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主戰坦克 “Magach 3” 概覽
“Magach 3” 坦克在“愛國者公園”技術中心展出。這輛坦克于2016年由以色列方面轉交,用以交換此前在庫賓卡展出的類似坦克。那輛坦克曾在1982年黎巴嫩戰鬥中被叙利亞軍隊繳獲,并送至蘇聯進行研究。由于有關其乘員的命運沒有确切資訊,這輛坦克對于以色列來說成為了一種紀念遺物,是以雙方進行了交換。
美國的M48系列坦克自1964年起向以色列供應。最初這些坦克來自德意志聯邦國防軍的庫存,但後來美國也直接參與供應。以色列國防軍共獲得了不少于800輛各種型号的M48坦克,這些坦克經過多次以色列标準的更新,以适應當地的戰場環境,并與其他在役坦克的主要部件和系統進行統一。
以色列将這些M48坦克命名為“Magach”,該名稱可以翻譯為“撞擊”。“Magach 3”是将M48A1和M48A2C型号更新到大緻相當于美國M48A5的水準。而從美國直接供應的原版A5在以色列則稱為“Magach 5”。
到1982年,這些坦克已裝備了Blazer反應裝甲,配備了新的M111羽式穿甲彈(APFSDS-T)以及煙幕彈發射系統等。由于這些原因,這種坦克對蘇聯專家來說頗具研究價值,是以叙利亞“贈送”的這輛坦克在庫賓卡的38号研究測試場進行了研究和測試,之後被收入博物館。
缺少反應裝甲:以色列的“Magach”坦克沒有安裝反應裝甲,但主炮上安裝了一挺12.7毫米的M2重機槍。
主要特點
• 布局:坦克采用傳統布局,發動機位于後部,乘員共4人。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中軸線上,炮長和指揮員位于炮塔右側,裝填手在左側。
• 重量:戰鬥全重約50噸。
• 内部空間:裝甲保護的内部空間為15.6立方米。
武器系統
以色列的“Magach”坦克上安裝了英國的105毫米L7A1線膛炮,配備了排煙裝置。“Magach 5”坦克則保留了原美國的M68炮,盡管其彈道性能相似,但在後坐裝置設計上有所不同。彈藥包括79發機關彈藥,種類有穿甲彈、高爆彈、聚能彈和煙幕彈。
彈藥改進
在70年代末,以色列開發了新的105毫米M111“Hetz 6”羽式穿甲彈。該彈藥設計先進,可有效擊穿阿拉伯國家T-55和T-62坦克的正面裝甲。蘇聯的測試表明,該彈藥可在1500至2000米的距離上擊穿T-72A和T-80B坦克的上前裝甲。
M111穿甲彈的設計特點包括:
• 彈芯:33毫米直徑的鎢合金彈芯。
• 減震器:分段的穿甲減震器,優化用于擊穿大角度裝甲。
• 引導裝置:鋁合金制成的盤形引導裝置,減少對炮管的磨損。
• 尾翼:提高射擊精度并減少彈道初速衰減。
通過這些更新和改裝,“Magach 3”成為以色列裝甲部隊的重要一員,在中東戰場上發揮了顯著作用。
以色列105毫米穿甲彈 M111 “Hetz 6”初速:1455米/秒。穿甲能力:在2000米距離上可穿透150至170毫米厚、傾斜60度的裝甲。
根據蘇聯對M111穿甲彈的測試結果,決定為在役的T-64、T-72和T-80主戰坦克的上前裝甲(VLD)加裝附加裝甲闆。正在開發的改進型号也確定能抵禦以色列的這種穿甲彈。
以色列國防軍的“Magach”坦克傳統上配備了多種輔助武器。除了與主炮并聯的7.62×51毫米M73A1機槍外,指揮官炮塔和裝填手艙口基座上還安裝了兩挺相同口徑的M1919A4機槍,總彈藥量達到10000發。在主炮的炮盾上安裝了一挺12.7×99毫米的M2重機槍,用于目标訓示和打擊。這挺機槍的彈藥量為1000發。此外,在炮塔右側安裝了一門60毫米“Soltam”迫擊炮,配備30枚殺傷和照明彈,由坦克指揮官操作,需上半身探出艙口進行操作。
不幸的是,博物館展品上的重機槍和60毫米迫擊炮已被拆除,但炮塔上仍保留着安裝支架。
60毫米迫擊炮的安裝:60毫米迫擊炮安裝在炮塔右側的邊緣位置。
迫擊炮安裝支架:炮塔右側的迫擊炮安裝支架位于重機槍下方,拆卸炮塔的孔位右側。
7.62毫米M1919A4機槍的安裝:7.62毫米的M1919A4機槍安裝在指揮官炮塔上方。
“Magach” 坦克的其他配置細節
1. 裝填手的機槍:裝填手的位置上也安裝了一挺類似的機槍。
2. 瞄準系統:
• 炮手:安裝了帶有視場穩定化功能的透視瞄準鏡。
• 指揮官:配備了類似的瞄準鏡,并具備武器控制的備用作業系統。
