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作者:北京紀事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作者介紹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方繼曉:北京魯迅博物館名譽館長。著有《陳夢佳的往事》、《陳獨秀遺産的行蹤》、《徐志摩與中國康橋》等。《古墨——本世紀的水墨》被評為2006年"中國最美書"。《陳獨秀先生的遺産》獲得2007年國家圖書館文進獎提名。

本文發表于北京9月刊《北京紀事報》原标題為《張小兵之父》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徐光耀的文學成就深深植根于北京。

1950年10月至1958年9月,徐光耀在北京學習生活了八年。在這8年的時間裡,許光耀不僅體驗了雲層無限的風景,也感受到了谷底的苦難和痛苦,在那裡他準備了自己的宏偉文學夢想。

1938年7月,許光耀加入八路軍,與當年年年僅13歲的年輕兵張佳同齡。1939年秋末,徐光耀從特勤營調到公安大隊,在強奸部門擔任文員。他在軍隊中的表現非常好,當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經曆了許多重大戰役,很快從"紅魔鬼"成長為強大的革命戰士。

抗日戰争期間,許光耀參加了100多場大大小小的戰役,多次面臨犧牲,但這從未動搖過他的革命信念。1945年7月,許光耀被授予二等"五一"勳章。勝利前夕,許光耀離開了強奸部門,在第11區(原第6師)司令部擔任軍事報告參謀,離自己的文學夢想又近了一步。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作者專著銘文

解放戰争期間,許光耀開始用筆打仗。1946年3月29日,徐光耀被調到政務部宣傳科擔任攝影記者,後來又調到前線劇團擔任創作組副組長,既到前線采訪、寫作,又要參加前線的戲劇表演。1947年1月10日,徐光耀到華北大會文學系學習,在那裡他遇到了許多文學名人,對他幫助最大的應該是陳承霞和蕭寅,徐光耀很快被一個隻會寫傳播報告的文學戰士,成長為一名軍事作家。不久,徐光耀被調到楊成武的華北第3軍,負責戰場快車。1949年6月底,許光耀率軍駐紮天津,7月初請假,專心創作小說《平原之火》。

1950年10月,徐光耀來到北京中央文學院學習。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文學院的前身是魯迅文學院,第一任院長丁玲、副院長張天一,被認為是黃埔軍校的新中國文壇。在傳播研究所之前,許光耀的小說《平原之火》剛剛出版,這是第一部反映新中國成立後抗日戰争生活的小說,引起了強烈反響,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說起"平原火",應該在天津長大,出生在北京。1949年7月7日,在全日戰争爆發紀念日,許光耀請假專心創作《平原之火》,隻用了44天就完成了初稿。當時,許光耀正在做新華社第20軍記者,趁機去北京報道華北軍區秋季運動會,他拿初稿到北京,想讓他去華北大會時老師陳企業霞, 小陰看,給指導。陳企業夏隻花了3天時間就看完了稿件,告訴徐光耀要寫好,有足夠的出版水準,但修改還是比較好,要求修改要快。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徐光耀趕緊回天津修了一遍稿子,馬上寄給陳企業夏,看完後陳企業夏雙麗請徐光耀到北京面對面修版。進入北京的徐光耀在陳的指導下對手稿進行了最後的潤色。同時,陳還讓廠人(Yan Chen)摘錄了其中一章,命名為《周鐵涵》,于1950年出版了第四期《人民文學》第一卷,廠人還補充了介紹文章和評論。陳企業夏對《平原火》的出版特别熱心,為了"平原火"的稱号,他拉着廠裡的人,秦朝陽等人一起為書名,讨論了一個多小時,名字幾十個,卻不滿意,或者秦朝陽說了幾句話,最後采納了他所說的"平原火"。1950年6月,《平原大火》由三聯出版社首次出版,并在北京與讀者見面。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51年3月在北京成立,開始出版第一本書,徐光耀的《平原之火》。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九十六歲的Stay Mobao

《平原之火》給徐光耀帶來了極大的榮耀,當時很多高校、中學都要求許光耀彙報。徐光耀于1953年3月加入全國藝術文化協會,1953年4月6日從學院畢業。同年6月10日至15日,他參加全國青年代表大會,當選為候補委員,9月23日至10月6日,他參加了第二次全國文化大會,并于國慶天安門廣場升至天安門廣場。

也許是年輕也有小,20多歲時就出版了小說,是以在中央文學院學習期間,許光耀受到了丁靈的高度贊賞。當時有句話說,軍隊裡有一個徐光耀,有一個地方陳登科,一個女作家有一個李娜,就是她們三個特别受丁玲的賞識。

