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

01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最優秀最重要的女作家,代表作《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半生緣》等,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張愛玲出身名門望族,奶奶名叫李菊耦。李菊耦的父親是晚清重臣李鴻章。

張愛玲的爺爺名叫張佩綸,是晚清船政大臣。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在英國留過學,擔任過天津津浦鐵路局英文秘書,後沉迷于鴉片。

張愛玲的母親名叫黃素瓊(後改名黃逸梵),是一個新派女性,曾赴英國留學學習油畫。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1943年 張愛玲和李香蘭合影)

黃素瓊出身顯赫,爺爺黃翼升擔任過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

張愛玲原名張瑛,祖籍河北豐潤,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

弟弟張子靜比張愛玲小1歲,1921年出生。

張愛玲姐弟出生時,家道已經中落,父親張志沂、母親黃素瓊都沒有正式職業,靠吃遺産為生。

張志沂滿身公子脾氣,抽大煙,嫖妓,手無縛雞之力,黃素瓊對丈夫深惡痛絕。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與父親和弟弟)

而黃素瓊是新女權主義者,要求自由和獨立,不願做丈夫的附庸。

這對冤家夫妻互相厭惡,經常在家裡發生沖突,婚姻名存實亡。

父母水深火熱的關系,給張愛玲姐弟幼小心靈帶來深深的傷害,也将“世态炎涼,人情薄如紙”這句話,刻在了他們的骨子裡。

為了逃避婚姻,1924年,黃素瓊抛棄家庭赴英國留學。這時張愛玲才4歲,弟弟張子靜3歲。

張志沂拒絕,也沒有能力支付妻子的留學費用。黃素瓊寒暑假回國,便變賣娘家的陪嫁——古董。張志沂和妻子為了搶古董,經常在家裡打得不可開交,張愛玲和弟弟站在一旁哭。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的母親)

1928年,黃素瓊留學歸國,與張志沂正式分居。夫妻倆形同陌路,除了吵架,平時在家無任何交流。父母冷漠、壓抑、扭曲的婚姻關系,極大地影響了張愛玲姐弟的性格養成。

1930年,張志沂和黃素瓊打起了離婚官司。經過艱難訴訟,兩人于同年離婚,張愛玲姐弟跟随父親生活。

02

離異後,黃素瓊在歐洲漂泊,張愛玲姐弟見母親一面很難。

張志沂沒有職業和收入,靠變賣家産度日。張愛玲和弟弟跟随保姆生活,經常饑一頓飽一頓。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孫用蕃)

1934年,張志沂再婚了。張愛玲的繼母名叫孫用蕃,也出身名門望族。

孫用蕃的父親孫寶琦是民國政府前總理,與張志沂也算是門當戶對。

因為張志沂的身體原因,孫用蕃沒有生育孩子。她是一個比較刻薄的繼母,對張愛玲姐弟格外嚴苛。

張愛玲性格潑辣,經常與繼母發生争吵,還離家出去。孫用蕃有些怕張愛玲,便将怨氣發洩到繼子張子靜身上。

張子靜性格内向、軟弱,繼母将他當軟柿子捏,經常讓他吃剩菜剩飯。張子靜表示不滿,繼母幹脆将剩菜剩飯倒進垃圾桶,讓他挨餓。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與弟弟張子靜)

張子靜向父親告狀,張志沂害怕引發家庭沖突,根本不敢管。

張子靜希望姐姐能庇護自己,張愛玲罵弟弟:你是男孩子,怎麼還要女孩子保護?沒出息!張子靜眼裡湧滿委屈的淚水。

張志沂抽大煙,孫用蕃心生不滿,夫妻倆戰火不斷。每次吵完架,張志沂就住在外面不回家,孫用蕃在家裡一邊罵一邊哭。張子靜躲在走廊上哭,他極度厭惡這個家,不知這種煎熬何時才是盡頭?

