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進入二伏了,今年二伏有20天,比起頭伏,二伏濕氣更重,很多地方都有大降雨。又濕又熱的天氣,人代謝會比之前快,瘦的快,但消耗也更大,人會更虛。
這會兒借助天時把身體陳年的寒氣都清理掉是最好的,但有的人身體不是單純的寒,每到養陽的時候就容易上火,還有的人身體太虛,曬曬背還容易中暑頭暈。
現在的人大多數身體寒熱都有,壓力大,也不太通。今天分享這3個方法,你按順序做下來,能養足陽氣不上火,排出寒,平衡陰陽,讓氣血水準穩步增加。虛不受補的人也适合,愛上火的人更要用!
一、先疏通:大拜,讓你的寒熱流動起來!
很多人身體垃圾多,如果直接補陽氣,可能會有邪火。特别适合先練練大拜,把周身氣機疏通起來,這樣體内的垃圾轉起來了,才好排出去。讓氣脈恢複先天的運轉,身體的寒熱流動起來,過熱的部分去溫暖寒冷的部分,自己就能滋養自己了!
具體做法有圖檔的詳細分解動作:
需要注意:
- 戴上薄手套,以免擦傷皮膚。做之前最好焚香、沐浴、更衣,幹幹淨淨的環境和自己,更容易幫自己入靜。
- 做的過程中可能會很想哭,打噴嚏,打哈欠,流鼻涕,都是正常的,安靜下來,會直面自己,也會直面自己的恐懼、悲傷、溫柔,身心通暢,身體自然會排濁,這都是自然而然,不必驚慌。
- 從一次3遍開始,慢慢增加。有時候身體很舒服了,可能會自然多做一會兒。最好每天都起碼做3次。小小嘗試,積年累月,會有很大的變化。
二、養陽氣:疏通之後養陽氣,陽氣才能不變成邪火!
一定要先疏通身體,疏通了之後再補陽氣。垃圾清理了,再補陽氣,陽氣長得好啊。補陽的方法我們最近寫了很多:吃姜、曬背、曬腿。
三、滋陰養血:補足陽氣之後,滋陰才能生化無窮,氣血穩步上升!
明代醫家張介賓在《景嶽全書·新方八陣·補略》中說的:“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生,而泉源不竭”。
陽氣補上了,也要滋陰,才能調和陰陽,身體陰陽平衡。這樣陰生陽長,水火既濟,陰平陽秘,方能生化無窮,泉源不竭。長長久久有個好身體。
最近很多曬背、吃姜的朋友嗓子幹、鼻子幹、睡不着,問我是不是得停了,其實把津液補上也可以繼續。
但不養陰,慢慢陰虛了,那個養陽也會傷到自己。平時多喝點黏糊糊的水,比如米湯、豆漿、沖點藕粉、銀耳湯、桑葚幹泡水喝喝。
平時不說話的時候,就舌抵上腭,舌根處有兩穴,左為金津穴,右為玉液穴。舌抵上腭時津液會加速分泌,口中的津液滿時,要吞下。既能收斂神氣,又能生津滋陰。
今天就二伏了,你在哪裡?是下雨了,還是有大太陽呢?
晴耕雨讀,都是最好的時光,照顧好自己,享受起來啊!同僚小張老師總說:“太熱了也得開空調的,寒氣傷人,暑氣也傷人啊,别讓自己出太多汗了。”與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