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感覺槍支的晃動稍大一點
但扣扳機感覺較好……”
這是中國奧運首金得主許海峰
在1984年7月29日
奪冠當天寫下的日記
安徽省體育博物館内,許海峰40年前的日記。新華社記者 周暢 攝
1984年的夏天
在洛杉矶奧運會上
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射落金牌
已經走過近百年曆程的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終于迎來了中國人登上冠軍領獎台的時刻
1984年7月29日,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摘取了洛杉矶奧運會的首枚金牌。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為其頒獎。新華社記者 官天一 攝
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
在頒獎時對許海峰說
“今天是中國體育史上偉大的一天
我為能親自把這塊金牌
授給中國運動員而感到榮幸”
許海峰至今都還記得那一天的比賽細節
不久前在安徽省射擊運動管理中心
參加活動的許海峰
再次回憶起當年奪冠的點點滴滴
許海峰接受記者采訪
“前兩組打得比較放松
成績也稍好
打到第三組出現了8環
我意識到動作出了問題
就出去坐了會兒”
休了約20分鐘後重返賽場的許海峰
打到最後時發現身後的觀衆越來越多
無形中的壓力
讓他最後一組的前幾槍狀态
依舊不理想
他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
“要拼、要控制好自己的心情”
1984年7月29日,中國運動員許海峰(右)在洛杉矶奧運會男子自選手槍射擊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官天一 攝(傳真照片)
“是以自己做了心理調節、空槍預習
一直到自己感覺好時才開始繼續打”
比賽結束後
許海峰就迎來了熱情的觀衆
有人照相、有人祝賀
但他的心還是懸在名次上
那時的比賽成績還不像現在能實時顯示
需要進行複核确認
經過半個小時“漫長的等待”
許海峰終于等到了裁判的通知
“這時我的心才算踏實了
我終于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我的任務”
1984年7月29日,許海峰榮獲洛杉矶奧運會首枚金牌。新華社記者 官天一 攝(傳真照片)
這段經曆
也被許海峰寫進了當天的日記裡
并捐贈給了安徽省體育博物館
進行展出
記者探訪發現
這天的日記裡
還有許海峰手繪的
每一槍位置的複原圖
這是他在比賽時請人記錄下來
自己賽後用不同顔色的筆迹、圖案
謄抄标注在日記本上的
安徽省體育博物館内,許海峰日記中手繪的成績複原圖。新華社記者 周暢 攝
“許海峰有寫日記的習慣
博物館内收藏了
他在運動員時期、教練員時期
體育管理時期的日記”
安徽省體育博物館負責人仇應龍說
在那個資訊檢索并不友善的年代
許海峰入省隊訓練後
就将射擊的全國紀錄、世界紀錄
都抄錄在了日記本上
“他能成為奧運冠軍
既有天賦的因素
也有個人的勤奮
還有堅定的目标”
就像許海峰自己在1979年的日記裡寫道
“鴻鹄志,點滴功,
天才出自勤奮中;
苦攻書,多練功,
他日煮酒再論雄”
安徽省體育博物館内,許海峰1982年的日記。新華社記者 周暢 攝
退役後
許海峰作為教練也屢有亮眼成績
1996年奧運冠軍李對紅
2000年奧運冠軍陶璐娜
都是他的弟子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
他作為中國射擊隊總教練
率隊一舉拼下4枚金牌
安徽省體育博物館内,許海峰關于賽前準備的心得。新華社記者 周暢 攝
“我的日記本裡面有很多東西
每一場大賽
我一定有參賽方法
有賽後總結”
許海峰說
這個習慣在他退役後帶隊伍時
也一直保持着
回望40年曆程
許海峰坦言
40年前的那個時期
國家非常需要運動員争金奪銀
來振奮民族精神
後來随着國家發展
各行各業都發展起來了
金牌也越來越多
現在的中國
正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
2023年9月23日,許海峰(右二)在第19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上手持亞奧理事會會旗向觀衆揮手緻意。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退休後的許海峰依然忙碌
在許多體育活動的現場
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我暗自下決心
一定要努力為國家多做一點貢獻”
今年67歲的許海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