張子靜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從小就沒有享受到父愛母愛,還飽受繼母的欺侮。

由于父親的不負責任,張子靜10歲才上國小,比正常孩子晚3到4年。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與弟弟)

1936年,黃素瓊從歐洲回到上海,将張愛玲接走了。張子靜要跟母親和姐姐一起走,黃素瓊拒絕了:我能力有限,養不活你們姐弟倆。

望着母親和姐姐的背影,張子靜滿臉淚水,心冷到了極點。

03

不久,張子靜與繼母發生争吵,便收拾個人用品去了母親家。

張子靜含淚講述了自己這些年在家所受的屈辱,表示自己不回去了,要與母親和姐姐生活在一起。

黃素瓊不同意,還是那個理由:我養不活你們姐弟倆。張子靜看着姐姐,希望她能替自己說句話,誰知張愛玲也催弟弟回去。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

張子靜不走,母親下了逐客令:家裡還剩一點米,隻夠我們母女倆吃。

張子靜心碎了,高一腳低一腳往外走。回家路上,他在街邊坐了很久,眼淚怎麼也止不住。

張子靜有父母和姐姐,但他絲毫感受不到親情的溫暖,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名孤兒,被抛在了孤島上。

回到家,張子靜病倒了,發起了高燒。第二天早晨,張志沂又要去煙館抽大煙,妻子孫用蕃讓他送兒子去醫院,張志沂趁妻子不留神溜走了。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左8)的學生時代)

孫用蕃在家裡一邊摔東西,一邊罵,一邊哭。見繼子的臉燒得通紅,她從頭發上拔下一根簪子當了,然後将張子靜送到醫院。

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張子靜被迫中斷了學業。1938年,17歲的張子靜進入上海一所中學讀書,而他的姐姐張愛玲則去了香港大學深造。

1939年,黃素瓊與新交的美國籍男友遠赴新加坡,一家人七零八落,親情變得更加冷漠。

1943年張子靜中學畢業後,與同學在上海創辦了文藝月刊《飙》。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早年作品)

這時張愛玲因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等小說作品,在上海灘紅極一時。

為了擴大《飙》的影響力,張子靜找到姐姐,希望她能在《飙》上發表小說作品。張愛玲拒絕了:你們辦的這種刊物不出名,我不能給你們寫稿,敗壞自己的名譽。

張子靜滿眼失望和哀傷,張愛玲于心不忍,便随手拿起一張素描打發弟弟:你們可以用這個做插圖。

于是張子靜撰寫文章《我的姐姐張愛玲》,連同這張素描一并發在《飙》上。

鑒于張愛玲巨大的影響力,當期雜志脫銷。但此後,雜志的銷量日益萎縮,一年後被迫停刊。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與胡蘭成)

1944年,張愛玲與文化漢奸胡蘭成結婚。

當時胡蘭成的第4場婚姻正在進行中,但為了張愛玲,他義無反顧地離婚。

1944年8月,張愛玲與胡蘭成簽訂了婚書,但他們沒有舉辦婚禮。婚後,胡蘭成去武漢辦報,張愛玲與丈夫分居。

04

1945年日本投降後,全國開始搜捕漢奸。胡蘭成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扮成日本傷兵,然後乘船逃離武漢。此後,胡蘭成化名張嘉儀,在全國各地逃亡。

1946年,胡蘭成在逃亡途中,與護士範秀美産生感情,兩人很快結婚。婚後,胡蘭成在溫州一所中學仼教。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得知胡蘭成的消息,趕去溫州探望,可迎接她的是胡蘭成的第6任妻子範秀美。

張愛玲悲憤交加,含淚與胡蘭成離婚。

而張子靜在文藝月刊《飙》停刊後,在表姐、表姐夫的幫助下,進入聖約翰大學經濟系深造。

1946年張子靜畢業後,進入中央銀行揚州分行當職員。

這時張子靜25歲了,該結婚成家了。然而一向對張子靜冷漠的父親,卻像吸血蟲一樣纏住了他。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志沂)

由于常年抽大煙,張志沂将家裡多處房産和家底揮霍光了。他去找張愛玲,要求女兒替自己養家,結果被張愛玲趕了出去。

兒子張子靜内向、老實,張志沂便逼迫他将工資全部拿出來養家。張子靜抗争過,但父親做得更絕:每次到了兒子發薪水的日子,張志沂就早早到财務室門口去等,往往錢到張子靜手中還未被捂熱,就被父親拿走了。

