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7月停更至今的李子柒,已經消失了1000多天了。
盡管許久不曾在大衆視野裡出現,但關于李子柒的話題卻總是隔三差五地被提起:
李子柒現在在做什麼?
李子柒什麼時候續更?
李子柒還會回來嗎?
大家并不曾将她忘記,反而對她現在的生活充滿好奇心。
就在不久前,有網友分享了自己朋友拍攝到的李子柒,才知道,原來,消失的這幾年,她一直都在默默耕耘非遺。
照片中的李子柒,穿着樸素,未着粉黛,與蜀錦研究所的從業人員合影,狀态松弛自然。
令人不禁想起許久之前,她在自己賬号上書寫的個人簡介:李家有女,人稱子柒。
她超凡脫俗的氣質,她“田園牧歌”的生活方式,都深深地刻在大家的腦海裡。
李子柒的每一個視訊,無論是視覺上的美感,還是鏡頭背後的故事,都有着獨特的意義。
每一幀畫面都融入了她自己的親身經曆和感悟,又經過了無數次的斟酌重拍,最後才得以面世。
這份熱愛和堅守,使得視訊裡的故事充滿了靈動和溫情。
風幹後的吊柿餅,顔色鮮豔,成品誘人,一串串挂在屋檐下,風吹過時會微微飄蕩,美如畫。
和奶奶在一起,一屋,兩人,三餐,四季,還有調皮的小狗,祖孫倆就這樣互相依偎着,度過了無數日夜。
曾有外國粉絲表示:
“隻有在看到她的視訊時,我絕對不會跳掉廣告,因為我希望她能夠賺到那個錢。”
李子柒視訊裡的生活,更是被外國媒體直接譽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在這股“神秘的力量”裡,我們能感受到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惬意。
能窺得王維“屋上春鸠鳴,村邊杏花白”的淳樸。
還有白居易“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的歡愉。
這是一位,真正把生活過成了詩歌的姑娘。
李子柒會得到這麼熱烈的追捧,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她滿足了我們心底對于田園生活的向往。
身處喧嚣都市的我們,每天看到的都是車水馬龍和冰冷的鋼筋建築。
可是透過她的視訊,我們卻能看到不一樣的世間萬物。
我們可以看到,遠山上的行雲翻湧,瓷碗中的水紋波動。
可以看到綠芽探頭的瞬間,鮮花怒放的時刻。
每一幀畫面,都滿載着生命的鮮活氣息,那是每日來去匆匆的我們,不曾注意過的美妙。
四季更疊,也在這裡變得緩慢。
春有遛馬尋花。
夏有采荷乘涼。
秋有摘桃賞菊。
冬有踏雪垂釣。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意韻,盡數盛放。
還有那些就地取材的美味佳肴。
端午時分,去斑竹林拾撿一捆筍殼,回來包粽子。
筍殼的清甜混合着糯米的香軟,再淋一勺溫熱的紅糖汁,味蕾裡便滿是兒時的回憶。
七夕乞巧節,用紫薯混合着面粉,小火慢烤一份巧酥。
對着銀河許下願望,擺上幾份“巧食”,偷聽“夜神”講話。
中秋佳節,桂香四溢。
做上一份蘇式鮮肉月餅,外皮酥脆,肉汁豐腴鮮香。
再抿上兩小盅桂花酒,閑坐于瓜藤架下賞月唠嗑,好不自在。
這讓我想起了幾句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正是我們無數人心中向往的無羁生活啊。
沒有繁忙的工作,沒有生活的重壓。短暫地忘卻所有煩惱,投身山野綠林,去恣意快活,享受粗犷的甯靜。
看過了自然的變幻莫測,感受過了美食的芳香四溢,李子柒又把中國非遺文化搬到了鏡頭前,讓我們看到了它獨特的一面。
那已經逐漸淡出大衆視野,被人們所遺忘的一面。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繡花針。”
“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
幾年前,李宇春的一曲《蜀繡》,讓這個風韻滿滿的繡種進入了大衆的視野,風靡一時。
而現在,李子柒則通過視訊,直接将繡花過程呈現了出來。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的蜀繡,有着100種以上精巧的繡法,很難自學完成。
為此,李子柒特意去拜訪了,蜀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孟德芝女士,向她學習蜀繡。
視訊中的李子柒,伏于桌前,在繡紗上一針一線地繡着芙蓉花。
從染布到設計繡稿,再到配線。一針又一針,專注地令人動容。
雖然最後呈現在大家面前的視訊,隻有短短十幾分鐘,可實際卻耗時一年有餘。
那無數個枯燥乏味的日夜,若非熱愛,真的很難堅持下來。
李子柒曾說:
“文化傳播是需要無數人努力的一件大事,而我隻是做了我熱愛的一件小事。當我知道有那麼多的朋友看到我的視訊,喜歡我的視訊,更加了解中國的文化時,我很自豪。”
是以,她身體力行地表達着她的熱愛,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文化的淵博智慧。
一方小小的木活字,镌刻出了中華千年的底蘊風流。
古色古韻的藍染技術。
沉澱了千年曆史的筆墨紙硯。
還有中國味道中,那一手傳統醬油的釀造方法。
播種、制作、成品,每一個步驟都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每個故事背後蘊含的古老智慧,也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這些承載着千年曆史的文化,同樣讓大家難忘的,還是她眼眸裡的光亮。
有一天晚上,李子柒做了烙鍋,和大家圍爐夜談。
聊到興起的時候,她抱着吉他,坐在墊子上,輕聲彈唱了起來:
“一杯敬朝陽,一杯敬月光,喚醒我的向往,溫柔了寒窗……”
聽着這段溫柔的歌聲,看着她眼神裡的希冀,我是有被觸動到的。
這位頑強溫柔的姑娘,帶給我們的美好是那麼的與衆不同。
有很多人說“那是因為她背後有團隊啊”。
他們覺得,李子柒的鏡頭都是刻意擺拍出來的,明明有人在幫忙策劃,還要裝出隻有一個人的樣子。
又覺得視訊裡的生活和真實的鄉村生活相差甚遠,是以嘲諷她做作,對她的作品不屑一顧,甚至進行人身攻擊。
但我覺得不必如此苛刻。
是,她是有助理,也有團隊。
那又怎樣?
就是因為有團隊在幫忙出謀劃策,去将每一個鏡頭角度調整到最合适最精準,才更好地還原了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才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獨特和趣味。
我們從她身上看到的美好是真實的,感受到的滿足也是真實的,這就足夠了。
李子柒曾在采訪中跟大家說,很多朋友告訴她,他們在她的視訊中得到了很多共鳴,這種分享帶來的共鳴讓她感動,是以無論别人怎麼說,她還是會将自己喜歡的事堅持做下去。
就像她附和着吉他聲,輕輕哼唱的那樣:
“可以不回頭地逆風飛翔,不怕心頭有雨,眼底有霜。”
勇敢地去堅持自己的喜歡,不要怕心頭有雨,眼底有霜。
這才是人生本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