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華金融評論》丁開豔
7月22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本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為3.35%,此前為3.45%,5年期以上LPR為3.85%,此前為3.95%,均下降10個基點。這是自今年2月5年期以上LPR大幅調降25個基點以來,年内的第二次下調。此前連續4個月未調整,維持在1年期LPR為3.45%,5年期以上LPR為3.95%。此次LPR下調釋放了逆周期調節和穩增長的積極信号,有望提振市場信心,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提供有力的支撐。
下降10個基點!1年期LPR降為3.35%
7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7月22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35%,5年期以上LPR為3.85%,均較上一期下降10個基點。
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曆史走勢圖
圖檔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表示,為加強預期管理,促進LPR釋出時間與金融市場運作時間更好銜接,自2024年7月22日起,将LPR釋出時間由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上午9時15分調整為9時00分。
對于此次調整,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LPR的下降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鼓勵投資和消費,擴大有效需求,有助于宏觀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LPR下降以後也會進一步降低房貸的成本,這對于目前進一步鞏固房地産市場,進一步促進房地産需求回暖,進一步保持房地産市場平穩運作也會發揮積極作用。
東方金誠分析認為,7月兩個期限品種 LPR 報價下調,符合市場預期,将帶動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除政策性降息的引導作用外,本次LPR報價下調還受到一些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以及近期市場流動性處于合理充裕狀态等因素的支撐。
東莞證券認為,此次LPR下調釋放了逆周期調節和穩增長的積極信号,這有望提振市場信心,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提供有力的支撐。以LPR為定價基準的貸款利率将下降,進而刺激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此次LPR下調的三大積極意義。第一,此次LPR下調釋放了逆周期調節和穩增長的積極信号,這有望提振市場信心,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提供有力的支撐。第二,以LPR為定價基準的貸款利率将下降,進而刺激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其中,房貸利率也将跟進下行,提前還貸現象将有所緩解,疊加517房地産“四箭齊發”重磅政策,有望合力強化穩樓市效果。第三,銀行闆塊估值的核心邏輯是宏觀經濟,雖然此次LPR下行短期來看使淨息差繼續承壓,但從長期來看利好宏觀經濟修複,隻有經濟恢複基礎穩固,銀行業的經營環境才能得到根本改善,資産品質、淨息差等名額才能穩中向好。此外,降息有望提振銀行貸款規模以實作“以量補價”,展望下半年,預計政策端将繼續引導存款利率下調,減輕銀行負債端的壓力。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認為,從政策方面來看,央行在近期推出結構性工具,商業銀行充分利用存款利率市場化調節機制、主動管理負債成本。此外,央行調降政策利率(7天逆回購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中樞下移,為銀行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拓展了空間。從市場角度來看,近期公布的資料反映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偏弱,房地産市場整體偏冷,商業銀行有動力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以刺激需求。
減免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的質押品,7天期逆回購操作采用固定利率,利率下調至1.7%
LPR調整的當天,為增加可交易債券規模,緩解債市供求壓力,中國人民銀行7月22日釋出公告稱,決定自本月起,有出售中長期債券需求的中期借貸便利(MLF)參與機構,可申請階段性減免MLF質押品。同時,宣布即日起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采用固定利率、數量招标,操作利率由1.8%調整為1.7%。本次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由前次的1.8%降至1.7%,是2023年8月以來首次調整。
專家表示,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10個基點,有利于加大金融支援實體經濟力度。政策利率下調預計将通過金融市場逐漸傳導至實體經濟,促進降低綜合融資成本,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态勢,打破長債收益率下行與預期轉弱的負向循環。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認為,此次降息正處于三中全會勝利召開之際,除了傳統的降低資金成本、支援實體經濟、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外,也為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創造了非常好的貨币金融環境,對于增強後續實體經濟活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中國特色的貨币政策架構已初步形成并不斷發展完善
近年來,大陸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貨币政策架構充實貨币政策工具箱,完善貨币政策傳導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7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主持召開黨委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舉措,會議指出,
大陸始終保持貨币政策穩健性,充實貨币政策工具箱,完善貨币政策傳導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和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币金融環境。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币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币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健全貨币政策溝通機制,有效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架構和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處置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把握好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金融風險防範之間的動态平衡,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
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4陸家嘴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到,未來可考慮明确以某個短期操作利率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擔了這個功能。其他期限貨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漸理順由短及長的傳導關系。潘功勝表示,要持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針對部分報價利率顯著偏離實際最優惠客戶利率的問題,着重提高LPR報價品質,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水準。
經過多年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的貨币政策架構已初步形成并不斷發展完善。從全球範圍看,對貨币政策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也一直在不斷動态演進。今年以來,歐央行、日本央行根據形勢變化,先後調整了貨币政策架構;英格蘭銀行也在對其政策制定和預期溝通進行評估。為更好服務高品質發展,我們也在研究中國未來貨币政策架構。
第一,優化貨币政策調控的中間變量。保持币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是法律明确規定大陸貨币政策的最終目标。為了實作最終目标,貨币政策需要關注和調控一些中間變量,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大多以價格型調控為主,而大陸采用數量型和價格型調控并行的辦法。傳統上,我們對金融總量名額比較關注,但也在不斷優化調整。過去,貨币政策曾對M2、社會融資規模等金融總量增速設有具體的目标數值,近年來已淡出量化目标,轉為“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比對”等定性描述。
第二,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近年來我們持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從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場基準利率,再到各種金融市場利率,總體上能夠比較順暢地傳導。
第三,逐漸将二級市場國債買賣納入貨币政策工具箱。近期市場對此比較關注。我們一直在不斷豐富和完善基礎貨币投放方式。曆史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主要靠外彙占款被動投放基礎貨币;2014年以來,随着外彙占款減少,我們發展完善了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等工具主動投放基礎貨币的機制。
第四,健全精準适度的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體系。傳統意義上,貨币政策是總量工具,但中國經濟運作中,很多沖突和挑戰是結構性的,結構調不好,總量調控也很難有效發揮作用。從全球範圍看,在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特别是2020年疫情沖擊時期,美國、歐元區等主要經濟體央行都針對特定領域、特定主體、特定目的出台了一系列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
第五,提升貨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溝通機制,做好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現代貨币政策架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央行能夠把政策考慮和未來展望,及時與市場和公衆進行比較透明、清晰的溝通。透明度提高後,政策的可了解性和權威性都會增強,市場對未來貨币政策動向,會自發形成穩定預期,合理優化自身決策,貨币政策調控就會事半功倍。今天的發言就是我們朝這個方向做的一次努力,未來我們将不斷完善和做好中央銀行溝通。
責編丨丁開豔、蘭銀帆
初審丨徐蘭英
終審丨張偉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