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日本排放核污水之後,國内外諸多網友自發抵制日本的産品,大陸也釋出了關于日本海産品進口的禁令。
這些舉動,對于日本不是沒有影響的。
2023年8月31日,日本大和證券集團旗下分析機構“大和總研”釋出報告稱,日本核廢水使日本的水産品出口受阻,國外赴日旅遊的意願下降,将直接使日本GDP減少1.2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币598億。
看到這個資料,不少網友認為,如果要按照這樣的情形,日本的經濟肯定會大受打擊,還有人天真地說,日本會一蹶不振。
但實際上,大陸的聯合抵制雖然對日本的經濟産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想要撼動日本經濟大國的地位,還是天方夜譚。
根本原因就如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你以為你能逃得過日本産品,實際上他們有100種方法賣給你,普通人根本防不勝防。
日本的經濟布局到底有多恐怖呢?
首先,日本的産品不拘泥于一種售賣方式,他們可以靈活變通,進而促進交易。
說白了就是,你不買日本的産品也沒關系,他們會換一種方法來賣給你。
比如網際網路大V盧克文工作室就曾經釋出資訊稱,日本一家水産公司本來計劃向大陸出口2萬條鲥魚,結果因為核廢水事件,中國禁止日本海産品進口,這一計劃就被擱置。
中國交易的通道被堵死了怎麼辦呢?難道這兩萬條鲥魚就賣不到中國大陸了嗎?
并不是的,這家公司另辟蹊徑,打算出口到台灣地區,然後由台灣轉賣到大陸。
這個消息并不是空穴來風,根據台灣媒體台海網報道,相關報紙也承認鲥魚公司的确有這個計劃。
當然,最後這兩萬條鲥魚有沒有賣到台灣,我們不得而知,而且大陸既然禁止日本水産品進口,就不僅僅是在大陸海關嚴格掌控,對于台灣地區售賣到内陸的日本産品也會嚴加盤查,不會給不法企業可乘之機。
但從這件事上可以确定的是,日本人做生意奉行的就是此路不通,另起一條路的原則。
你以為你躲過了日本的産品,說不定,他換了一種方式賣給你,你根本發現不了。
這就是日本恐怖的經濟布局,彈性的結構,幾乎可以在任何變故之下實作靈活應變,但這還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關鍵的一點是,日本的産品早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已經不可或缺。
曾幾何時,提到日本的産品,人們會想到工匠精神,這使得很多人對日本産品的品質堅信不疑,日本産品在大陸的銷售也一度走高。
雖然随着現在網際網路的不斷發達,我們對日企的許多産品也不斷祛魅,但是說實話,在很多行業裡,日本産品仍然占據着龍頭地位。
過去20年,日本在液晶、光伏、半導體、手機、電動汽車等幾乎所有重要行業,都做到了技術領先。
就拿發動機來說,從2010年~2023年,日本已經累計申請了關于發動機的專利超過73248個,整整領先大陸50年。
時至今日,大陸的挖掘機出口量排名世界第一,但很遺憾,幾乎所有的挖掘機上用的都是日本的發動機,甚至有人笑稱:如果哪一台挖掘機用的不是日本的發動機,那估計就沒有人買了。
再舉一個例子,日本排放核污水之後,許多家庭自發抵制日本的産品,連紙尿褲都不再購買日本的品牌。
我們本以為這樣的方式就能躲過日本的産品,但如果看産品成分表就會發現,我們購買的國産紙尿褲也離不開日本的芯體。
現在市面上的紙尿褲所用的芯體大多來自四個公司,分别是日本的住友化學、三大雅精細化學、觸煤化學以及德國巴斯夫,在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日本的住友化學,占據52%的市場。
日本紙尿褲的芯體幾乎雄霸紙尿褲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想找到一款不含有日本芯體的紙尿褲難上加難。
是以我們才說,即便不買日本的産品,也很可能躲不過日本的經濟布局。
這樣兩個淺顯易懂的例子,就說明了日本工業在世界上的地位。
作為擁有較完善的技術和生産流程的工業國家,日本的産品幾乎已經遍布海内外,想要替代難上加難,也正是是以,日本的海外收入一度走高。
2001年,日本海外資産收益相當于日本GDP的1.6%,2015年,相當于日本GDP的4%,這個占比是相當大的。
按日本财務省2020年5月27日釋出的官方資料,2021年,日本海外淨資産達到了411萬億日元,比2020年增加了15.8%。
日本經濟布局的恐怖之處就在于,第一,他們能靈活變通知變換政策來出口産品,第二他們的許多王牌産品品質過硬,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想要在生活中完全避開日本的産品,是很難的。
不過這并不能說明日本的産品已經到了不可抗拒的地步,自從日本核廢水排海之後,大陸網友不管是赴日旅遊還是購買日本産品的意願都明顯下降,不管能給日本經濟帶來多少的影響,但至少說明了我們對于核廢水的态度。
而且随着大陸經濟不斷強大,許多日本的龍頭産品也呈現頹勢。
以往日系車占據優勢的市場,愣是被中國汽車撕開了一個口子,現如今,中國的新能源市場異軍突起,日系品牌銷量持續下滑。
2024年,廣汽豐田銷量同比下滑25.8%。一汽豐田同比下滑11.82%。廣汽本田下滑百分之28.28。
日系車連續多年銷量遇冷,而與之對比明顯的是,大陸的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32.1%,市場占有率高達35.2%。
日系車的衰落就預示着,日本産品曾經創造的神話将逐漸破滅,即便日本有100種方法将日本産品賣到大陸,也抵擋不住中國品牌的崛起。
未來,中國品牌将進一步發展壯大,那時日本品牌的地位是否岌岌可危,就是他們該考慮的問題了。
參考資料
[1]上觀新聞《日本政府慌了?核污染水排海對日本經濟影響已顯現》20230908
[2]鳳凰網财經《殺瘋了!這一次,中國企業擊穿了日本汽車業的“後院”》20240517
[3]中國經濟網《“四小花旦”上半年持續滑落,日系車能否觸底反彈》2024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