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中國行 · 探訪甯鄉 | 沙田鄉沙田村:赓續紅色基因 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文化中國行 · 探訪甯鄉 | 沙田鄉沙田村:赓續紅色基因 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沩山作幕,涓水為帶。在這裡,家家傳頌着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新中國司法創始者謝覺哉同志的光輝曆史;在這裡,紅色文化和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在這裡,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浪潮奔湧向前。這裡就是沙田鄉沙田村。

文化中國行 · 探訪甯鄉 | 沙田鄉沙田村:赓續紅色基因 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一座故居,一座精神豐碑

沙田村村域面積14.2平方公裡,青山碧水相環繞,垂柳炊煙共徘徊。在這片安靜祥和的土地上,謝覺哉故居靜靜地矗立在蘭馥沖,容納波瀾壯闊的革命風潮。

沙田村是謝覺哉同志的故裡,謝覺哉故居是沙田村的精神豐碑。近年來,沙田村依托謝覺哉故居所蘊含的豐富紅色文化内涵,推進紅色文化賦能文旅融合,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紮實工作,沙田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文化傳承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沙田村已成為了一個集紅色旅遊、生态農業、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目的地,作為國家級文保機關的謝覺哉故居也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獲評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湖南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每年,數萬遊客慕名而來,參觀謝覺哉故居,追尋先輩的足迹,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

文化中國行 · 探訪甯鄉 | 沙田鄉沙田村:赓續紅色基因 蹚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紅色文化成為全村幹群精神氣質

“由我來帶頭!我自願無償出讓自家的土地,隻要能修好我們兩個屋場之間的路,友善大家。”

“那我也無償出讓!”

“積極響應!”……

這是沙田村一次屋場會上的場景。為推進連接配接姜家灣屋場和洪山廟屋場道路的修建,黨員何國中帶頭讓出土地,村民們紛紛響應。不久,一條寬5米長300米的連接配接公路順利完工。

沙田村黨總支書記何鋒表示,沙田村曾經被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新班子上任後,支村“兩委”班子以謝覺哉同志的事迹鼓舞自身,以奮鬥曆程激勵前行,傳承紅色文化,發揚法治精神,實作了從軟弱組織到堅強堡壘的華麗轉身。

何國中的事迹正是在紅色精神指引下,沙田黨員群衆心往一處想的生動縮影。由此,村上6個美麗屋場建設紛紛依托動員群衆,發動群衆,讓群衆出建議、同參與,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群衆力量。在謝覺哉故居周邊,沙田村建立設的6個美麗屋場,增加了文化内容,進行了污水處理、環境整治和溝渠水系整修。同時,在鄉黨委政府統籌下,還建設了彩虹路、雕塑、風雨廊橋、涼亭等配套設施,進一步提升了景區的觀賞性和文化内涵。

讓“家鄉好”成為生動現實

謝覺哉同志《家鄉好》詩詞中描述了沙田的美景美食,寄托謝覺哉同志對家鄉的懷念與期望。沙田村繼承覺哉精神,不斷讓“家鄉好”變為現實圖景。近年來,沙田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成功建立了顔家灣、羅家、小河街等示範性美麗屋場。在鄉黨委政府主導下,開展多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完成了涓水河核心景區提質工程,在涓水河沿岸2000餘畝田地開展稻油輪作,春季油菜花金黃爛漫,與新修建的“醉花廊”觀景平台相映成趣,成為附近春季新打卡點。村民閑暇之際,步于景區之間,欣賞沿途美景與文化景觀,無不稱贊這是民心工程、幸福工程。

在經濟發展方面,沙田村依托惠同經濟合作聯社的“龍頭”作用,聚力發展“一村一品”。“惠同經濟合作聯社旁的沙田鄉農特産品數字化展銷中心現已進入到裝修階段,屆時建成後,沙田村的農特産品可以依托這個平台進行展示銷售,村民的錢袋子也将會不斷鼓起來。”沙田鄉經發辦主任石夕軍介紹。

下一步,沙田村将繼續秉承謝覺哉同志的革命精神,大力發展休閑旅遊農業和特色産業,以沙田的水韻之美、鄉土之美和飲食之美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同時,沙田村還将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努力打造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和美鄉村。

(值班上司:張益華 稽核:闵滔滔 統籌:劉石江 校對:向雷紅 易荷花 記者:許源峰 李帥 朱婷(實習) 沙田鄉供圖 編輯:喻靖 吳焓璐(實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