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柳岩和于文文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芒果TV的綜藝《我家那閨女》回歸了,之前就很喜歡這個綜藝,是以這一季自然也在認真地追。

四個嘉賓,我最喜歡看柳岩和于文文的片段,其他兩組嘉賓不是說不好,也或許是我的錯覺,總讓我覺得不那麼真誠。

而柳岩和于文文打動我的地方是什麼呢?是她們非常敢于展示自己生活裡那些晦暗的部分。正如每一道烏雲都鑲着金邊一樣,我始終認為,每一道光環背後也都浮動着陰影,一個女明星,一個人想展現自己的光環,營造讓人羨慕的氛圍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

難的是,那些一片一片落在自己命運裡的陰影,我們面對它、撫摸它,最後允許它住在我們的生命裡,像房子裡生了一點點鏽的水龍頭一樣,有點缺憾,但并不影響整體的節奏。

柳岩和于文文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柳岩和于文文展示的晦暗其實是一種東西——孤獨。

柳岩44歲了,獨居。她的獨居生活很真實,而且讓我覺得有一種很特别的舒服。

雖然網上很多人看了一點拼湊起來的剪輯片段各種攻擊柳岩的媽媽,但我一幀一幀看完,真覺得柳岩媽媽還好,最讓人生氣的那一句“柳岩隻能嫁老頭子”,根本不是柳岩媽媽原本要表達的意思。

這句話的前後語境是,主持人吳昕問媽媽們,能不能接受女兒年下戀,柳岩的媽媽說,自己女兒現在是40多歲的年齡了,如果非要找比自己大的,就隻能嫁老頭子了,是以她很樂意接受女兒談個年齡小的。甚至于她覺得女兒結不結婚也不重要,因為對于她來說,柳岩覺得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柳岩媽媽身上也有老式父母教育方式的弊病,那就是她多少還是會在女兒身上找面子,心裡再覺得女兒怎樣都行,但一旦面對外人就很怕别人說自己女兒不好,我自己覺得哈,這種心理的背後,其實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另一個女嘉賓旺旺的媽媽也有類似的心理(她一上來就說我女兒沒你們女兒那麼優秀),是以她們反而做了一個如果母女之間沒有深刻的體諒,就很容易傷害到女兒的動作——先自己口頭上否定一下自己的女兒。

潛台詞是,我自己姿态已經放得這麼低了,你們還好意思說什麼嘛?

我覺得人千萬不要陷入“原生家庭都有毒,父母皆禍害”這種偏執心理裡。很多媽媽也許的确用錯了方式去愛女兒,但如果我們能穿越過那些彼此誤會和傷害的迷霧,一定會發現,很多媽媽的一些行為背後,隐藏的心理邏輯是,她希望自己的女兒是被更多人愛着的。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相信這一點,我們的原生家庭關系就不會很緊張。

《我家那閨女》如果大家看的是完整版視訊,應該也能發現柳岩和她媽媽的關系并不緊張,甚至是可以随意開玩笑互相吐槽的。因為柳岩早就穿越過原生家庭的迷霧了,是以她才能在小紅書裡回複大家,我媽就是怕别人罵我,是以自己先吐槽我,這樣别人就不好意思覺得柳岩不好了。

是以真不用操心柳岩的原生家庭關系。我們總是要經曆很多事情,才能明白,自私是一種生存本能,媽媽是所有身份裡,相對最不自私的那一個了。

柳岩真正在對抗的,就是我前面說的——孤獨。她說自己已經不适合相親,因為到了這個年齡,往往很容易就看透一個人,然後意興闌珊。于是當自己不在忙碌,安靜下來的時候,就會覺得有一種生活上和心理上的雙重孤獨。

柳岩解決這種孤獨的方式,是做飯、養花、運動,方式看起來很多,但其實就是讓自己的心和身體都滿起來。

柳岩和于文文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于文文比柳岩小10歲,但于文文面對的問題同樣是孤獨。不同的是,于文文從小生活在一個滿是獨居氛圍的家庭裡,她媽媽和她這麼多年各過各的,是以于文文對孤獨已經完全沒有懼怕之意,她有的是和孤獨周旋的方式。

柳岩和于文文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而我們現實生活裡,我說一句可能很得罪人的話,很多人對抗孤獨的方式是結婚和生育。

人人嘴上都說現在這個年代生而不防老,但内心最深處還是存了防老之意的,防的是什麼呢,是老去之後那種蔓延全身的孤獨。越是年輕時就沒辦法自己對抗孤獨的,越是會把婚姻和生育當成解決孤獨問題的救命稻草(事實是,可以緩解,但人最後還是要自己面對一切)。

我身邊無數人和我抱怨過婚姻的艱難。其中有一些日子過得那真叫一個稀巴爛,我也無數次問過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不離婚?

答案出奇一緻:一個人,太孤單了,沒意思,兩個人就算一地雞毛,那吵個架至少屋子裡都是有動靜的。

這也是很多吵架吵到飛起的夫妻往往不離婚,而不吵架的夫妻最容易離婚的原因——我們都在試圖解決自己的孤獨。

既然婚姻很大程度是為了緩解孤獨的,那就沒有幾個人可以忍受得了婚姻裡的孤獨。

我妹很喜歡談戀愛,我以前覺得她戀愛腦,後來不覺得了,因為她很少在戀愛中過度付出,她和我說,她就是一個人無法生活,戀愛不過是她解決孤獨問題的方式而已。

那天我刷微網誌,刷到部落客何日君說,鄭秀文年輕時都沒能離開許志安,現在更不可能離開,因為她一個人沒法穩定下來,而許志安讓她穩定住了,能有這樣一個人,也不容易的,比如蕭亞軒就沒遇到一個具有穩定價值的人(大緻意思)。

我蠻同意的。那,這種穩定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找到了和孤獨相處的方式。

世界很大,人類的樣本是很多樣性的。有的人是可以靠自己渡過孤獨的,有的人必須有别人做個支撐才能活。是以,既不要盲目結婚,也不要盲目不結婚,首先要搞明白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亂生孩子和亂不生孩子,都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确定自己這一生,就沒辦法靠自己,那婚戀就是你要走的路,你沒什麼選擇權的。

确定自己一生怎樣都能過得好,那才是擁有了對愛情、婚育的選擇權。

我覺得柳岩和于文文都擁有。

寫到這裡,忽然想到于文文和她媽媽的關系。于文文媽媽是一個希望自己和女兒各有各的人生,比較特别的媽媽。

柳岩和于文文有一個共同的問題

《我家那閨女》觀察室嘉賓是媽媽們,但于文文的媽媽有自己的事,不願意來,于文文就自己來了。每次播到于文文獨居片段的時候,鏡頭切回觀察室,都是尴尬的全體沉默,為什麼呢,因為絕大部分人還是覺得于文文好可憐。媽媽怎麼能這樣呢,怎麼能不為女兒奉獻,不為女兒考慮呢?

雖然于文文一直強調沒什麼大不了,母女之間也要各有各的人生,說她覺得她媽媽一個人在國外把她養大,那就是對女兒的愛。但很多人還是覺得,母女倆過年不在一塊兒過那就是好可憐沒人愛。

是以,那麼多人嘴上說希望有一個獨立的媽媽,但真有了,大家能接受嗎?我希望我們都真實地面對自己——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沒有完美媽媽,也沒有完美女兒。

很多女兒對媽媽的要求也何其殘忍和嚴苛——我需要你的時候,你得是個奉獻型人格,我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得是個獨立的媽媽。

人人都在下意識地為自己。我沒覺得不可以這樣,但請永遠有個意識——原諒别人和你一樣都隻是個普通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