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贾靖五:收编土匪王善堂

引子

*本文摘自《茌[chí]平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988年11月),作者贾靖五,原标题《收编土匪王善堂》

贾靖五:收编土匪王善堂

图文无关,仅作示意

文中注:“关于齐子修及三支队”为同辑短文,捎带凑个字数。多篇文史文里有提到齐子修,在这里算个简单交代吧。

正文

“七·七”事变后,鲁西一带的国民党军政人员纷纷南逃,地方秩序大乱。一时,土匪流寇、散兵游勇、封建势力、民团武装争相聚众、各树旗号,自称司令。他们各据一方,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搅得人们流离失所,惶惶不可终日。在这国难当头、土匪蜂起的严重时刻,范筑先将军在党的动员下举起了抗日的旗帜。

为了坚持抗战,扩大抗日队伍,范筑先将军着手收编改造土匪队伍。他经常带着十数名警卫人员闯入土匪司令的巢穴,以自己坚决抗日的实际行动和民族大义教育感动那些土匪流寇,使他们明大义顾大局,站到抗目队伍的行列中来。土匪头子齐子修原为石友三部的一个连长。他拉出一连人闯进聊城城内,强行收缴了山东第六专区司令部政治部(实为鲁西北党的组织)的几十支步枪,当夜逃出城外。范司令此时正在外县,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带着十数名随员跟踪追击,一直追到了一百多里地之外的夏津县,他以抗日大义教育说服了齐子修,使其回心转意。后齐子修部被收编为“聊城保安司令部第三营。”

注:关于齐子修及三支队 伪“三支队”支队司令齐子修,一九三七年前原系国民党二十九军一八一师石友三部下一个连长。一九三七“七·七”事变后,齐部奉命随军由京汉线转津浦北段与日寇作战数月失败溃退南逃,率匪军一部在鲁西一带流帘活动,扩充势力,进行所谓的“继续抗日”。同年12月被国民党第六区专署(大约现在的聊城地区等)专员、六区保安司令、爱国抗日将领范筑先收编,先后任保安连、营、团长等职。

一九三七年侵华日寇发动“七·七”事变后,我党鲁西特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坚决抵抗日寇侵略,实行全民族抗战,驱逐日寇出中国”的指示,即策划国民党第六区专员范筑先抗日。在我党的帮助下,范筑先即组织发展了三十二个支队,共同抗日。一九三八年初,齐子修部即被范筑先改编为三十二支队的第三支队,茌平县人民记忆中的“汉奸三支队”的由来,就是这样产生的。因茌平伪县长李岐山的部队那时是齐子修的第四团,所以茌平人民提起李匪的部队,一般也称“汉奸三支队”。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爱国抗日将领范筑先在聊城壮烈牺牲,齐子修部在博平、聊城、堂邑、茌平、莘县边境流窜活动,扩充反动势力,并吃掉二十六、二十九支队。由于其反动势力不断扩大,即充任第六区专署保安副司令。一九四O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又委任齐子修为第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独立十一旅旅长。当时齐部兵力全活 动在博平一带,并设立了伪据点。一九四一年冬齐子修又升为山东省保安第五师师长,所属组织、机构庞大,活动范围广,兵力、实力雄厚,管辖六个整编旅,司令部设八大处、七个团(四个特务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教育团)二个院(即反省院、野战医院)。并发展国民党的核心组织,即“铁血救国团”。同年奉国民党山东政府命令,齐子修又将团改编成三个特务旅、一个山东保安廿五旅。一九四二年初,由于其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起。以齐子修为首的亲日派要走“曲线救国”的道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副司令单杭洪为首的另一派,互相勾心斗角,矛盾日渐激化:国民党汉动派为争夺势力,国民党苏、售、豫、皖司令汤恩伯插手六区。委齐子修为冀鲁边区挺进军司令,各旅改编为纵队。一九四王年间,齐部被日寇打垮,齐子修亦袂日军所俘,解押于济南。齐子修的部队也都溃不成军,有的被收编,有的投降日寇,如茌平县伪县长李岐山就是,并任剿共自卫团副指挥。侵华日寇投降后,齐子修被王耀武在济南处决,至此,齐子修及其三支以宪全不复存在了。(根据有关材料整理)

