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一、1941年3月18日,黃霑出生在廣州一個普通家庭。命運的齒輪在1949年開始轉動,8歲的黃霑随家人移居香港,開啟了他傳奇的人生篇章。

1951年,10歲的黃霑入讀喇沙學院。在這裡,他不僅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還流露出日後"風流才子"的特質。一次為堂弟打抱不平的争鬥中,黃霑意外結識了同為五年級學生的李小龍。

這段經曆不僅展現了他講義氣的性格,也為他日後廣泛的人脈關系埋下了伏筆。青春期的黃霑已顯露出風流倜傥的氣質。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在喇沙學院讀書期間,他曾為一位暗戀的女孩寫情書,甚至冒昧造訪對方家中,雖然遭到了女孩的婉拒,卻也展現了他大膽追求愛情的一面。

初戀的失敗并未打擊到黃霑,反而讓他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學習和音樂中。憑借超高的音樂天賦,他加入了學校口琴隊,并連續五次摘得口琴大賽桂冠,成為了梁日昭先生的得意門生。

這段經曆為他日後的音樂事業奠定了基礎,也讓他有機會接觸到電台配音和電影配樂等工作。除了音樂才能,黃霑的文學天賦也在這時嶄露頭角。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他經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甚至給當時香港流行的青少年刊物《中國學生周報》投稿,展現出卓越的文字功底。1960年,19歲的黃霑考入香港大學中文系,開啟了他的大學生涯。

同年,香港《星島晚報》舉辦第一屆全港業餘歌唱大賽,喜歡湊熱鬧卻又怕丢臉的黃霑,用藝名"黃霑"報名參加。雖然比賽成績平平,但這個藝名卻被他沿用至今,成為了他聞名遐迩的代号。

更重要的是,在這場比賽中,黃霑邂逅了年僅13歲的女歌手華娃。這段相遇不僅為他的音樂生涯增添了靈感,也成為了他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的序章。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二、從此,才華與風流并存,成為了黃霑人生的主旋律。1962年,21歲的黃霑正式踏入音樂創作領域。他與師父一起為唱片公司寫詞,初試啼聲就一口氣創作了八首歌詞。

雖然大部分作品反響平平,但其中一首由蘇格蘭曲調填詞的《友誼萬歲》卻流傳至今,成為他音樂生涯的開端。然而,黃霑的才華并不局限于音樂創作。

1963年,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他進入香港培聖中學擔任國文和聖經老師。盡管這份工作看似穩定,但生性愛自由的黃霑内心卻很不适應這種拘束的生活。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機緣巧合下,1965年的一次老同學聚會改變了黃霑的職業軌迹。在傾訴工作苦惱時,一位同學向他推薦了廣告行業。盡管對廣告一竅不通,黃霑還是大膽嘗試,憑借出色的口才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就這樣,他開始了在廣告界的職業生涯,并留下了"人頭馬一開,好運自然來"等脍炙人口的廣告詞,展現了他在文字創作上的非凡才華。

黃霑在廣告界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他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此。1973年,32歲的黃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去國泰廣告公司的工作,與好友一起創立了寶鼎電影公司。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這一舉動标志着他正式進軍電影界,展現了他勇于嘗試新領域的魄力。1974年,黃霑自編自導的電影《天堂》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進入香港年度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

這一成就不僅證明了他在影視領域的才能,也為他日後的音樂創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然而,黃霑最輝煌的成就還是在音樂創作上。

1977年,他開始與作曲家顧嘉輝合作,為電視劇《家變》創作同名主題曲。這次合作開啟了"輝煌"組合的傳奇,在随後的20多年裡,兩人共同創作了無數經典作品,如《誓要入刀山》《上海灘》《獅子山下》《我的中國心》《一生有意義》《時間始終你好》等,這些歌曲至今仍在傳唱。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三、黃霑的多栖發展充分展現了他多元化的才華,從教師到廣告人,再到電影導演和音樂創作人,每一次轉型都彰顯了他勇于嘗試、不斷突破自我的精神。

