常在陰曆四五月間,此時百草初生,樹葉剛剛展開,仿佛為森林披上了一層薄紗。

人參的嫩芽在這個時候悄然破土而出,采參人稱之為"放芽草"。這個階段的人參幼苗嬌嫩脆弱,極易被誤認為普通野草,是以很少有人在此時進山采參。

随着時間推移,來到陰曆六七月,山林中的植被茂盛繁密,人參的葉子隐藏在茂密的雜草叢中,辨識難度大大增加。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采參人将這個階段稱為"放黑草",民間也有人稱之為"青榔頭市"。這個時期的人參葉片顔色深綠,與周圍的植被幾乎融為一體,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采參人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才能發現它們的蹤迹。

每當秋意漸濃,通常在陰曆八九月間,人參進入了最引人注目的階段。這時,人參的果實成熟,呈現出鮮豔的紅色,光潔圓潤,形狀酷似雞腰。

這些紅色的果實生長在細長的枝杆頂端,遠遠望去,仿佛一個個小小的紅色榔頭高高懸挂。是以,采參人形象地将這個階段稱為"紅榔頭市"。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這個時期也被視為采參的黃金季節,不僅因為人參果實的醒目外表使其更容易被發現,更因為此時的人參藥效最佳,品質達到巅峰狀态。

采參人們常常會在這個季節組織大規模的采集活動。他們背着簡單的行囊,攜帶必要的工具,深入長白山的密林深處。

在尋找人參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克服重重困難:茂密的灌木叢阻礙前進,陡峭的山坡考驗體力,時而還要提防毒蛇猛獸的威脅。

九月過後,人參的果實逐漸脫落,植株開始進入休眠期。采參人用富有詩意的語言描述這個階段,稱之為"放刷帚頭"、"放黃羅傘",有時也叫"放韭菜花"。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這些稱呼生動地描繪了人參在這個時期的形态:失去果實後的枝杆像是一把細細的刷子,或是一把打開的黃色雨傘,有時又像是綻放的韭菜花。

當寒風開始呼嘯,白雪覆寫山林時,采參季節也随之結束。采參人們收拾行裝,準備下山。

他們将這個過程稱為"辍棍",意思是放下手中用于尋找人參的"索撥棍"。放下索撥棍,象征着一個采參季節的結束,也意味着對山神的一次鄭重告别。

這些生動形象的描述不僅展現在口頭傳統中,更被記載在了地方志中。早在清代,《雞林舊聞志》就詳細記錄了這些采參習俗,展現了長白山地區獨特的采參文化。這些傳統一直延續至今,成為長白山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并且在長白山一帶,采參人有一個奇特的習慣:他們從不直呼人參的名字,而是稱之為"棒槌"。

有人說,這是為了避免人參聽到自己的名字後逃走;也有人認為,這是采參人希望挖到如棒槌般粗壯的人參;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是清朝時期采參人為了躲避官府而使用的民間說法。

在進山之前,采參人們會舉行一場莊重而簡單的祭拜儀式。他們虔誠地向山神祈禱,祈求平安和豐收。這個儀式不僅是對自然的尊重,也是對即将開始的艱險旅程的一種心理準備。

祭拜結束後,采參人們便開始尋找合适的地點搭建"棒槌窩棚"。這些簡陋的窩棚通常建在背風向陽的山坡上,成為他們在山中生活的臨時家園。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這些窩棚将成為采參人們休息、儲存物資和慶祝收獲的重要場所。而在采參過程中,還有非常多的民間傳說。就比如棒槌鳥和"拿景"

二、民間傳說:棒槌鳥和"拿景"

在長白山的民間采參傳說中,有兩種神秘的故事,據說有兩個東西能為采參人指引方向:一是傳說中的"棒槌鳥",二是采參人的夢境。

棒槌鳥是一種神奇的鳥類,據說它能夠感覺人參的存在。當紅榔頭果實成熟時,棒槌鳥會發出特殊的叫聲,仿佛在向采參人傳遞人參的位置資訊。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棒槌鳥

有趣的是,不同地區的棒槌鳥叫聲各不相同。

在通化地區,人們聽到的是"汪剛哥,麗姑!";在撫松一帶,則是"哥哥你快來,這裡有棒槌";而在敦化和蛟河地區,棒槌鳥的叫聲被了解為"棒槌哥哥你在哪?這裡有棒槌"。

盡管從未有人親眼見過棒槌鳥的真實模樣,但采參人們堅信這種神秘的鳥類是人參的信使。他們傾聽着林間的每一個聲音,希望能從中捕捉到棒槌鳥的指引。這種對自然的觀察和神奇想象,構成了長白山采參文化中最為獨特的一部分。

除了棒槌鳥的指引,傳說中采參人們還十分重視夢境。他們稱這種夢境為"拿景",認為夢中出現的不同人物象征着不同品級的人參。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人參

