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有了沈騰馬麗黃金搭檔的加持,《抓娃娃》票房一路狂飙,如今已經突破14億。

然而,在電影大獲成功之際,導演陸川卻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番頗具争議性的言論,直指《抓娃娃》屬于“低質強堿性搞笑片”,并批評這樣的電影票房高是“文化的悲哀”。

這是怎麼個事?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最近陸川和《抓娃娃》的恩怨,真是比暑期檔電影還要精彩。

多年沒有新作品公映的陸川導演,突然在頭條發表了對于《抓娃娃》的批評:“麻花的低質強堿性搞笑片雄霸中國電影市場,是文化的悲哀。”

這一言論讓陸川一度登上熱搜。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随後,陸川聲稱賬号被盜,這些内容都是盜号的不法分子發的,還在澄清聲明裡特别提到沈騰是自己的好朋友。

但很快,他就被打臉了。

頭條官方對此事進行了調查,并得出結論:内容系使用者陸川自行删除,且登入、發文和删文的都是同一個裝置……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原本陸川方面想把鍋甩給發文的平台,用“賬号被盜”的借口把這個事圓過去,沒想到平台根本不想背鍋,很快就查明了真相。

這下,陸川的處境可謂是相當尴尬。

本來吧,批評電影也就批評了,針對同一部電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辣評完了,卻敢做不敢當,這事就有點跌份兒了。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們,還對陸導的評論進行了讨論。

何為“低質強堿性搞笑片”?

因為這并非電影術語,小印去問了GPT和文心一言,二者給出的解釋大緻相同,認為它指的是制作水準較低、但包含大量惡搞、誇張和無厘頭搞笑元素的影片。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有人覺得陸川說的在理。

因為“開心麻花”的多部電影作品,一直被诟病為“獨幕喜劇式電影” ,過于依賴獨幕喜劇式的搞笑手法,缺乏深度和創新,有時甚至在劇情和角色塑造上顯得簡單化和刻闆化。

這種為了逗樂而逗樂的電影,雖然有高票房但缺乏深度,不算佳作。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但也有人覺得陸川就是酸。

“專業圈打不過跨界選手,就别急着給電影貼标簽啦!”

因為《抓娃娃》上映6天,票房就已經破了14億,業界預估票房将超過37億。

這個資料,遠遠超過陸川的《九層妖塔》《王的盛宴》《最愛》 等影片。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還有網友認為:好與不好市場說了算。

基層市場那麼大,能讓多數人都進電影院的不會是低劣作品,老百姓的錢可不好騙。

開心麻花的電影受歡迎,就跟家門口的早餐店一直能開下去是一個道理,好吃不貴。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那麼,真如陸川所言,“低質強堿性搞笑片”占領市場,是文化的悲哀嗎?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低質強堿性搞笑片”占領市場,

是文化的悲哀?

其實,這個問題反映了藝術創作與大衆審美之間的差異。

陸導的評論,是作為從業者,從專業視角深層次剖析《抓娃娃》的藝術價值,認為它确實有瑕疵。

客觀的說,罵得沒毛病。

雖然電影包袱百出,但若是代入馬繼業的視角,就會覺得這部影片的内容相當令人不适。

大人們打着“我為你好”的名義操控孩子的人生,屬實中式恐怖。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目前,電影市場題材單一、内容膚淺的趨勢确實正愈演愈烈。

若長此以往,的确應該為整個電影工業感到憂慮。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但從部分觀衆的角度來看,他們隻是去電影院找樂子,并沒有要求電影有多嚴謹、藝術性多高。

要求一部喜劇的現實意義和嚴謹邏輯,也未免太過苛責。

是以,這點評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觀衆也覺得自己莫名其妙就挨了一頓罵。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電影是時代的反映。也有很多觀衆,他們并非不懂藝術、不會欣賞,隻是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下,更需要輕松、解壓的影片。

開心麻花的電影之是以能在商業上取得巨大的成功,正是源于對觀衆需求的準确把握。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況且,劇情片和爆米花電影本來就屬于不同的電影類型,有各自的閱聽人和市場,沒必要非得放在同一套标準中去比較。

輕松诙諧類影片閱聽人面當然更大,而有深度要動腦筋的電影閱聽人面就相對會窄一點。

劇情片和開心麻花的爆米花電影根本就不是一個賽道的,如果非得把二者分個高低,就像搞歌劇的還跟搞二人轉的杠上了,有點莫名其妙。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那麼,僅就電影評論這件事本身而言,如果真心覺得電影不好,還不能罵了嗎?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電影不好,還不能罵了嗎?

在如今這個“内娛皆老師”的時代,商業互吹似乎已經成為了每一位電影人的必修課。

大家都是體面人,無論電影的真實水準如何,上來就是一波吹捧+安利。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當年電影《擺渡人》的評論區,就是大型的人情世故名場面,至今還在被津津樂道。

影片上映後,豆瓣評分4.1,面對觀衆的大量吐槽,王家衛在微網誌寫下:擺渡人,渡人渡己,我喜歡。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電影主演和衆多明星都轉發微網誌,表示自己也很喜歡。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隻有一個耿直的王傳君,發微網誌表示“我不喜歡”,還被網友提醒“這樣不好”。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然而,與一片大好的評論對應的,是愈顯頹勢的電影大盤。

觀衆對虛假吹捧的抵觸情緒也日益增加,對影片的信任度越來越低。

這讓不少人開始懷念起從前那個大家都很犀利、有話直說的時代。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電影不好,當然可以罵。

在健康的電影市場中,批評的聲音是必不可少的。

正是通過這些批評,電影人才能夠發現問題,改進作品,提升品質。

如果所有的電影都隻能得到贊美而沒有批評,那麼電影市場将會失去應有的回報機制,最終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但罵也要罵得有水準、有道理。

喜不喜歡電影都正常,但文藝批評必須理性,不能變成拉踩和攻擊。

網友們覺得陸川在這個事件中做得不妥的地方,除了搞笑的公關以外,其實是他以“批評”作為擋箭牌,對開心麻花為代表的商業爆米花電影,進行了一場洩憤式的拉踩。

《抓娃娃》票房大賣,陸川酸了

正如網友所言:“文化是,允許一切發生,包括《抓娃娃》。”

不同類型的電影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為它們滿足了不同觀衆的需求。

觀衆在選擇電影時,有自己的标準和偏好,這種多樣性也正是電影市場的魅力所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