這種跨界的才華,使他成為了香港文化界的一個标志性人物,也奠定了他"才子"的美譽。黃霑的感情生活如同他的音樂創作一樣豐富多彩,充滿戲劇性。

1967年,26歲的黃霑迎娶了相戀多年的華娃,當時華娃已經是一位知名女歌手。新婚之夜,華娃将裝滿黃霑情書的紅木箱子作為嫁妝送給了他,這個浪漫的場景仿佛預示着他們将有一段美滿姻緣。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黃霑風流倜傥的性格似乎注定了他的感情生活不會平淡。1973年,當華娃懷上黃霑的第二個孩子時,黃霑卻因工作原因與著名女作家林燕妮在迪士尼巡演中朝夕相處。

黃霑曾對朋友感歎:"從來沒有見過林燕妮這麼靓的女人,又高又白,中英文都好,才華橫溢。"1974年,黃霑公開對林燕妮展開追求,完全不顧已有家室的事實。

他的追求方式可謂浪漫熱烈:無論林燕妮去哪裡、和誰吃飯,黃霑都會提前打聽好,然後訂好玫瑰花讓服務員送到。他甚至陪林燕妮去美國看病,展現了對她的關心。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這段感情給黃霑帶來了巨大的争議。媒體将他稱為"負心漢"和"第一賤男",而林燕妮則被稱為"狐狸精"。但黃霑似乎并不在意這些評價,他曾說:"和林燕妮在一起好刺激,每個細胞都在高潮之中。

最終,黃霑選擇了與華娃離婚。1975年,他與林燕妮各自出資25000元,成立了"黃與林廣告公司"。然而,這段關系并非一帆風順。

由于經營不善,兩人經常因為瑣事争吵。1988年,在金庸的見證下,黃霑與林燕妮正式結為夫妻。這段備受矚目的婚姻僅僅維持了兩年就宣告結束。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四、據說林燕妮在結婚6小時後就後悔了,這讓黃霑很不高興。在經曆了感情的起起落落後,1995年,54歲的黃霑最終與默默付出近十年的女人陳惠敏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注冊結婚。

這一次,黃霑表示要收心修道,專一于妻子。他說:"我從未見過一個女人,像他的太太這樣,愛一個男人。"黃霑的感情經曆,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情歌,充滿了激情、沖突和戲劇性。

這個曾經的風流才子,終于在晚年找到了心靈的港灣,為他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即便在感情生活跌宕起伏的時期,黃霑的藝術才華依然如日中天。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1990年,在經曆了與林燕妮分手的低谷後,黃霑仿佛将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到了音樂創作中。老友徐克邀請他為新片《笑傲江湖》譜曲,黃霑随即創作出了傳唱至今的經典之作《滄海一聲笑》。

緊接着,他又為多部電影創作了配樂,其中包括《男兒當自強》、《青蛇》和《梁祝》等。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黃霑深厚的音樂功底,也将他的音樂才華推向了新的高峰。

除了音樂創作,黃霑還在電視節目主持方面大顯身手。他與"香港四大才子"中的另外兩位倪匡、蔡瀾一起策劃并主持了《今夜不設防》節目。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這個可以喝酒、吸煙、講黃段子的節目一經播出就收視率飙升,三人是以被香港觀衆評為"三大名嘴"。節目的成功不僅展現了黃霑的幽默感和機智,也展現了他在娛樂界的影響力。

1996年,為了迎接香港回歸,黃霑和張延安一起主持的《江山如此多嬌》正式在大陸開播。這檔節目成為了溝通大陸和香港的重要平台,展現了黃霑作為文化使者的角色。

1998年,黃霑與老搭檔顧嘉輝合作舉辦了一系列演唱會。這場演唱會持續了三年,在香港、廣州和東南亞地區共舉辦了29場音樂會,打破了純創作人舉辦音樂會的場次紀錄。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五、這一壯舉不僅展現了黃霑在音樂界的地位,也展現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着。即使在2001年被診斷出肺癌後,黃霑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創作熱情。