如果夢見孩子,意味着可能會找到小人參;夢見婦女,則預示着成熟的人參;而夢見老頭,則是最為珍貴的六品葉人參的征兆。

傳說中采參人會在夢中"看到"人參的具體位置。他們相信,這是山神或祖先的指引。第二天一早,他們就會按照夢中的訓示前往特定地點搜尋。

這種對夢境的重視,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采參人們對自身潛意識的探索。

在漫長的采參過程中,他們的潛意識可能會捕捉到一些白天忽略的細節,并通過夢境的形式呈現出來。是以,"拿景"不僅是一種民間傳說,更是采參人們智慧的展現。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三、神聖儀式:挖參過程中的規矩與禁忌

在長白山的采參傳統中,挖掘人參的過程被視為一種神聖的儀式,每一個步驟都有其特定的規矩和禁忌。

就比如,當采參人發現人參時,第一件事就是大聲喊出"棒槌"。這一聲呼喊不僅是為了通知同伴,更是出于一種古老的信念:喊聲可以震懾人參,防止它"逃跑"。

這種将人參拟人化的做法,展現了采參人對這種珍稀植物的敬畏和珍視。

緊接着,老把頭會詢問發現者關于人參的品級。根據人參的年份和品質,采參人會進行不同的儀式。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戴籠頭"和"擡棒槌"。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戴籠頭"是一個極其講究的過程。采參人會用兩根帶有分叉的樹枝,小心翼翼地插在人參植株的兩側。

然後,他們會用兩頭系着銅錢的紅絨繩纏繞人參植株,将銅錢搭在樹枝的分叉處。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蘊含着深刻的含義:紅絨繩象征着對人參的尊重和祝福,而銅錢則代表着财富和吉祥。

"擡棒槌"則是一個更為莊重的儀式。當挖出特别珍貴的人參時,采參人會用新鮮的青苔将其包裹,然後小心地放入用剛剝下的椴樹皮或桦樹皮制成的皮筒中。如果是特别大的人參,甚至會被綁在發現者的後背上,由他親自背回窩棚。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整個挖掘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技巧。采參人會趴在地上,用一種特制的鹿骨釺子一點一點地挖掘,生怕傷到人參的根須。

在挖掘過程中,采參人手中都會握着一根稱為"梭撥棍"的木棍。

這根棍子不僅用于撥開雜草尋找人參,還有着多重功能:頂端的銅錢串可以發出聲響,用于驚吓野獸;敲擊樹幹的聲音則可以作為同伴之間的聯絡信号。

四、山中生活:放山人的信仰與傳統

除了這些民間傳說,據說在長白山的深處還活躍着一群被稱為"放山人"的特殊群體。他們長期生活在山中,以采集人參為生。放山人的生活方式和信仰習俗,構成了長白山采參文化中最為獨特的一部分。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放山人對山神和老把頭懷有深厚的敬意。每次入山前,他們都會舉行一場莊重的祭拜儀式。

在這個儀式中,放山人會向山神祈求保佑,祝願此行平安豐收。

放山人的生活極其艱苦。在進山之前,他們需要攜帶大量的物資,包括小米、鹹菜、簡易炊具和各種生産工具。

這些物資需要支撐他們在山中長達數月的生活。在這段時間裡,他們要與野獸、惡劣天氣和各種自然威脅抗争,同時還要專注于尋找珍貴的人參。

放山人之間有着嚴格的分工和協作。他們通常分為兩種形式:集體拉幫放山和單棍撮(個人)。在集體拉幫放山時,每個人都有明确的職責,由經驗豐富的"把頭"統領全局。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在山中生活期間,放山人有許多禁忌和規矩。例如,他們不允許多說一句話,不許多做一件事,說話時必須注意吉利。

當發現人參時,放山人會大聲呼喊"棒槌"。這不僅是為了通知同伴,也被認為能夠震懾人參,防止它"逃跑"。

采參結束後,放山人會到老把頭廟還願答謝。他們堅信,許下的願望必須兌現,否則會招緻不幸。

正是由于這種獨特的文化價值,長白山采參習俗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得到了國家層面的保護和傳承。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結語

長白山的采參習俗,如同一部厚重的曆史書卷,記錄着這片土地上人與自然的互動。從神秘的棒槌鳥,到富有寓意的夢境解讀;從莊重的挖參儀式,到艱苦的山中生活,每一個細節都彰顯着采參人的智慧和對自然的敬畏。

這些古老的習俗不僅僅是一種謀生手段,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它們承載着長白山人對自然的了解,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未來的希望。在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這些傳統習俗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思考人與自然關系的視窗。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參考資料:

CCTV——神秘的挖參習俗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04日 10:04
東北民謠:關東山三宗寶,人參貂毛烏拉草,原來采參有這麼多講究
各位看官老爺,寫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寫稿,隻是為了養家糊口,希望各位觀衆老爺可以多多了解,文中加入5秒廣告解鎖,觀看5秒後便可免費閱讀全文啦,感謝各位觀衆老爺的了解與支援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