徐光耀在研究所獲得的最大榮譽,就是被選入中國作家代表團通路蘇聯,這确實是當時的最高榮譽。代表團團長為馮雪峰,副團長為曹景華、陳廢煤、陳企業夏為秘書長,代表團成員為孫立、魏偉、康宇、李璨、劉青、胡克等。在16人代表團中,其他人都是具有一定資曆的作家,而許光耀是其中最年輕的。

從蘇聯通路回來後不久,許光耀被準許為丁靈的申請,在北韓前線體驗生活。許光耀于1952年4月進入北韓,12月傳回中國,在北韓戰場上呆了8個多月,一直站在戰鬥的最前沿采訪,經曆了幾十場大大小小的戰鬥,一直是志願軍保衛國家的英雄,不怕犧牲,回來後寫《劉景麗》《辛文禮》等北韓戰場散文。徐光耀對志願軍人有特殊感情,幾年後,在1955年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全國運動會期間,聽到反美援助北韓士兵、特殘兵、"中國保羅"廖玉濤的事迹,徐光耀突然被感動了。于是許光耀三次采訪廖某,寫了一篇"一本還沒寫完的書"的報告文學,發表在《人民解放軍文學》上,後來又收到了《呼喚難鞠躬》的文集。徐光耀也與廖家保持着深厚的友誼。

1953年7月至1955年1月,徐光耀到家鄉雄縣擔任初級農業合作社,擔任三區委副書記。在他的家鄉農村,他和老百姓吃飯、一起生活,他被人民群衆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所感染,寫下了農村生活的反映,《樹明花》《古陶器》《約會》《傳統》《傻牛》等等。農村生活讓許光耀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回到北京後,他開始想寫一部反映家鄉農業合作運動的小說《大慶河》(大慶河是徐光耀的家鄉母河,穿過舊縣城)。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簽名首日印章

1955年,徐光耀、胡可、杜偉調到解放軍總局文化部從事專業創作工作。同年12月,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文化部成立創意室,由于主任、魏偉擔任副主任,成員由各軍區選拔。1956年1月6日,工作室正式成立。創作有:魏偉、胡可、杜偉、徐光耀、冷風、于留軒、韓錫良、丁毅、郭光、石超、陸竹國、西宏、沈樹軍、李白等。徐光耀、胡可、杜偉是從華北軍區調來的。徐光耀、胡珂、杜偉三人被配置設定到大耳胡同15号院子。1956年9月11日,三人搬進大耳巷15号,胡可以住北房,徐光耀住東廳,杜偉住南廳。從鼓樓東街到景山後街,從大香峰到大耳胡同15号,從大院到相對獨立的院子,經過幾次曲折,徐光耀終于有了一個穩定的家,有了一個安全屋,可以更腳踏實地地創造。

在這裡,徐光耀真想"展示一個宏偉的計劃"。很快,他就完成了19.8萬字的《大清河》初稿,還正在寫另外兩部已經寫成的小說,一部是《将軍來到我們身邊》,另一部是《隧道戰争》。這兩部小說都是根據傅昭将軍改編的。徐光耀于1938年7月加入八路軍,與他的筆下的蕭家子同齡加入八路軍,不久許光耀加入軍隊,加入政委警察大隊。傅昭非常喜歡和信任這能機智的"小惡魔",在傅祀的帶領下,徐光耀迅速從紅魔演練變成了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徐光耀對長遠的預兆有着極大的崇敬,他覺得長遠的征兆是那一代革命戰士的縮影,決心寫一部基于長遠征的小說,名字叫"長遠預兆",後來改成了"将軍來找我們"。

1950年,當時還是軍中記者的徐光耀前往第67軍接受第67軍的采訪,被大驚小怪暫時"撓"傷,前往唐山考察軍隊鹽場和漁場的生産情況。這一次被"劃傷"許光耀收獲很大,許光耀長期承諾把自己的日記借給許光耀看看,這是"将軍來找我們"最好的素材。在去唐山的路上,傅昭向許光耀講述了他在雄賢密創造性地進行真戰的經曆,這讓許光耀感到既神奇又興奮,簡直醉了。隧道戰争的發明者是多麼聰明,後來徐光耀收集了他在雄賢米家務中發明的許多資訊,利用隧道戰争的材料與日本惡魔作戰,并準備寫一部"真正的戰争"。

徐光耀在北京近幾年一直在收集資訊,寫了這兩部小說,《将軍來找我們》寫了一部分,《真戰》也搬了早筆。終于做了一個"專業作家",在大耳朵胡同15掩埋了創作的許光耀怎麼想不出社會變遷,很快他就要被打向右轉,三部小說的命運,甚至連手稿都丢了。令人遺憾和悲哀的是,本應誕生于北京大耳胡同15号的三部小說,竟然是"煙雲密布"。徐光耀并沒有死心,20多年後的1970年代,經過改良後徐光耀試圖改寫筆"将軍來到我們身邊",但世界容易移動,當過境移動時,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1958年1月23日,徐光耀開始寫《小兵張家》,開始被取名"劉元德",然後改名為"張元",最後改名為"小兵張佳",隻用了一個多月就完成了《小兵張佳》的小說和劇本寫作。

