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全夥受招安,變成朝廷鷹犬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宋江“陳橋驿滴淚斬小卒”,那時候的宋江完全是一副奴才嘴臉:“他是朝廷命官,我兀自懼他,你如何便把他來殺了!須是要連累我等衆人!俺如今方始奉诏去破大遼,未曾見尺寸之功,倒做了這等的勾當,如之奈何?”
被梁山小兵砍死的那個“廂官”,其實也就是個“物資管理者”,宋江好賴不濟也是“破遼都先鋒”,雖然還沒有正式品級,但在京城之外擁兵十萬,咳嗽一聲,皇帝老兒也得哆嗦一下,别說是殺了一個小貪官,就是殺了十個,也能講出理去:酒隻半瓶,肉隻十兩,敢把禦賜軍用物資私吞近半(過去一斤十六兩),死罪是免不了的,不誅九族就算法外開恩了。
宋江在召見那個小卒的時候,已經起了殺心,是以才拿話擠兌得他“樹下缢死,卻斬頭來号令”。
宋江的膝蓋軟得像面條,趙佶卻不完全護短:“寡人已自差人暗行體察,深知備細,爾等尚自巧言令色,對朕支吾!寡人禦賜之酒,一瓶克半瓶 ,賜肉一斤,隻有十兩,以緻壯士一怒,目前流血!”
那小卒完全可以“戴罪立功”,但宋江因為怕受牽連而痛下殺手,在電視劇裡被阮氏三雄用桌案上的東西亂砸了一通——看着宋江裝腔作勢伏地而哭撅上天的屁股,讀者諸君肯定都想上去踹一腳。
在電視劇中,那個小卒名字叫何成,曾在東溪村當過私塾先生的智多星吳用也認識:“這軍校是阮氏兄弟的手下,生性耿直,梁山泊大敗高俅時曾立有大功啊!”
如果吳用真這麼說了,那顯然是在暗示宋江不可太過絕情,因為阮氏三雄的脾氣大家都知道,他們不但反對招安,而且對宋江也不太感冒。
吳用去找阮氏三雄“做工作”,頗有通風報信拱火架秧子的意思,阮氏三雄也毫不出人意外地表示殺何成堅決不成,實在不行就把隊伍拉回梁山——這可能也是吳用的意思,不過是要借阮氏三雄之口說出來而已。
吳用對招安一直持消極态度,第一次“和平招安”,其實就是吳用授意阮小七和李逵攪局,這才有了“活閻羅倒船偷禦酒,黑旋風扯诏謗徽宗”。
阮氏三雄都是莽漢子,把禦酒偷換成“村醪白酒(電視劇中是污水)”,整件事情設計得環環相扣滴水不漏,那顯然是吳用事先安排的,就連李逵藏在忠義堂房梁上,也極有可能是吳用授意。
如果何成真是阮氏三雄手下,宋江肯定會找一個有罪或已死之人來頂缸,反正砍下的首級誰也不會細看,而且目擊者也不會再來指認,這事兒就能圓過去了——對朝廷有交代,也不會把阮氏三雄惹急眼。
但是很遺憾,在水浒原著中,何成并不是阮氏三雄手下:“頭上黑盔,身披玄甲,卻是項充,李衮所管的牌手。”
八臂哪吒項充和飛天大聖李衮在芒砀山被梁山軍俘虜的時候,已經背叛了老大混世魔王樊瑞,是以芒砀山三頭領都進了地煞,在梁山成了三流角色,手下的小頭目被殺,他們也不敢炸毛。
因為那個小卒沒有過硬靠山,宋江根本就沒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見:“宋江令那軍校痛飲一醉,教他樹下缢死,卻斬頭來号令。”
宋江不是枭雄,但是權謀還是懂一點的,他也知道梁山好漢中做不好惹的,除了魯智深武松,還有阮氏三雄,吳用的陰險詭詐,也不得不防,至于入雲龍公孫勝,那倒不用太擔心——那道士從來就沒把宋江和功名利祿放在眼裡。
梁山全夥受招安,隻有四個人不肯穿官服:“吳加亮綸巾羽扇,公孫勝鶴氅道袍。魯智深烈火袈裟,武行者香皂直裰。”
吳用雖然沒有考取功名,但肚子裡還是有一點墨水的,他當然知道陳橋驿就是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地方,如果阮氏三雄真的鬧将起來,他就可以借題發揮,讓宋江也學一學趙匡胤了——軍中雖然沒有預備龍袍,但是杏黃色的旗幟還是有幾面的,讓通臂猿侯健改成龍袍,一個時辰都用不上:雖然“替天行道”改成了“順天、護國”,但是宋江剛坐上梁山頭把交椅時“外設飛龍飛虎旗,飛熊飛豹旗,青龍白虎旗,朱雀玄武旗,黃钺白旄,青幡皂蓋,绯纓黑纛,一百二十四面鎮天旗”,應該還是都在的。
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阮氏三雄和吳用商量好了,在大庭廣衆之下把一件黃袍披在宋江身上,宋江即使渾身是嘴,又怎能說得清楚?
宋江黃袍加身,不殺進汴梁就沒有活路,這時候他肯定會借坡下驢,表示任何一個梁山将校都是他的手足,為了保住自己的兄弟,他不惜跟朝廷決一死戰。
這樣一來,樂子大了,問題也就來了:如果吳用真的授意阮氏三雄替宋江黃袍加身,有多少人會贊同,有多少人會反對?
首先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那就是李逵肯定舉雙斧贊成,他剛上梁山時,就表達過自己的“雄心壯志”:“哥哥正應着天上的言語!放着我們有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吳先生做個丞相,公孫道士便做個國師。我們都做個将軍。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裡快活,卻不好!不強似這個鳥水泊裡!”
晁蓋沒了,“敢笑黃巢不丈夫”的宋江就可以當大皇帝,李逵也可以做個大将軍,這樣的美事,李逵肯定願意幹。
李逵、花榮、揭陽鎮三霸、阮氏三雄、清風山三盜,以及那些小山頭的盜魁,肯定都願意跟着宋江殺盡城去——京城裡的财帛美女,撈上一票,比他們占山為王打家劫舍一輩子賺得都多。
那些綠林衆人和底層漁民店家,對皇帝和官府都沒啥好感,忠心更是談不上,他們能在京城大殺一場,這輩子也值了。
梁山一百單八将,除了那些深受官府壓迫的社會底層和邊緣人物,還有一些戰敗被俘投降的原朝廷軍官如大刀關勝、雙鞭呼延灼、沒羽箭張清、雙槍将董平,如果說這些人都會反對宋江改朝換代,顯然也是不完全準确的:秦明和呼延灼聯手弄死了“慕容國舅”,董平殺了東平府程太守,這些“罪名”都很重,他們肯定怕朝廷秋後算賬,如果真能讓宋江取代趙佶,他們又何樂而不為?
其實真正的變數,倒可能是林沖和魯智深、武松等人,他們對奸佞深惡痛絕,但卻未必反對皇帝,于是我們最後的問題就來了:如果宋江真在陳橋驿黃袍加身,支援和反對的哪一方人多?魯智深武松會站在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