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物的存放,常常被部分醫療機構當作沒有技術含量的小事兒。沒有足夠的重視,自然也會出現各種問題,最常見的就是醫療廢物混放的問題,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導緻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造成疾病傳染,對公衆健康造成威脅。為此,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一直在加強監管,今天我們一起來看幾種不同的醫療廢物混放案例。
來源:鄭州疾控觀察
編輯:棂星
封面來源:pixabay
01|醫療廢物 混入建築垃圾
該醫院院内13包使用後的手術服、醫用棉被、枕頭等織物,混放在建築垃圾裡;生活垃圾内混放了使用後的醫用塑膠導管、一次性醫用無紡布;醫院東北角生活垃圾内混放了塑膠管、藍色無紡布(案發時正處于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最終給予該醫院警告、并處罰款9900元的行政處罰。
02|用打點滴管 給生活垃圾袋紮口
該醫院存放未被污染的打點滴瓶(袋)的房間内,有編織袋用一次性打點滴管紮口,理由是“去科室收集打點滴瓶和打點滴袋時,紮口用的尼龍草繩用完了,就順手扯了幾根打點滴管用……”雖然這個案例裡面,編織袋裡裝的是未被污染的打點滴瓶(袋),但是一次性打點滴管屬于醫療廢物,未被污染的打點滴瓶、打點滴袋則是生活垃圾。在生活垃圾裡,隻要混放了一個醫療廢物,這一堆都屬于醫療廢物。去除後的打點滴管、針頭等應當嚴格按照醫療廢物處理,嚴禁混入未被污染的打點滴瓶(袋)及其他生活垃圾。
03|打點滴針頭 沒有和打點滴袋分離
某衛生室4枚打點滴針頭沒有和打點滴袋分離,混放于感染性醫療廢物暫存箱内。經調查核實,該醫療機構設定了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容器,但在實際操作時,未将打點滴針頭和打點滴袋分離,并混放于感染性醫療廢物暫存箱,存在未将醫療廢物按照類别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内的違法行為。當地衛生健康委對該醫療機構作出責令立即改正,給予警告、罰款2000元的行政處罰。
04|損傷性醫療廢物 和感染性醫療廢物混放
某醫療機構将注射針頭、打點滴管針頭、使用後的玻璃安瓿瓶等損傷性醫療廢物,和注射針管、打點滴管、棉簽等感染性醫療廢物,混放在一個醫療廢物袋内。經調查核實,該醫療機構存在将損傷性醫療廢物和感染性醫療廢物混合收集于一個醫療廢物袋内,未将醫療廢物按照類别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内的違法行為。當地衛生健康委對該醫療機構作出責令立即改正,給予警告、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
05|醫療廢物 混入生活垃圾
2023年3月21日,天津市濱海新區衛生計生綜合監督所對A診所進行監督檢查,發現該診所治療室内的一個套有黑色塑膠袋的垃圾桶内有多個藥盒和使用過的安瓿瓶、棉簽。該診所将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的行為,違反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執法人員責令該診所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對該診所進行立案查處。
06|除混放外 會被處罰的其他情況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機關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可以并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貯存設施或者裝置不符合環境保護、衛生要求的;
(二)未将醫療廢物按照類别分置于專用包裝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準的專用車輛運送醫療廢物或者使用運送醫療廢物的車輛運送其他物品的;
(四)未安裝污染物排放線上監控裝置或者監控裝置未經常處于正常運作狀态的。
✅以下廢棄物不屬于醫療廢物
如:非傳染病區使用或者未用于傳染病患者、疑似傳染病患者以及采取隔離措施的其他患者的打點滴瓶(袋),盛裝消毒劑、透析液的空容器,一次性醫用外包裝物,廢棄的中草藥與中草藥煎制後的殘渣,盛裝藥物的藥杯,尿杯,紙巾、濕巾、尿不濕、衛生巾、護理墊等一次性衛生用品,醫用織物以及使用後的大、小便器等。居民日常生活中廢棄的一次性口罩。(來源于《醫療廢物分類管理目錄(2021版》附表)
醫療廢物存放處理無小事,根據國家釋出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控責任清單,要求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如何做到這一點?醫療廢物規範化處理很重要。醫療機構要嚴格按照規定存放和處理醫療廢物,發揮好傳染病防控的“哨點”作用,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 END /
// 本文來源:鄭州疾控觀察
❖ 慎重聲明:本文内容僅供學習交流,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立場,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圖中圖檔基于CC0協定,已擷取授權,如有疑問請聯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