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郎出上聯:“兩岸青山夾碧水”,要新娘對下聯來,才肯入洞房

對聯又稱對子、桃符等,是文學的一種形式。有人說它起源于桃符,也有人說它們起源于春聯,古人常在立春的那一天貼上“宜春”字樣。

後來逐漸發展成春聯,表達了勞動人民驅邪辟邪、迎福納福的美好祝願。

對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木頭、竹子上的句子,也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其特點是語意簡潔深刻,對比整齊協調,字數和結構一緻。

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發展到了頂峰,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普通人也對它興趣濃厚。

新郎出上聯:“兩岸青山夾碧水”,要新娘對下聯來,才肯入洞房

當時,對聯也被稱為結對子,是許多才子佳人互相評判某人才華的一種常見方式。因為在古代,它不像現在這樣開放。

婚前,男女雙方很少見面,大多講究“父母之命,媒人之言”,也有許多年輕男女在結婚前甚至沒有見過面。

在小橋流水的蘇州城裡,才華橫溢的杜秋月就像春風中獨自綻放的傲雪,美麗而又有風骨,在每個人的心中閃閃發光。在她的時代,結對不僅是一種文化娛樂方式,更多的也是一種智慧的較量。

杜秋月,這個害羞内向的女子,内心有着遠大的抱負。她希望找到一個溫柔優雅的伴侶,能夠志趣相投,而不是婚後相敬如賓,夫妻感情不睦。

盡管江南才人輩出,但要想完全達到這樣的要求,也還是比較困難的。

幸運的是,她的父母,容許她自己做決定,允許她通過對聯的形式,尋找自己的如意郎君。

當杜秋月對外宣布,将要使用對聯招親時,整個單身的男子都熱血沸騰。很多去京城考試的才子和學生也想看看杜秋月這到底是什麼樣子。此外,他們也想測試一下自己的才能。

新郎出上聯:“兩岸青山夾碧水”,要新娘對下聯來,才肯入洞房

到了當日,杜秋月門外人山人海,裡裡外外被圍得水洩不通。随着蘇小姐的到來,熱鬧喧鬧的人群開始安靜下來。

蘇小姐走上荷花台階上,慢慢地向大家介紹宣布這場對聯招親的規則不管對方出身貧寒,隻要能配得上我的對聯,在雙方都願意的前提下,結為夫妻。

蘇小姐很快就出了第一題,上聯為:“春讀書,秋讀書,春秋讀書讀春秋”。這副對聯看似簡單,但仔細一看,卻蘊含着深刻的含義。

如果讀得不多,讀得不深,就不能準确地了解對聯中的“春”和“秋”。

春季讀書,秋季讀書,一年四季都讀書。讀的是什麼書呢?讀《春秋》。

下面的人也在竊竊私語,一時間難以想出下聯。突然,一個讀書人給出下聯,說:“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原來這人剛從一家當鋪出來。他本來要去京城參加考試的,但是他沒有帶足夠的盤纏。

不得不去典當一些東西。雖然有一些瑕疵,但也不失為一副好的對聯,周小姐也十分滿意。

兩人的目光在空中交彙,仿佛有一股看不見的力量在牽引着他們。周小姐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新郎出上聯:“兩岸青山夾碧水”,要新娘對下聯來,才肯入洞房

這名書生本是來湊熱鬧,卻沒想到有這樣的造化,遇上佳人,不過他目前最重要之事,乃是赴京趕考,于是請求周小姐給他一些時日,待他金榜題名之時,再回來娶她。

幾個月後,書生果然如約而至。在兩人的洞房花燭夜下,這名書生決定用一副對聯來表達自己内心的喜悅,想了想,提筆寫下:“兩岸青山夾碧水”。

周小姐自也不甘落後,沒過多久就說出:“一輪皓月照清波”。這副對聯,為這新婚夜增色不少。

兩人之後便過上了吟詩作對,畫眉束發的幸福生活,也給了其他有情人鼓勵,讓他們敢于去大膽追求真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