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阿凡提的故事家喻戶曉,不乏各種藝術形式的演繹。2016年,國家大劇院推出原創兒童歌劇《阿凡提》,幾次複排,上座率都相當不俗,8年後,“阿凡提”系列的新作《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迎來首演,6場演出開票後很快便悉數售罄。
面向小觀衆的作品總是天然帶有藝術普及的情懷,《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亦是如此,主旨立意上,它通過講述阿凡提智鬥假阿凡提、啟發太陽城的小國王惜物愛民的故事,傳達了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這部作品的創演團隊之強大可謂不惜餘力,青年作曲家寶寶、編劇董妮、導演毛爾南等藝術家聯袂創作,醞釀打磨曆時兩年,王宏偉、關緻京、梅傑、梁羽豐以及金鄭建、王鶴翔、李俊賢、孫詩博各自領銜的兩組演員陣容即便放在國内任何一部歌劇中,都是當之無愧的“高配”班底。在劇組的共同努力下,《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展開了一個可愛夢幻的童話世界:如同泥巴捏成的太陽城裡,機智善良的阿凡提、貪婪狡猾的假阿凡提、勤勞淳樸的帕麗達、各随主人性格的好驢壞驢……一衆角色紛紛登場,從穿着到性格,每個都特質鮮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藝術家們給予小朋友的“平視”,台上的大人沒有“哄孩子”,而是始終在用“正常”的速度、語氣、表演與台下的小觀衆交流,不故作天真,不刻意讨好。這份尊重,同樣展現在歌劇的核心内容音樂創作中。演出伊始,指揮家金剛便用一段簡短的互動,介紹了指揮在樂團中的作用以及手鼓、熱瓦普等樂器的民族特色,随後,這些樂器配合大量的速度和節奏變化,交織出了《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中濃郁的地域風情;擔任現場演奏的北京交響樂團雖然人數不多,但弦樂、管樂、打擊樂等聲部一應俱全;聲樂部分中,詠歎調、二重唱、合唱等各種形式不一而足。作曲寶寶同時凸顯了明亮的大調、陰郁的小調等獨到的音樂手法塑造人物的能力,比如,真假阿凡提的某些唱詞幾乎一緻,但旋律上前者坦蕩,後者狹暗,角色的性格已被悄然揭示。
常言道,歌劇是“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它的綜合魅力博大精深,向來被認為門檻不低,但《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該有的一個也不少,以小見大地向小觀衆們展現了歌劇這個藝術門類應有的樣貌。如今,兒童舞台作品相當火熱,品質卻往往良莠不齊,在美育的起步階段,孩子們需要更多用情用心的作品來形成觀念和标準,“阿凡提”系列兩部作品的連續成功應當可以為行業帶來一點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