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靖五:收編土匪王善堂

引子

*本文摘自《茌[chí]平縣文史資料》第二輯(1988年11月),作者賈靖五,原标題《收編土匪王善堂》

賈靖五:收編土匪王善堂

圖文無關,僅作示意

文中注:“關于齊子修及三支隊”為同輯短文,捎帶湊個字數。多篇文史文裡有提到齊子修,在這裡算個簡單交代吧。

正文

“七·七”事變後,魯西一帶的國民黨軍政人員紛紛南逃,地方秩序大亂。一時,土匪流寇、散兵遊勇、封建勢力、民團武裝争相聚衆、各樹旗号,自稱司令。他們各據一方,為非作歹殘害百姓,攪得人們流離失所,惶惶不可終日。在這國難當頭、土匪蜂起的嚴重時刻,範築先将軍在黨的動員下舉起了抗日的旗幟。

為了堅持抗戰,擴大抗日隊伍,範築先将軍着手收編改造土匪隊伍。他經常帶着十數名警衛人員闖入土匪司令的巢穴,以自己堅決抗日的實際行動和民族大義教育感動那些土匪流寇,使他們明大義顧大局,站到抗目隊伍的行列中來。土匪頭子齊子修原為石友三部的一個連長。他拉出一連人闖進聊城城内,強行收繳了山東第六專區司令部政治部(實為魯西北黨的組織)的幾十支步槍,當夜逃出城外。範司令此時正在外縣,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帶着十數名随員跟蹤追擊,一直追到了一百多裡地之外的夏津縣,他以抗日大義教育說服了齊子修,使其回心轉意。後齊子修部被收編為“聊城保安司令部第三營。”

注:關于齊子修及三支隊 僞“三支隊”支隊司令齊子修,一九三七年前原系國民黨二十九軍一八一師石友三部下一個連長。一九三七“七·七”事變後,齊部奉命随軍由京漢線轉津浦北段與日寇作戰數月失敗潰退南逃,率匪軍一部在魯西一帶流簾活動,擴充勢力,進行所謂的“繼續抗日”。同年12月被國民黨第六區專署(大約現在的聊城地區等)專員、六區保安司令、愛國抗日将領範築先收編,先後任保安連、營、團長等職。

一九三七年侵華日寇發動“七·七”事變後,我黨魯西特委,根據黨中央提出的“堅決抵抗日寇侵略,實行全民族抗戰,驅逐日寇出中國”的訓示,即策劃國民黨第六區專員範築先抗日。在我黨的幫助下,範築先即組織發展了三十二個支隊,共同抗日。一九三八年初,齊子修部即被範築先改編為三十二支隊的第三支隊,茌平縣人民記憶中的“漢奸三支隊”的由來,就是這樣産生的。因茌平僞縣長李岐山的部隊那時是齊子修的第四團,是以茌平人民提起李匪的部隊,一般也稱“漢奸三支隊”。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愛國抗日将領範築先在聊城壯烈犧牲,齊子修部在博平、聊城、堂邑、茌平、莘縣邊境流竄活動,擴充反動勢力,并吃掉二十六、二十九支隊。由于其反動勢力不斷擴大,即充任第六區專署保安副司令。一九四O年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又委任齊子修為第六區專員兼保安司令,獨立十一旅旅長。當時齊部兵力全活 動在博平一帶,并設立了僞據點。一九四一年冬齊子修又升為山東省保安第五師師長,所屬組織、機構龐大,活動範圍廣,兵力、實力雄厚,管轄六個整編旅,司令部設八大處、七個團(四個特務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教育團)二個院(即檢討院、野戰醫院)。并發展國民黨的核心組織,即“鐵血救國團”。同年奉國民黨山東政府指令,齊子修又将團改編成三個特務旅、一個山東保安廿五旅。一九四二年初,由于其内部沖突重重,派系紛起。以齊子修為首的親日派要走“曲線救國”的道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以副司令單杭洪為首的另一派,互相勾心鬥角,沖突日漸激化:國民黨漢動派為争奪勢力,國民黨蘇、售、豫、皖司令湯恩伯插手六區。委齊子修為冀魯邊區挺進軍司令,各旅改編為縱隊。一九四王年間,齊部被日寇打垮,齊子修亦袂日軍所俘,解押于濟南。齊子修的部隊也都潰不成軍,有的被收編,有的投降日寇,如茌平縣僞縣長李岐山就是,并任剿共自衛團副指揮。侵華日寇投降後,齊子修被王耀武在濟南處決,至此,齊子修及其三支以憲全不複存在了。(根據有關材料整理)