3. 儲備兵配備:
• 對于配備了儲備兵的部隊使用的坦克,指揮官的位置上沒有安裝光學立體測距儀。是以,這些坦克的立體測距儀視窗的瞄準孔可能會被封閉。
4. 夜間作戰:
• 使用可拆卸的夜視瞄準鏡,這些夜視瞄準鏡基于主動型電子光學轉換器,并配合氙燈探照燈進行照明。探照燈在行軍時安裝在炮塔後部左側。
以色列“Magach”坦克的配置細節
1. 氙燈探照燈的安裝支架:氙燈探照燈的支架安裝在炮塔的後部,位于動态防護裝甲塊的右側。
2. 指揮官炮塔:坦克配備了以色列生産的Urdan指揮官炮塔,該炮塔配有三個透視觀察儀和一個可以固定在上升位置的艙蓋。
以色列“Magach”坦克的裝甲保護和動态防護
1. 裝甲結構:
• 車體裝甲:坦克的裝甲為單體鑄造,車體由裝甲鋼鑄造而成,截面呈橢圓形。前部裝甲(VLD)厚度為110毫米,傾斜角度為60度。
• 炮塔裝甲:炮塔同樣為鑄造,正面裝甲厚度為145毫米,傾斜角度最大為45度。坦克能夠抵禦來自T-62主戰坦克115毫米穿甲彈的擊中,距離超過2000米。
2. 動态防護:
• Blazer動态防護裝甲:以色列“Magach”坦克配備了Blazer動态防護裝甲。Blazer的出現幾乎與蘇聯“Kontakt”動态防護裝甲的國家試驗同時,是以,盡管以色列對Blazer的貢獻不大,但其存在可能對蘇聯的動态防護裝甲的安裝決策産生了一定影響。
• Blazer設計特點:
• 多種容器尺寸:Blazer系統使用了大量不同類型的容器,而蘇聯的動态防護系統隻使用了三種類型的容器,且容器在安裝位置上是統一的。
• 最小化縫隙:容器之間的縫隙被最小化,以提高防護效果。
• 防護裝甲元素的布置:根據容器類型,采用不同的布置方案。
• 防護裝甲元素結構:每個防護裝甲元素由兩塊3毫米厚的鋼闆構成。外層鋼闆是平的,而内層鋼闆形成一個填充有基于六氟化氮的炸藥的空腔。
主要的容器固定在前裝甲闆(ВЛД)上,具有可變傾斜角度的外部蓋闆。在前裝甲闆的邊緣安裝了兩種其他類型的容器。
裝甲反應裝置(ДЗ)的元件平行于容器的外部蓋闆安裝,間隙為12毫米。在蘇聯的“Kontakt”系統中,每個容器内裝有兩個互相傾斜的裝甲反應裝置元件,這樣可以在容器尺寸群組件長度更小的情況下,達到與“Blazer”裝甲反應裝置相同的效果。
“Blazer”裝甲反應裝置安裝在炮塔的炮盾上。
炮塔的後部通過一個裝備了水罐和備用履帶的車組人員物資籃子進行了額外屏蔽。
在右側履帶上方的托架上的一個箱子裡安放了提供車組人員與随行步兵之間電話通訊的裝置。
目前方案中裝甲反應裝置元件的布局缺乏對車體側部和炮塔頂部的額外保護。該裝置的總重量約為900公斤;盡管如此,前方投影的反累積抗性顯著提高(達到600至650毫米),這使得該坦克在對抗裝備于阿拉伯國家的蘇制RPG和反坦克飛彈時具有很高的防護水準。在炮塔的前部,炮的左右兩側各安裝了兩個12管的煙霧彈發射器(CL-3030)。遺憾的是,這些裝置在博物館展出的坦克上也沒有出現,盡管它們的存在會使車輛看起來更具威懾力。
用于固定CL-3030煙霧彈發射器的金屬闆。
車體前裝甲闆的動态保護裝置已被拆除。
這些坦克安裝了由美國Teledyne Continental(泰利丹大陸)公司開發的AVDS-1790-2A 12缸4沖程V型柴油發動機,采用空氣冷卻和直接噴油。發動機采用一體式設計,配備CD-850-6液壓機械傳動系統,提供兩檔前進和一檔倒退。履帶部分使用每側六個橡膠化雙輪支撐輪、五個帶橡膠包層的支撐輪、與支撐輪統一的導向輪、帶可拆卸齒圈的驅動輪、具有平行履帶裝置和可拆卸瀝青行走鞋的履帶鍊條,以及帶液壓驅動的履帶張緊裝置。支撐輪采用獨立的扭杆懸挂系統,扭杆軸非同軸排列,前、中、後部配有液壓減震器。
“Magach”坦克的進一步改進持續到90年代末,特别是對于從美國供應的M60系列坦克。這些坦克引入了自動火控系統,使用了與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部分統一的部件群組件。關于保護性,盡管“Blazer”動态保護裝置的設計進行了改進,但在更晚版本的“Magach”上,它被附加的被動裝甲保護子產品所取代。
黎巴嫩的Magach坦克。背景中可見兩輛被摧毀的叙利亞T-62坦克。
蘇聯軍事顧問在繳獲的以色列坦克旁邊。叙利亞,19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