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淩晨,巴黎奧運會終于拉開大幕,終于讓人看到了一些口碑反轉的迹象。
原本的巴黎奧運會的籌措,一直籠罩着陰雲,充滿了樂子。
安保計劃被偷。
阿根廷國奧訓練隊訓練、手表戒指啥的都被徹底小偷順走了。
空調沒開,熱得運動員直呼受不了,脫衣抗議。
在一場充滿了想象力與藝術細胞的開幕式後,巴黎奧運會的期待值終于回歸正軌。
不僅為藝術之都巴黎證明,也把奧運會開幕式,從陰間拉回了陽間。
而且,如果你有心觀察,可能會發現,奇怪,怎麼到處都是China China,還是TMD China!
倍受全球小朋友喜愛的吉祥物“弗裡熱”,80%是中國義烏生産的。
以義烏為支點展開,奧運會中的乒乓球、鑰匙扣、加油圍巾、啦啦隊旗、助威棒、乒乓球桌、跑道等等生産,Made in China都是其主力供應方。
而據浙江義烏海關統計,上半年,對法體育用品出口,增長了整整150.7%。
咱們賺外國人的錢肯定是好事,但這也引發了很多網友反思:難道中國的技術隻有義烏技術?這次可真不是。
7月19日,巴黎的第六棒火炬手,一個中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阿裡雲的創始人——王堅出現在巴黎街頭。
王堅院士可不是自己來的,跟他一起來的,還有中國的雲計算領頭羊,阿裡雲。
就在7月26日,奧林匹克運動會釋出了一則微網誌。
這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始衛星電視轉播以來,又一次重大技術進步。
其中就點名了阿裡雲,說阿裡雲讓雲計算成為2024巴黎奧運會的主要轉播方式,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就表示,有一半以上的轉播商都在使用阿裡雲技術。
奧組委認為,這是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用衛星電視轉播以來,首次轉播技術的重要突破。
7 月 27 日淩晨,巴黎奧運會正式開幕的畫面流,輸送到全球各地的共同關注者的螢幕之中。而超過三分之二的信号,都是由阿裡雲向全球分發。
那麼變化究竟有什麼呢?
首先,對于觀奧的老百姓來說。就是你的觀看方式,更加自由了。比方說我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那時候放暑假,我就喜歡看籃球比賽,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當你想離開客廳去拿個雪糕,或者是上個廁所,你可能就會錯過精彩鏡頭了。
而且,就算是看回放,也有一個問題,就是精彩回放,是人為剪輯出來的,不清楚你想要啥。
因為我是打控衛的,我很喜歡看控衛的傳球細節,但是至少在當時我能看到的精彩助攻集錦,是很少的。
而在本屆奧運會,最大的變化就是,多鏡頭回放,比方說小輪車比賽,你可以“環繞”着運動員,看他飛躍障礙空中姿态。可以在直播信号中實作過去十多個小時才能生成的高自由度回放畫面。
而且,根據科技日報報道,由于雲轉播的帶寬比衛星帶寬高出一個量級。從Mbps/s提升至Gbps/s,甚至可擴容至TB級别,相當于用一秒鐘傳輸完500部高清電影。
如此高的錄制精度,加上子彈時間,就可以讓你像《黑客帝國》裡的基努裡維斯一樣,看清楚更多在上一個轉播時代裡,所看不到的細節。
在以往,這種複雜度的鏡頭,必定需要大量的後期工作,但是有了雲平台的加持,這些炫酷的鏡頭,變得“稀松平常”。
而子彈時間的實作,背後就是由這群阿裡雲工程師操刀的。
巴黎奧運會将會産生11000小時的超高清内容,你可以體驗到4k甚至是8k的極緻體驗,比東京奧運會增長了超過15%到20%,可能最終的實際制作量會增長40%。
更牛逼的是,因為大規模把任務包給了阿裡雲,奧運轉播中心比裡約奧運會時的面積縮小了近23%。
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 首席技術官Sotiris Salamouris表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巴黎奧運會大規模采用了阿裡雲。
而且,阿裡雲也将AI技術帶進了奧運會,在他們的幫助下,1924年巴黎奧運會的曆史影像,從黑白修複成彩色,曆史視訊分辨率從SD提高到了到高清或UHD。
可以說阿裡雲不僅讓這個雲轉播時代的體驗更加真實,也讓舊日時代的模糊影像,重制高清。
這還不止,阿裡巴巴的通義大模型,打敗了諸多AI領域的競争對手,成為奧運首個AI大模型應用的技術提供方,将上線首個大模型應用,開放給國際奧組委官方解說員使用,輔助各項賽事解說。
有人可能會問了,阿裡雲如此深入參與,為奧運會提供全面支撐,和阿裡是奧運會頂級合作夥伴離不開關系吧?是不是有錢就能砸出來?