他與羅家英、麥嘉合作的《三個光頭佬》節目,以幽默诙諧的方式展現了他面對疾病的樂觀态度,同時也為觀衆帶來了歡樂。

這個節目的收視率一路飙升,成為了"亞洲第二"的通路類節目。2003年,黃霑創作了他生平最後一首曲《情常在》,由林夕作詞。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這首歌仿佛是黃霑對自己豐富人生的總結,也是他留給世人的最後禮物。黃霑的藝術生涯,就像一首跌宕起伏的交響樂,以最動人的旋律,譜寫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傳奇。

黃霑的才華不僅限于音樂創作,他在多個領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成為了連接配接不同文化領域的橋梁。他的跨界才能,使他成為了香港文化界的一個标志性人物。

在廣告界,黃霑創作的廣告詞家喻戶曉。從1965年進入廣告行業開始,他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文字功底。"人頭馬一開,好運自然來"等經典廣告詞,至今仍被人們傳頌。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他在五年内輾轉了三家廣告公司,每一次轉換都帶來了新的突破和成就。在電影界,黃霑同樣大展身手。1973年,他創立了寶鼎電影公司,開始了他的電影事業。

1974年,他自編自導的電影《天堂》進入香港年度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十,證明了他在影視領域的才能。這段經曆不僅豐富了他的藝術閱曆,也為他日後的音樂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

在電視界,黃霑主持的節目收視長虹。《今夜不設防》讓他與倪匡、蔡瀾一起被譽為"三大名嘴"。2001年,即使在患癌後,他仍然與羅家英、麥嘉合作了《三個光頭佬》節目,以幽默诙諧的方式展現了他面對疾病的樂觀态度,同時也為觀衆帶來了歡樂。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六、1996年,為迎接香港回歸,黃霑與張延安一起主持了《江山如此多嬌》節目。這檔節目成為了溝通大陸和香港的重要平台,展現了黃霑作為文化使者的角色。

他用自己的才華和智慧,推動了兩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黃霑的跨界才華,不僅豐富了香港的文化生活,也為後來的藝術家們樹立了榜樣。

他展示了一個真正的文化人應該具備的廣博視野和多元才能。無論是在音樂、電影、廣告還是電視節目中,黃霑都以其獨特的創意和才華,在香港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才子的傳奇,更是香港那個時代的縮影。2003年,面對非典疫情的威脅,黃霑毅然決定在香港獅子山下舉辦了自己生平最後一場演唱會。

這場演唱會不僅是對他音樂生涯的總結,更是對抗疫情的一種精神鼓舞。譚詠麟、李克勤、葉倩文等香港樂壇大佬紛紛到場支援,場面感人至深。

這一舉動充分展現了黃霑的社會責任感和對音樂的熱愛。同年,黃霑創作了他生平最後一首歌曲《情常在》,由林夕作詞。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這首歌是黃霑與林夕這兩位香港樂壇才子難得的合作,也是黃霑對自己豐富人生的總結,更是他留給世人的最後禮物。

歌曲中蘊含了黃霑對生命、對愛情的深刻思考,仿佛是他對這個世界的告别。2004年11月24日,這位"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風流才子走完了他精彩紛呈的一生,享年63歲。

黃霑的離去,标志着一個文化時代的結束,但他的音樂、他的才華、他的風流韻事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雖然黃霑已經離開近20年,但他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他創作的衆多經典歌曲,如《上海灘》《獅子山下》《我的中國心》等,至今仍在傳唱。他的廣告詞、他主持的節目、他參與的電影,都已經成為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黃霑的一生,就像是一首跌宕起伏的交響樂。他以自己的才華和個性,譜寫了一曲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從音樂創作到廣告創意,從電影制作到節目主持,黃霑在每個領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才子的傳奇,更是香港那個時代的縮影。黃霑用他的生命诠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才子,什麼是活得精彩的人生。

細扒“風流才子”黃霑的那些風流歲月

他的離去,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他的傳奇,卻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黃霑的人生,正如他創作的歌曲一樣,激情澎湃,餘音繞梁,成為了永恒的經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