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襄陽市南漳縣大山深處的長坪鎮長坪完全國小迎來了一群“大朋友”,他們是來自武漢理工大學安全應急學院的“助學春晖,築夢未來”暑期“三下鄉”志願服務隊。為期兩周的“七彩假期”課程設計豐富多彩、各式各樣,趣味實驗課程中的一個又一個神奇的實體化學小實驗不僅讓孩子們親身探索奇妙的科學世界,也在他們心中悄悄播下一粒科技與創新的夢想種子。
在“光”的美學下,蘊含着“光”的科學。在“奇妙的光”課堂上,志願者在水中滴入了幾滴牛奶,攪拌均勻,制作出簡單的膠體,再用雷射穿過膠體,讓雷射的“形狀”清晰可見,并讓“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這一抽象的實體現象更加生動、清晰地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唐朝張志和在《玄貞子》記載的“背日噴乎水,成霓虹之狀”描述了人造彩虹的簡易方法。志願者結合多媒體資源給小朋友們現場示範了這一方法,并用三棱鏡等教具開展“光的色散”實驗,小朋友們認真極了,有的好奇地用手去觸碰“彩虹”,有的認真觀察三棱鏡的結構,有的圍着志願者大哥哥大姐姐們化身“十萬個為什麼”,課堂氣氛熱烈。
(趣味實驗——光的色散小實驗)
袅袅升起的炊煙竟然是固體?用一根銅線将電池與磁鐵連接配接竟然可以做成電風扇?一根管子一個瓶竟然可以變成飲水機?在力學實驗課堂上,志願者帶領孩子們遨遊力學的知識海洋,向他們展示了像瀑布一樣“飛流直下”的煙霧,在“聽取‘哇’聲一片”中,孩子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煙霧的固體本質。
(趣味實驗——自制電風扇)
孩子們還自己動起手來制作電扇,當銅線的另一端碰到磁鐵時,扇葉猛地轉了起來,“實體太有趣了!”小朋友們發出真摯的感歎;“我有屬于自己的飲水機啦”“我以後都要拿自己做的飲水機喝水”課堂上,志願者教孩子們自制了神奇的“飲水機”,小水管在一拉一伸間竟然可以控制水的流動,孩子們在小實驗中感受到了氣壓的奇妙所在。
(趣味實驗——自制飲水機)
化學課上,志願者們帶領一群“小科學家”們開啟了一場關于紫甘藍變色的奇妙之旅。課程之初,志願者們細心地強調了化學實驗中的安全問題;實驗過程中,紫甘藍遇上不同的化學物質,出現了各種美麗的顔色,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場不小的視覺沖擊,他們被這些美麗的顔色變化深深吸引;實驗完成後,志願者引導孩子們得出實驗原理與結論,并應用于生活中,以檢驗常見的飲料以及洗衣粉等物品的酸堿性。整個實驗過程妙趣橫生,孩子們切身感受到了化學的神奇、浪漫和科學的魅力。
(趣味實驗——紫甘藍變色)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不僅是文化下鄉、科技下鄉,更是崇尚科學、探索創新的精神下鄉,希望趣味實驗課堂播種下的這粒科學夢想的種子能在小朋友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成長為參天大樹!
來源:湖北日報用戶端訊(通訊員木超、王芳、楊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