這樣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奧林匹克可以說是屬于人類的一場共同慶典,也可以是一次大型的商業集會。
你肉眼可看到的每一個像素,都可能是一個廣告位,都可能是一堆贊助商的結合。
但你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商業、科技、品牌、公關都在其中暗流湧動。
轉播業務的收入,是最富得流油的。
根據國際奧委會(IOC)的官方資料,僅僅2016年裡約奧運會轉播收入就達到41億美元,占國際奧委會總收入的74%,最新的資料更是無法想象。
既然轉播業務是奧委會的飯碗,那麼轉播的技術支援方自然不能砸人飯碗,必須嚴選。
不是像廣告一樣,你砸個幾千萬就能買到一個展示位的,是一頓飽還是頓頓飽,奧委會想得很精。
沒有金剛鑽,誰敢讓你攬這瓷器活?阿裡雲走到這裡,背後走了很長一段路,付出了長達8年的努力,甚至更久。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首《北京歡迎你》唱遍了全世界。
但在科技領域,卻充滿了對外的依賴。
對于當時在電商領域如日中天的阿裡巴巴來說,同樣深受這樣的情況的困擾,随着業務規模的擴大,動用國外的這些裝置和系統,成本太貴太貴,直至難以承受。
小型機的價格是幾十萬到百萬人民币,商業資料庫軟體費用更逆天,直接達到了幾千萬。
于是,馬雲挖來了王堅,将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他。
2009年,阿裡雲應運而生,這個專屬于中國的雲計算系統,起初被團隊定名為“飛天”,王堅也成了“首席架構師”。
時間過渡到2010年,阿裡雲發展了兩年後,許多大公司也自研雲計算技術。
大家有個約定俗成的競争目标,叫“5k”,就是你得同時排程5千台伺服器,隻要有了這個牛逼的技術能力,你就能統治整個雲計算産業。
就好像AI,ChatGPT在達到了湧現,實作了極度像人的問答方式後,基本通吃了AI産業的大半個江山。
但從2010年到2012年,阿裡雲的團隊很難實作這個目标,整個部門基本都拿團隊最低分。因為KPI評分影響工資,有很多扛不住的員工也紛紛辭職跑路了。甚至在阿裡的内部,都有人擔心的表示,王堅該不會是騙子吧?
由于沒有成績沒有進展,連續幾年阿裡雲整個部門都在集團拿最低分。可阿裡雲還在不斷攻關。
直到2013年6月底,阿裡雲的5K一路沖刺,最後通過了最艱難穩定性測試,啃下了這塊最硬的骨頭。
至此開始,阿裡雲打開了任督二脈,後續的發展便是在挫折中螺旋上升,逐漸成為中國雲計算當之無愧的一哥。
就是在這個時候,阿裡雲也将視線放到了奧運會的身上,而此刻的他們,已經獲得了與世界雲計算的一哥亞馬遜涿鹿戰場的資格,
奧運會自然是一次全球79.51億人的大型盛會,也會是一次巨大的流量洪峰,能赢下這次轉播的資格,就意味着雲服務能力的霸主證明。
就好像在三國時代,野心家都希望挾天子以令諸侯,日本戰國時代,每個大名都要擁軍上洛。在美蘇争霸時代,大家都想着登月。
這些東西看似表層利益不高,但是是自身實力的一次重要證明。
在轉播技術領域。
2008年北京奧運會,網絡視訊已經開始成為了重要的轉播途徑,很可惜,轉播技術被外國人掌握着。
2016年裡約奧運會,南韓三星完成了上洛,與全美廣播公司合作,帶來了8K清晰度的轉播與VR直播。
2017年1月,一隊阿裡雲的工程師,低調地前往了瑞⼠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
在競标現場,阿裡雲秀了一組資料。
簡而言之,就是阿裡雲的雲技術,可以承載下整個雙11的流量洪峰,像一個賽博三峽大壩安之若素。
而且,阿裡雲可以在現場僅用時10分鐘就部署出了一個廣播級直播環境,要是用傳統的IT架構,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了。
就這樣,阿裡雲通過自己的硬實力,拿下了奧委會的信任,也拿到了這張入場券,成為了奧運會的唯一雲服務商。
2021年東京奧運會,阿裡雲通過OBS Cloud雲轉播,以更低延遲,更清晰的4k超高清信号,以幾十條路的方式傳輸給每一個渴望力與美的熒幕。
然後,就是2024年奧運會,雲轉播成功颠覆了傳統衛星轉播。當然,不止阿裡雲,還有很多熟悉卻又陌生的企業,比如說義烏那群你永遠說不上名字來的小商品企業,他們在給巴黎這場人類盛事提供氧氣與土壤。
就像人類立足于天地,永恒地有着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野望。
而這一次,可以是,更高的畫質參數,更快的傳輸速度,更強烈且真實的畫面轉播。
沉浸于其中吧,為中國健兒而歡呼,也讓我們為這些企業們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