1961年秋,《河北文學》編輯張慶天在1961年11-12月出版的《河北文學》第6-7期上發表了《小兵章》(小說)。小說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深受讀者歡迎。在寫作之初,或許許光耀萬萬沒想到,他注定要利用筆下小嘎嘎的生活,真正活得無與倫比。蕭家子的形象深深植根于百姓心中,《小兵張嘉》已成為世代代心中不可磨滅的紅色經典。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1962年5月,中國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小兵張甲》單行本,僅僅三個月後,中國少年出版社開始重印《小兵張甲》,印刷量達數萬冊。1964年出版的《小兵張佳》的英文譯本。與單行本同時,《北京晚報》從5月到7月連載了《小兵張佳》。《小兵張甲》的電影文體劇本也于1962年發表在《電影創作》第6期上,1964年6月,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了該劇本的單一副本。1963年12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小兵張佳》連環畫,經過各種版本的《小兵張佳》連環畫不斷出版,同名連環畫中,《小兵張甲》漫畫版不僅是最多的,而且肯定是最多的。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小說出版後,許光耀将劇本寄給了著名導演崔偉。歐陽弘櫻導演看了小說《小兵張佳》,深受感染和感動,她覺得如果《小兵張甲》拍成電影,一定會大獲成功,于是給保定找徐光耀,想把《小兵張佳》改編成電影。徐光耀告訴歐陽紅櫻,劇本已經拿到手了,交給了崔,崔瑤也意識到了拍這部電影的重要性。

為了完善劇本,北京電影制片廠根據崔順實的建議,把徐光耀帶到北京修改劇本。《小兵張佳》的劇本終于在北京完成。

一切盡收眼底,影片拍完了,選擇飾演張家子的演員遇到了一個難題。片組跑到小說《小兵張佳》封面圖檔《杜莎夫人蠟像館》中,挑選了80多個孩子,崔薇一看,都太長了"俊",以為撥浪鼓可以當虎頭,但更多的是突出他的"嘎嘎",即使醜陋點也不重要。餘岚在難以選擇演員的時候幫助解決了這個問題。于瀾拍了崔薇的照片,并向崔薇推薦了安吉斯。照片上孩子超厚的眉毛,一臉,崔薇一眼,事情都是那麼的巧合,真的踏穿鐵鞋無處可看。崔随即派安吉斯從呼和浩特前往北京。于是,毫無表演能力的安吉斯,在崔薇的指導下,真正演繹出了小姑娘的古靈。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這部電影由崔薇、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穎、葛雙莊、于忠義主演,于1963年底拍攝,全國上映。不出所料,影片一經上映就引起了轟動,而上映之久後,贊之歌如火如荼。影片對《小兵張佳》的再創作,将《小兵張佳》推向了更高的高潮,讓更多的人知道《小嘎嘎》。《小兵張佳》影響和教育了幾代人,張家子的形象成為不可磨滅的經典。

新世紀初,已經過了遠古時代的徐光耀寫下了他的紀錄片散文《昨晚的西風凋零藍樹》,真實地記錄了他在北京的50年代之旅。2001年,散文集《昨夜西風枯萎藍樹》獲得魯迅文學獎。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徐光耀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是一位優秀的講故事的人,因為他是一位講故事的人。他親身經曆了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戰争、南疆自衛反擊,經曆了近一個世紀中國變遷的滄桑。有人說,許光耀是一個生命型的作家,他自己并不反對,因為他一直堅持為生命的靈魂創作現實主義文學,寫下自己對人的熱愛,寫出自己熟悉的生活。北京時期的故事無疑是許光耀一生中最充滿夢想、最理想主義的色彩,也是最跌宕起伏、最動人的故事,本來可以是枝繁葉茂的文學樹,被無情地折起了很多樹枝,幸好有這樣頑強的生命力,這是許光耀的運氣,也是讀者的祝福。

20世紀90年代末,徐光耀将《平原火》和《小兵張佳》的手稿捐贈給中國現代文學館。《平原火》《小兵張佳》手稿與許光耀幾經曲折,最後回到北京,這是命中注定和"滿意"吧。

溫/方吉曉

“小兵張嘎之父”徐光耀:8年的北京生活,成就了我的文學夢

北京紀事:北京紀實 歡迎搜尋并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