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首發大賽#
中國延邊州的一個小山村,以前熱鬧非凡的街道,如今你很難在街上,看到年輕人的身影。
為什麼會成這樣的景象呢?原來大批的年輕人背上行囊,都前往南韓定居。這個小村莊的經曆,是中國北韓族群體,近年來遭遇的一個縮影。
70萬北韓族奔向南韓,中國北韓族正急劇減少!是什麼讓他們決然離開熟悉的故土,遠赴異國他鄉?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文化,他們真的能融入南韓嗎?
一、中國北韓族移民南韓
經濟因素是推動“北韓族移民”的重要原因。1978年以來,大陸東北地區曾一度引領全國經濟發展,但近年來這一地區的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南韓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均GDP已經進入了世界前列。2013年延邊州總人口為215萬。
而到了2023年已經下降到190萬,這種人口流失,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壓力,南韓政府近年來大幅放寬了對外籍勞工的引進限制,其中特别青睐文化相近的中國北韓族群體。
據統計資料,目前在南韓就業的外國人中,中國北韓族占比高達45%。
這一方面反映出南韓社會對勞動力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北韓族在韓就業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二、北韓族移民難以融入
在給中國北韓族群體帶來機遇的同時,移民南韓也面臨許多的挑戰。盡管北韓族與南韓人在文化上相近,但要在南韓主流社會立足談何容易?
語言障礙、就業歧視、文化隔閡等現實問題,都是北韓族移民無法回避的難題。
就業問題,更是所有在韓北韓族都繞不開的一道坎兒。資料顯示,在韓就業的中國北韓族中,從事建築、廚師、服務生等職業的占比也非常高。
即便是那些擁有大學學曆的北韓族移民,許多人也難以找到與自己專業相符的工作,人才“浪費”現象在這個群體中相當普遍。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多方面,但語言壁壘是最主要的障礙。
雖然北韓話和南韓話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不過涉及到專業的話術以及職場中交流的時候,會有很多的阻礙。
如果對北韓族對南韓的語言體系認識和學習不夠深的話,在溝通交流上會面臨非常大的阻礙。
要想真正融入南韓社會,語言能力的提升必不可少,文化适應也是擺在北韓族移民面前的一大挑戰。
盡管朝韓兩國同屬儒家文化圈,但在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上仍存在不小差異。
南韓社會的快節奏和競争壓力,常常會讓他們感到不适應。一些移民由此産生心理落差,進而影響工作和生活。
在收入待遇上,外國人員工也明顯處于弱勢地位。
再加上語言關和社會網絡的欠缺,許多北韓族移民很難實作向管理和專業崗位的跨越。
近年來,随着移民群體逐漸衰老,這一問題更加突出。有消息稱,仁川永宗島一帶聚集了大量獨居老人,生活品質面臨很大的問題。
他們大多來自中國,本應安享晚年,卻頻頻出現病困交加、孤立無援的狀況,令人揪心。
剛才說的因素,在努力下還可以克服,但是心理認同和文化歸屬感,才是移民的人最大的困境。南韓社會對移民群體,特别是中國北韓族,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見。
在就業、教育、社交等諸多方面,無形的“玻璃天花闆”依然存在。
即便擁有南韓國籍,很多人也難以獲得平等對待,更難被南韓真正接納,視為“自己人”。
時間一長,内心的失落感、邊緣化感就會滋長。在韓北韓族移民,既不是南韓人,也不再是中國人,而是夾在中間的“第三者”。
這種尴尬的處境,恐怕是所有族群移民都難以避免的心理掙紮。
面對重重挑戰,中韓兩國政府、社會乃至移民個體,都應有所作為。對于南韓而言,在制度設計和社會輿論引導上,還有很大改善空間。
在移民權益保障、反歧視政策等方面需要盡快完善,讓“少數群體”真正成為"主流社會"的一部分,移民融合的目标才能最終實作。