張子靜對父親深惡痛絕,多次在暗夜裡絕望得痛哭。

1947年,一直在新加坡經商的黃素瓊,因美國籍男友離世,回到了上海。

在國外生活多年,黃素瓊與上海的生活環境格格不入,1948年,她決定去英國定居。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色·戒》手稿)

張子靜一心想擺脫父親,提出跟母親出國。黃素瓊對兒子沒感情,拒絕了。

張子靜心灰意冷,經常在小餐館買醉,然後坐在午夜的街頭痛哭。

1949年上海解放後,張子靜離開銀行,進入上海浦東一所國小教國文和英語。

這時張子靜每月工資不到從前的一半,都用來幫父親養家了,他工作多年,身邊沒有一分錢積蓄。

1953年,張志沂因病在上海離世。從此,張子靜卸去了經濟包袱。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1954年,張愛玲在香港北角蘭心照相館拍攝的照片)

但這時張子靜已經32歲了,從未談過戀愛,更未結婚生子。在他婚戀最美好的年華,為了幫父親養家,張子靜錯失了好姻緣。

父親留給張子靜的遺産,就是一處14平米的小房子,由他和繼母共同繼承。母子倆住在小房子裡,多次起沖突。繼母想獨占房産,一心想擠走張子靜。

張子靜在上海無處可去,堅決不讓步,母子倆在一起磕磕絆絆。

1955年,張愛玲移居美國,張子靜提出跟姐姐走,遭到拒絕。

05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60-70年代,美國,中年張愛玲)

張愛玲到美國不久,遇到了德裔美籍劇作家賴雅。他1891年出生于德國,比張愛玲大29歲。

賴雅早年離異,一直單身,曾中風住院。他知識淵博,口才出衆,張愛玲被他的才華深深吸引。

1956年8月18日,張愛玲與賴雅在美國紐約登記結婚。

結婚僅兩個月,賴雅中風了,張愛玲在身邊照顧丈夫。

張愛玲結婚這麼大的事,也沒有告訴弟弟,張子靜是兩年後才從親友那裡得知的。親情的淡漠,姐姐的形同陌路,刺痛了張子靜的心。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1966年美國攝)

1957年9月,黃素瓊不幸在英國病逝,張子靜沒能去英國奔喪。張愛玲要照顧丈夫,加上買不起機票,也沒有去英國見母親最後一面。

黃素瓊去世時,一雙兒女都沒有在身邊。

父母都先後去世,姐姐遠在美國,張子靜在上海沒有了親人。

張子靜心地善良,繼母年老後,他贍養繼母,直到老人離世。

1967年4月,賴雅病逝。此後張愛玲沒有再婚,始終單身一人。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子靜)

當時國内正處特殊年代,張子靜因為出身,飽受歧視和白眼,與姐姐也斷了音訊。

張子靜夾着尾巴做人,不敢考慮婚戀,也沒有異性看得上他。

上世紀80年代初,在親友的幫助下,張子靜與姐姐有了書信往來。

人到中年的張子靜想成個家,可他沒有錢,想在經濟上得到姐姐的資助。于是他給姐姐連寫了3封信,委婉表達了自己經濟的困頓。張愛玲在回信裡拒絕了弟弟,表示自己也不寬裕。

張愛玲自從去了美國,弟弟張子靜就再沒見過她。幾十年間,張愛玲沒有回國,張子靜也沒去過美國,姐弟之間沒有任何來往,形同陌路。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1994年7月,張愛玲生前最後一張照片 ​​​)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矶離世,享年75歲。沒有人通知張子靜,他沒能去美國奔喪。

張愛玲去世前,留了一份遺囑:她去世後,所有一切都留給宋淇夫婦。

宋淇是張愛玲的朋友,後來張愛玲的版稅收入是一筆天文數字。

張愛玲在遺囑裡沒有提及親弟弟張子靜,他沒有得到姐姐一分錢遺産。

張愛玲:與弟弟形同陌路,弟弟比她的命運還悲情

(張愛玲曝光率最高的經典照片)

張子靜一生清貧,活得壓抑、艱難。退休後,張子靜一個人住在14平米的蝸居裡。他一生未婚,無兒無女,最後孤獨離世。

1997年,張子靜在上海的蝸居裡去世。

去世時,張子靜身邊沒有一個親人。

-END-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