一九三七年十月的一天早晨,範司令帶着一個排的兵力來到我大隊部駐地——賈寨。

賈靖五:收編土匪王善堂

當時我是“聊城專區第四抗日遊擊大隊”的隊長,有四百多隊員。範司令此時還沒吃早飯,範司令要我把部隊帶到候寨子村外,強行收編王善堂部。

賈靖五:收編土匪王善堂

王善堂,清平(今臨清)王坊子村人。他弟兄三人,大哥是外省一個縣的教育局長,兩個侄子。一個是大學畢業生,一個在黃埔軍校上學。弟弟王哲甫(王連吉)是國小教員,思想進步傾向抗日。“七·七”事變後,清平、博平兩縣接壤的教育界人士商議過今後如何組織起來開展抗日活動的問題。商議的結果便是推舉王善堂出面上司大家武裝抗日。認為王善堂在他弟弟及教育界有名望人物的幫助下是能夠走上抗日道路的。事實并非如此,王善堂的隊伍發展到近千人的時候,人多勢衆便有恃無恐。二則也是主要的便是他左右部下的煽惑。其中主要是他的秘書長柴夢筆(縣立師範校長。原名柴靜江),副參謀長徐瑞符(博平五區國小教員)。此外便是他的三個營長:一營長趙廷柱(土匪)。二營長商蓮塘(地主浪蕩公子)。三營長李光鬥(曾在東北參加過抗日,有土匪作風)。他們鼓動王善堂自立旗号稱王稱霸,不要受任何人的限制。柴靜江曾對王善堂說過:“韓複榘不也是土匪出身嗎?現在怎麼樣,不是也當省長嗎!”在這種情況下王善堂沒有走上抗日的正路。帶着近千人盤踞在候寨子,自稱王“司令”。其部下則為所欲為加害百姓。

範司令已決定要帶着隊伍(五百餘人)包圍候寨子強行收編。當時我考慮了一下王善堂的前前後後,左左右右,認為和平收編還是有可能的。于是,我就向範司令建議:“對于王善堂可以先派人去說服動員,規勸無效再去攻打。”範司令看着我說道:“能說服他嗎!說服他就範更好,派誰去呢?”我說:“我和盛福莊可以先丢試試。”範司令同意了我的建議。

我之是以提出前去規勸的建議,是因為有幾個有利的條件可以充分利用。首先,利用熟人的關系。我和王善堂的親弟弟王哲甫以及他的參謀長,秘書長是我當國小教員時的熟人,而且在剛“事變”時也曾多次議論如何抗日救國,如何組織武裝等等。估計他們救國救民之心還沒有完全喪失。盛福莊剛大學華業豆來,盛與王善堂内部的人們非親即友。但盛不願混迹于土匪之中與之為伍,為了避開他們的糾纏,盛福莊住到了賈寨親戚家,經常出入于我們的大隊部,交往之中發現盛福莊贊成抗日擁護抗日,但是他膽小沒有勇氣公開站出來。此人正在賈寨,是可以利用的。其次,王善堂内部的廣大青年大多數是抱着抗日救國的信念參加到隊伍中去的,這一點也是不可忽視的有利因素。

我随即把盛福莊叫到了大隊部,并向他說明了前去規勸的意圖,為了使寨子免遭炮火,他欣然同意。臨走時,範司令又囑咐我們,對王善堂要陳述利害曉以大義,争取使其就範。我和盛福莊立即騎車直奔十五裡之外候寨子,向王善堂說明了來意,王善堂猶豫了一下,說:“你們先休息一下,我們馬上開會商議,所聽大家的意見。”很短的時間,他們就一緻同意歸範司令收編。王善堂即刻派他秘書長柴靜江,副參謀長徐瑞符前去拜見範司令。他們二人各帶一名衛兵,分乘兩輛馬拉轎車随同我們一起傳回。在張莊見到範司令,他們二人慌忙下車。當我向範司令介紹了他們各自任命的職務後,範司令就大聲申斥道:“你們的司令是誰委任的,你們心裡還有沒有我這個司令!”問得二人張口結舌無言以對。二人雙手垂立唯恭唯謹,連聲說:“今後願聽司令指揮……”不久,便将王善堂部整編為“山東聊城專區保安第九團。”至一九三八年改為“二十九支隊”。

資料來源:

《茌平縣文史資料》第二輯(198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