一九三七年十月的一天早晨,范司令带着一个排的兵力来到我大队部驻地——贾寨。

贾靖五:收编土匪王善堂

当时我是“聊城专区第四抗日游击大队”的队长,有四百多队员。范司令此时还没吃早饭,范司令要我把部队带到候寨子村外,强行收编王善堂部。

贾靖五:收编土匪王善堂

王善堂,清平(今临清)王坊子村人。他弟兄三人,大哥是外省一个县的教育局长,两个侄子。一个是大学毕业生,一个在黄埔军校上学。弟弟王哲甫(王连吉)是小学教员,思想进步倾向抗日。“七·七”事变后,清平、博平两县接壤的教育界人士商议过今后如何组织起来开展抗日活动的问题。商议的结果便是推举王善堂出面领导大家武装抗日。认为王善堂在他弟弟及教育界有名望人物的帮助下是能够走上抗日道路的。事实并非如此,王善堂的队伍发展到近千人的时候,人多势众便有恃无恐。二则也是主要的便是他左右部下的煽惑。其中主要是他的秘书长柴梦笔(县立师范校长。原名柴静江),副参谋长徐瑞符(博平五区小学教员)。此外便是他的三个营长:一营长赵廷柱(土匪)。二营长商莲塘(地主浪荡公子)。三营长李光斗(曾在东北参加过抗日,有土匪作风)。他们鼓动王善堂自立旗号称王称霸,不要受任何人的约束。柴静江曾对王善堂说过:“韩复榘不也是土匪出身吗?现在怎么样,不是也当省长吗!”在这种情况下王善堂没有走上抗日的正路。带着近千人盘踞在候寨子,自称王“司令”。其部下则为所欲为加害百姓。

范司令已决定要带着队伍(五百余人)包围候寨子强行收编。当时我考虑了一下王善堂的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认为和平收编还是有可能的。于是,我就向范司令建议:“对于王善堂可以先派人去说服动员,规劝无效再去攻打。”范司令看着我说道:“能说服他吗!说服他就范更好,派谁去呢?”我说:“我和盛福庄可以先丢试试。”范司令同意了我的建议。

我之所以提出前去规劝的建议,是因为有几个有利的条件可以充分利用。首先,利用熟人的关系。我和王善堂的亲弟弟王哲甫以及他的参谋长,秘书长是我当小学教员时的熟人,而且在刚“事变”时也曾多次议论如何抗日救国,如何组织武装等等。估计他们救国救民之心还没有完全丧失。盛福庄刚大学华业豆来,盛与王善堂内部的人们非亲即友。但盛不愿混迹于土匪之中与之为伍,为了避开他们的纠缠,盛福庄住到了贾寨亲戚家,经常出入于我们的大队部,交往之中发现盛福庄赞成抗日拥护抗日,但是他胆小没有勇气公开站出来。此人正在贾寨,是可以利用的。其次,王善堂内部的广大青年大多数是抱着抗日救国的信念参加到队伍中去的,这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有利因素。

我随即把盛福庄叫到了大队部,并向他说明了前去规劝的意图,为了使寨子免遭炮火,他欣然同意。临走时,范司令又嘱咐我们,对王善堂要陈述利害晓以大义,争取使其就范。我和盛福庄立即骑车直奔十五里之外候寨子,向王善堂说明了来意,王善堂犹豫了一下,说:“你们先休息一下,我们马上开会商议,所听大家的意见。”很短的时间,他们就一致同意归范司令收编。王善堂即刻派他秘书长柴静江,副参谋长徐瑞符前去拜见范司令。他们二人各带一名卫兵,分乘两辆马拉轿车随同我们一起返回。在张庄见到范司令,他们二人慌忙下车。当我向范司令介绍了他们各自任命的职务后,范司令就大声申斥道:“你们的司令是谁委任的,你们心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司令!”问得二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二人双手垂立唯恭唯谨,连声说:“今后愿听司令指挥……”不久,便将王善堂部整编为“山东聊城专区保安第九团。”至一九三八年改为“二十九支队”。

资料来源:

《茌平县文史资料》第二辑(1988年11月)