而在教育領域,南韓現有的多元文化理念也有待進一步落實。單單在課本中增加幾頁介紹,遠遠不夠。
更需要通過各種課程和活動,鼓勵不同族裔學生加強交流,從小培養包容性。通過駐韓使領館、僑團等平台,最大限度地為在韓同胞排憂解難。
比如,可通過開通法律援助熱線、心理咨詢等方式,幫助移民應對各種困境。
長遠來看,中國還應進一步推動北韓族聚居區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吸引力。
隻有家鄉的未來愈發光明,漂泊在外的遊子才更有底氣和本錢實作遠大抱負。
對于移民群體本身,心理建設同樣重要。融入主流文化很不易,但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每一代移民都曾遭遇過困境,不過隻要努力融入,不要自己給自己找事,還是能夠開心地生活下去的。
三、移民潮對北韓族社群有什麼影響
北韓族移民現象對于中國北韓族社群而言,是一個不好的信号。
人口的大量流失,特别是青壯年勞動力的離去,正在改變這一社群的面貌。
東北三省曆來是北韓族最主要的聚居地。随着移民浪潮的興起,一些地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農村人口減少,其中大多是北韓族,人丁稀少導緻土地撂荒現象嚴重。
當地農業生産後繼乏人,發展後勁不足已成為不争的事實。除此之外也有不少鄉村學校因生源不足被迫關停。
由于很多學校,都是學習北韓族語言文化,發展萎縮會對民族教育造成不小的沖擊,農村醫療衛生資源也變得很緊張。
人口老齡化加劇,但養老服務卻難以跟上,不少貧困地區仍面臨“老有所養”的問題。
種種迹象表明,移民潮對北韓族社群的沖擊,已從眼前的人口流失,蔓延至長遠的發展隐憂。
一個群體的發展,離不開語言文化的傳承。在這方面,移民潮同樣給北韓族社群敲響“警鐘”。
人口顯著減少,特别是年輕一代大量外流,必然會導緻語言使用環境的萎縮。
近年來雖大力推行雙語教學,但由于缺乏學生互動、家庭耳濡,許多地區的北韓語教學流于形式。
長期下去,北韓語的活力和影響力恐将“大打折扣”。文化認同也成了難題。
作為跨國民族,北韓族一直在中國文化和北韓半島文化間努力尋找平衡。
在全球化時代,随着中韓交流日益頻繁,文化去脈絡化傾向變得更加明顯。
身處異國的遊子,對母族文化的敬畏感和參與感正在弱化。這種變化雖然細微,卻足以引發擔憂。
人口流失還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北韓族的家庭關系。一方面,大量青壯年的離去,越來越多的家庭變成“留守家庭”。
老人、孩子無人照料,家庭關系變得疏遠,家庭之間的感情也會變得越來越淡薄。
由于語言隔閡,許多移民家庭的子女,在與國内親友溝通時也常感困難。代際沖突産生,親人直接的不了解變得越來越多。
更有嚴重的,一些移民為追求個人發展,幹脆斬斷了與家人的聯系,讓人覺得唏噓。回鄉探親越來越少,對家鄉事務也不再上心。
血脈親情逐漸淡漠,文化鍊條面臨斷裂,都是移民帶來的潛在隐患。
為了改善這一困境,相關部分,出台了很多利好的政策,提供創業和就業的機會,一些外出務工的北韓族青年,嗅到家鄉發展的機遇,開始選擇返鄉創業。
他們将在外見識與家鄉資源相結合,為振興地方注入活力。
随着各項措施落地見效,北韓族聚居區完全有望成為展現民族團結進步的又一張靓麗名片。
延邊州還開設了北韓語網絡課堂,友善海内外北韓族同胞學習母語。
随着資訊技術發展,文化傳播的路徑愈發多元,效果也非常地顯著。通過各種形式喚醒族群的文化自覺,增強對優秀傳統的認同。
總之,北韓族移民潮,個中的酸甜苦辣,隻有移民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
無論身在何方,故鄉是忘不掉的,無論在哪裡定居,想回家的心是不會變的。
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以轉發、點贊支援大家哦!
參考文章:
2024-07-10 墨憶史談《70萬北韓族奔向南韓,中國北韓族正急劇減少!他們能融入南韓嗎?》
2024-07-11司空知史《中國北韓族正快速萎縮!70萬北韓族奔向南韓,他們能融入南韓嗎?》
2024-07-10 不笑江湖《70萬北韓族奔向南韓,中國北韓族正急劇減少!他們能融入南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